滴滴出行被审查,字越少事越大【月诚故事】
标题: 《滴滴出行被审查,字越少事越大【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话题《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 知乎》当前的排名虽然不高,然而实际热度却真的很高。凭直觉,字数越少的新闻往往事情越大,那么滴滴出行被审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但凡遇到这种大事,一定要不信谣不传谣,因此最靠谱的信源一定是官方的公告信息。
网上简单搜索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7 月 2 日发布的这条公告信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特此公告。
这条公告信息的内容非常简短,但该说的信息都已经包含在了其中。信息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滴滴出行被审查的原因: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
滴滴出行被审查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滴滴出行被审查的影响: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
为什么停止新用户注册: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
由此可见,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在滴滴出行被审查之前,国内还从来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因为国家安全问题被审查。在此前阿里巴巴受到反垄断处罚之后,很多人都觉得滴滴出行可能也会受到反垄断调查和处罚。阿里巴巴在垄断调查结果出来之后,被罚了 182.28 亿元,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而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的原因可就不是垄断问题这么简单了,能够因为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被审查的,实际事件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其次,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的影响很大。公告中特别提到: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审查都会尽量避免对业务层面造成影响,即便阿里巴巴遭到反垄断调查,也没有对业务造成影响,更别说喊停部分业务,停止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发展到今天,早已融入了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次喊停滴滴出行的部分业务,也确实会对滴滴出行造成一定影响。至于为什么会在审查期间要求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其实这份公告已经说明了原因——防范风险扩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能说这次需要防范的风险真的很大,因此审查期间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也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是这次审查所依据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网上简单搜索一下,很容易找到官方的相关文件《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这份文件的成文时间是 2020 年 04 月 13 日,非常的新。《办法》第二条的内容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这说明“滴滴出行”已经被定性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办法》第二十条的内容提到:“本办法所称网络产品和服务主要指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这说明,这次审查应该会涉及到网络设备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至于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的事情到底有多大,还需要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和官方公告。根据《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特别审查程序一般应当在 45 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
以上就是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的客观部分,在官方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市面上的其他所有信息都只能算作是推测或者猜测。那么为什么关于滴滴出行被审查会有这么多的推测或者猜测呢?只能说在时间上存在着一种惊人的巧合:滴滴出行最近刚刚赴美上市,没两天就因为涉及国家安全问题遭到审查。
先来看看“滴滴出行”上市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一次独角兽公司上市都是一次大规模的造富运动。根据 2016 年的一篇知乎专栏文章《滴滴创业团队已丧失公司控制权? - 何德文的文章 - 知乎》介绍,“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滴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下所示:……根据上图,你可能会说,以程维为首的创业团队还控股公司呢。但是,在这张股权结构图里,你看不到滴滴重要投资人腾讯、阿里、DST 与苹果等股东的任何持股信息。为什么呢?因为滴滴是 VIE 架构。简单说,滴滴所有股东的真实股权比例反映在滴滴的离岸控股公司(通常设立在开曼群岛)里,国内工商登记的并不是滴滴真实的股权结构。根据媒体披露,以程维为首的创业团队持股(包括团队激励股权)早已经低于 20%。如果属实,与 Uber 合并后,UBER 很可能成为滴滴单一最大股东。”
这里就有一个很玄妙的地方,“滴滴出行”是 VIE 架构,经过 20 多轮融资之后,实际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早已远远超出常人想象。因此知道详情的内部人员肯定不会说,不知道情况的外部人员只能拼凑各种公开数据进行推测或者猜测。至于滴滴百亿美元的融资都进了哪个主体?投资方各自占股多少?所取得的收益又实际归属于谁?再比如现在谁对滴滴出行拥有实际控制权?等等。这些都取决于各方的实力与博弈结果,此前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这次“滴滴出行”赴美上市,部分问题才有了答案。根据知乎专栏文章《滴滴融资23次,面对股权高度分散,创始人如何掌握控制权? - 股加加的文章 - 知乎》答主“股加加”介绍,“……滴滴的融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12 年-2014 年早期发展阶段;2、2015 年-2016 年网约车大战阶段;3、2016 年-2021 年 IPO 前阶段。在第二阶段,国资股东给了滴滴巨大的支持。而且网约车的出现改变了出行市场的格局,其在国内的发展也受到地方政策的制约,对于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国资股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成为其最终得以顺利并购优步中国的重要因素。……经过这么多轮融资,滴滴最大的股东是谁?滴滴到底是谁的滴滴?根据招股书披露,2017 年以后投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软银,上市前持有滴滴 21.5% 的股票,是滴滴的第一大股东。那么滴滴是不是成了孙正义的滴滴了呢?……就在 6 月 28 日,上市在即,滴滴宣布向高管突击增发 66,711,066 股股票激励,其中 70.8% 归属程维(滴滴CEO), 24.1% 归属柳青(滴滴总裁),剩余归属其他高管。按照定价,增发激励约合人民币 240 亿元,其中程维约 170 亿元,柳青约 58 亿元,此举帮助程维持股从 2.9% 提升至 4.2% ,柳青持股从 0.3% 提升至 1.4%。包括程维、柳青、朱景士在内的三人管理层共计掌握公司 59.5% 的投票权。所以滴滴的控制权依然在创始团队手中。……”
