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灯光下,你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的影子【月诚故事】

标题: 《在灯光下,你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的影子【月诚故事】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孔乙己》;也有人说,《你可能从未读懂过「孔乙己」》。孔乙己是谁?在知乎话题《如何评价孔乙己? - wuweilxl的回答 - 知乎》当中,答主 wuweilxl 给出的回答非常简洁——“在灯光下,你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的影子。”

鲁迅笔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至于鲁迅为什么刻意写孔乙己那件破长衫?作业帮网站给出的答案是: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不屑于“短衣帮”为伍,但却又由长衫之破看出,孔乙己十分贫穷。……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说,“物以稀为贵,人也以殊为贵。”没错,随着近些年高层次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工作岗位竞争的压力也在变得愈发激烈。

根据答主“欢欢大佬”的回答,“目前双一流以上研究生,有点多了,就拿 17 年以后,各家 985.211 招聘硕士研究生人数来说,都在增加,特别是 17 年,基本各家学校招聘最终录取人数都是往年的 3 至 4 倍。所以可以简单推算一下,17 年开始读书,20 年 6 月毕业,也就是去年的六月,一下子这么多研究生毕业,而社会企业里的研究生岗位也就这么多,所以剩下的人,必然都去争体制内,如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有个事实需要说一下,17 年之前毕业的研究生,大部分都去了企业,也首选企业,很少 985.211 学生毕业首先选择体制内。第二个原因就是,15 年以后,不仅是房价涨价了一大波,而且就业形势也不好,企业 996 文化盛行,内卷情绪,导致很多研究生开始首选体制内上班,而体制内单位就那几个,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国企一般值得 985.211 去的,就是电网,烟草,中建,银行,三大运营商,石油石化等等。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试面试都比较难。其实还有两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不错。另外,烟草行业就是这样,烟草专卖局负责销售,中烟负责生产,进入中烟,不管你是谁,都是先去线上工作两年,满两年以后,上面有空位竞争上岗,也就是说,没有岗位,就得一直在线上,再说有岗位,也不一定竞争上,太激烈了,中间环节也很玄学,大家应该都懂。……”

或许正是因为“你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的影子”,在今早的知乎热榜上,有两则相关讨论话题《人大武大毕业去卷香烟引发热议,卷烟厂回应流水线上研究生超 30%,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以及他们的选择? - 知乎》和《如何看待卷烟厂流水线录取工人超 30% 都为研究生学历? - 知乎》纷纷上榜。

去“卷香烟”的选择好吗?站在 996 打工者的角度来看,“卷香烟”的工作确实很好。根据答主“一言难尽”分享的数据,“中国企业第一纳税大户是谁?没错,就是中国烟草公司,去年纳税 1.2 万亿。中国一年军费是多少?1.3 万亿。华为一年纳税多少?1100 亿。阿里一年纳税多少?500 亿。腾讯一年纳税多少?316 亿。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担心中烟会倒闭,说句不好听的话,排除中烟央企的性质,上面这三个公司都倒完了,中烟依然会屹立不倒。……”

很显然,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卷香烟”确实工作稳定,钱多活少。但同时大部分人,包括名校毕业生,一般也是进不去的。根据答主“黄蜂特战队”的回答,“就我知道的,龙岩卷烟厂,流水线工人一年 20 万吧,说人均别墅就有点夸张,但是四五个人里面有一两个住别墅倒也不为过。差不多相当于当地处级公务员吧。就连复烤厂,乡镇里面,都有十一二万,收入把当地公务员吊起来打。差不多是体制内顶级待遇了。至于什么研究生学历啊,我认识进去的基本都是关系户,本一都找不到一个。”

答主 Will.liu 说,“我母亲是高中教师,在长达 40 年的教育生涯中。教过一个学生,他的父母是卷烟厂的,后来他高中毕业,进了卷烟厂。然后又教过他的子女,他的子女在读了大学后,也是去了卷烟厂。里面的职工基本都是终身制,从二十几岁一直做到退休的,极少有出来的。而卷烟厂的不仅是稳定,重要的还是待遇也很丰厚。还是说我妈的那个学生,因为他是高中毕业进去的,所以一直在烟厂的产线上。那时候大概是两千年左右,他的子女也上高中了,所以跑来要我妈帮忙辅导下他孩子的学习。按照那个烟厂家长的说法,他一个烟厂普通的工人大概一个月有五六千,不过我们一致认为他肯定往少了说的。因为那个时候,普通家庭根本就买不起车。而他当时已经有了三辆车,一辆轿车说是给老婆专门买菜,一辆轿车就是放在工厂用来通行,一辆大一些的吉普车是家里一起出去野游的。我有次无聊,绕着烟厂周边的栅栏往里仔细观察了半天,因为烟厂的地势不高,往旁边高点的地方绕着走,可以看到烟厂里面的大概布局。发现他们厂里的空地上根本就没有普通工厂的那种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棚,而是清一色的大片的汽车停车棚和露天的汽车停车位。上下班的时候,也基本没有人从里面骑车出来,基本全部都是小轿车,好像除了外聘的保安有辆小摩托外,厂内的员工都买的小汽车……,而 2000 年左右的小汽车可是没有便宜的,10 万以下的好像没有,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几万起步的……。现在的卷烟厂对比那些新行业的网络大厂,可能待遇算不上高,但是一个普通的产线职工,只要是有长期编制的,做了两三年的,工资、奖金、各种明面的,隐性的福利合计起来,扣除保险,扣除丰厚的公积金,到手的怕是也超过了 15 万。而这个工资,在武汉,怕是一个世界 500 强制造业的主管都不一定能够企及。因为武汉制造业的主管,除非凤毛麟角的好企业的资深主管,其他的基本不可能拿到年薪 22 万以上的………”

看完了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议,会不会有些羡慕?

这里就回到了一个老话题,读书真的有用吗?

来看一位匿名答主在知乎话题《为什么昆明留不住人才? - 知乎》当中的吐槽,“我感觉昆明根本都不想留人才。我就是云南本地人,家在昆明有房子,西安 985 本硕博还出过国,毕业的时候自然想回昆明就业了,离家 10 年太想念家乡的美食和气候了,再加上我是独生女。等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给云大云师大昆明理工全部投了简历,没一个回复我,是的,连拒绝都没有。我不甘心又打电话问最近有没有招聘计划,要么电话没人接,要么语焉不详说不知道,让我再给别的打电话。云大 211 双一流了比较傲娇我可以理解,昆工和云师大不就一普通一本吗?我真的。。。打开他们的网页师资简介真不咋地,publication 惨不忍睹,就这都不搭理我。我也给其他省外高校投过简历,没有任何回音的几乎没有。好吧,就算我不是个人才,我不配吧。但就我参加学校招聘会和网上关注的信息来看,我没见过云南省来人才引进的。连青海贵州西藏都有砸钱引人的,但我真没见过云南的。最终我去了西安的一所一本高校,有科研平台,20w 安家费 + 20w 科研启动金,给分房子,还给我副教授职称,更不用说整个西安的科研资源和人脉资源了。回想起昆明找工作的经历,这一切太香了。。。按理说西安高校这么多(3个985 + n个211 + n个一本),竞争比昆明激烈多了,但我在昆明愣是找不到个工作。我一高中同班同学也在省外 985 读的博士,也想回昆明就业,投了昆明理工,还让她来面试了,她兴冲冲地回来了然后被刷下去了,跟她一起面试后留下的居然全是昆明理工本校的,她贴机票跑来一趟就是为了陪跑。。。讲真,现在我真的很少听说留本校学生的学校了。。。我不是说昆工本校的博士就不行,但我想昆工和外省 985 还是有些差距的吧,不管是平台还是生源。。。最终我同学去了沿海高校做博后,一年 40w+ ……”

试想一下假如是你,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情况?不出意外的话,小地方讲究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会更多一些,钱多活少的“油水岗位”基本上是轮不到你的。换句话说,小地方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是需要高级知识技能的高新技术岗位,因为这些岗位必须有人干活的,所以才有可能会对外招人,但竞争的程度会相当激烈。

那么读书又意味着什么呢?

读书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公平的竞争机会,意味着将来打工的话,起码还有获得内卷的公平竞争机会。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原本是全方位的资源竞争。以上面昆明的匿名答主为例,正是因为读书所获得的高学历教育背景,才让她能在一个更加广泛的区域去挑选一个更好的选择。虽然后来没能在昆明留下,但起码在其它地方找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类似的例子医院也有。我们都知道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非常辛苦,有的年轻人家里有些关系,可以从最辛苦的岗位上调动到其他相对轻松一些的岗位。而那些没有家庭关系可以帮自己调动岗位的年轻人有没有办法给自己调动岗位呢?还真有,有人会通过公务员考试“考编上岸”。相对而言,公务员考编虽然内卷严重,但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公平的竞争了。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打工人应当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不应当看重私利,不应该计较干活多少、工资多少。但从名校毕业去卷香烟引发热议的事实来看,钱多活少的稳定工作还是会让许多打工人非常羡慕的。事实上,现实中能够进入这些钱多活少油水岗位的大多都是关系户。是不是关系户不是由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读书倒真的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

更准确地说,当一个人没有其它资产和资源去参与全方位的社会竞争时,通过读书精通一门专业或者一项技能或许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途径!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