根据澎湃新闻《滴滴股权结构曝光:软银持股21.5%,腾讯持股6.8%》介绍,“机构投资者中,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高达 21.5%,投票权 21.5%,Uber 持股 12.8%,投票权 12.8%,腾讯持股 6.8%,投票权 6.8%。”
也就是说,根据“滴滴出行”的招股书披露,目前滴滴出行的大股东是日本软银,二股东是美国 Uber。但是 6 月 28 日滴滴宣布向高管突击增发 66,711,066 股股票激励之后,滴滴的实际控制权依然还在创始团队手中。这样的企业中西合并,很难说它到底是一家中国企业,一家美日背景的外资企业,还是一家中日美合资的合资企业。
由此衍生出来另一个问题才是关键——这种企业的跨境监管问题。
根据知乎话题《美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担责法案」, 这是否会导致中概股大量退市 ? - Wifs P的回答 - 知乎》答主描述,去年 5 月 20 日美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担责法案》之后,中美间会计监管冲突加大,“……概而言之,就是 SEC 和 PCAOB 一直要求对所有在美国市场融资的企业、及在美国证券市场提供服务的会计师机构,执行全面的监管,这个要求从来没被停止过。通常是通过签署双边监管协议来实现,而目前参与美国证券市场活动的发行人所在国家/地区中,只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比利时未签署此类双边协议。中美之间这个事情谈了十几年,中间有过小规模的进展,但整体而言分歧大于共识。而在现在的局面下分歧当然只会是越来越大。所以提问中所引用的报导,所谓‘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新法案明显与此相冲突’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是会计监管权方面一直有冲突,从未被解决。当共同的利益大于矛盾时,双方可以得过且过、装聋作哑、忽视已有的规定或者另外打补丁开口子。当矛盾大于利益时,闭着的那只眼就得再睁开,补丁会被撕掉。”
这意味着,如果在美上市公司不能连续三年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监管要求,将被禁止交易。不用怀疑,《外国公司担责法案》的目标就是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到了今年 3 月,美国 SEC 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根据知乎话题《美国 SEC 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会造成哪些影响? - 萬萬萬的回答 - 知乎》答主介绍,“……安然事件后鹰酱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并成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即 PCAOB)负责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进行监督,直接受 SEC 领导。PCAOB 的审查权限很大,比如说检查组可以自主选择检查对象,查阅所有工作底稿,甚至是现场检查。如果光是在自己家这么搞倒无所谓,但是 PCAOB 的检查对象涵盖了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的会计师,换言之,只要会计师审计的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他们就要管。他们的理由倒也很光明正大,是为了‘保护这些上市公司的美国及海外投资者’。但 PCAOB 直接进入审计现场检查以及获取在美国境外的工作底稿,无疑是在挑战被检查机构所在国的主权,毕竟跨境执法事关主权。中国、法国、芬兰等国家曾长期拒绝配合 PCAOB的工作,而其中又以鹰兔的矛盾更为尖锐和突出,毕竟比起法国这些欧盟国家,兔子才是那个真正的‘非我族类’……详细内容很长,简单来说,如果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聘请了美国境外的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而PCAOB又无法对该会计师进行监管的,那么该外国公司就要自证自己不是外国政府控股。此外,如果 PCAOB 连续三年无法对该会计师进行监管,那么 SEC 就要禁止该外国公司在美国的证券市场进行交易。……”
早在 2013 年 5 月,中美两国的监管层(中国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美国PCAOB)曾经签署了一份执法合作备忘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虽然这份备忘录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内容,但至少为中美两国就各自管辖范围内调查相关审计文件提供了一份框架性协议,算是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也就是说,在中美合作关系相对紧密的年代,上市企业的跨境监管问题,大家可以协商合作解决。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美国 PCAOB 的审查权限很大,处心积虑地以“保护这些上市公司的美国及海外投资者”的理由,处处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
在这种大背景下,“滴滴出行”赴美上市就必然需要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各种监管要求。但与此同时,“滴滴出行”作为一家事实上的“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能做什么,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 王子君的回答 - 知乎》介绍说,“……下午和一个胖友聊产线智能化改造,刚好就扯到类似问题:为了实时掌握每个生产工位的工作状态,你肯定得装各种传感器;但为了控制成本,你不可能啥都装,只能装几种,抓有限的核心数据;那是不是采集的数据少了,分析工位状态的能力就低了呢?不是。如果你有熟悉工艺工序环境的老师傅,就能够帮你形成高效的算法,从有限的数据里推导出相对完整的工位状态。好比想知道你在不在家,与其花大力气往你家里装一个小一万的红外热成像,不如直接交叉比对房间里的用水用电和 WiFi 数据(有基站数据更佳),成本低得多,准确度也不差。……滴滴的潜在危险就是这个。滴滴月活跃用户 1.5 亿人,已经是中国人出行的基础设施之一。就算这些数据不涉及任何敏感,但庞大的体量,也足以帮助算法去降低大量无效数据。有用户轨迹的地方,有路,有人在这里活跃;没有用户轨迹的地方,但如果又有设施,那这里是用来干嘛的?拼拼图的捷径之一,就是先把明确的碎片拼在一起,那不确定的、需要投入资源确认的碎片,就会越来越少,目标也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新时代情报战的常态:007 等干湿活的角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师,干着看似枯燥的数据分析,干活,却往往有奇效。这也是监管部门最头疼的地方:数据都是合法的,但体量太大,自己开的战争迷雾确实也在一点点被揭开。……和以前的线上数据不同,现在这些数据往往含有用户的线下行为,是和物理世界关联的。如果对手愿意提供算法算力进行辅助,很容易拟真出对应的真实环境。这比派几个‘游客’跑到那咔咔一顿拍要可靠得多。……”
王子君的回答只是一部分。事实上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都在审查范围之内。毕竟是关键核心网络设备。曾经被曝光的美国棱镜门事件以及通过伪随机数生成算法 Dual_EC_DRBG 植入后门事件都早已证实美国在这些领域没有底线,因此不可不防。
总而言之,这次滴滴出行被审查不是一件小事。至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需要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和通告。在官方公告发布之前,能做的就是不信谣、不传谣!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