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冷门”体育项目成绩更好?【月诚故事】

标题: 《为什么中国的“冷门”体育项目成绩更好?【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跟奥运相关的讨论话题逐渐增多了起来。排名前十的话题当中,奥运话题占据了六个。然而对于亚洲体育尤其是中国体育,很多人都会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中国的“冷门”体育项目成绩更好。譬如当前排名第五的话题《为什么中国的体育冷门项目成绩普遍要比热门项目好?原因是什么? - kmlover的回答 - 知乎》当中,高赞答主 kmlover 给出的总结:“1. 冷门项目是指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的运动项目,……;2. 冷门项目的特征决定了它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世界范围内竞争不激烈,选材和培养较简单,方向窄,因而成本较低,和热门项目比起来投入产出比更高;3. 由于冷门项目的上述特征,使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提升体育赛事表现来建立国民自信,推翻‘东亚病夫’成见时的最佳选择。这一历史的惯性持续到今天,就造成了我国成绩好的体育项目基本都是冷门项目的现状。”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看看 1896 年举办的首届雅典奥运会。1894 年 6 月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应邀参加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有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英国、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东道主希腊 14 个国家的 311 名运动员。

为什么是在法国巴黎协商呢?回顾历史,100 多年前的世界霸主还不是美国,而是欧洲大陆的法国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在 1919 年的五四运动之前,国内年轻学子更流行去欧洲勤工俭学,尤其是去法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很穷,去法国勤工俭学非常挣钱。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段祺瑞主张参加协约国作战,参加的形式就是:由法国到中国招募十几万劳工去作后勤工作,比如挖战壕,扛炮弹之类的事。这种辛苦又危险的苦活累活,欧洲本地工人不愿意做,而雇佣外籍劳工既省钱又省事。

由此可见,当年以巴黎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才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参加首届雅典奥运会的,也是以当时欧洲民族为主的西方国家。别看澳大利亚不在欧洲,其实澳洲原住民当时已经几乎灭绝。据保守估计,1788 年当英国人首次“发现”澳大利亚的时候,澳大利亚当地人口总共有 100 万左右。但是到了 20 世纪初,当地原住民人口一度下降到不足两万人。消失的 100 万原住民人口是一部血泪史,澳大利亚现在的主体民族已经变成了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因此当年参加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澳大利亚,事实上也已经属于欧洲民族。

由此可见,现代奥运会的诞生,主要是欧洲民族的运动项目比赛。

这有什么问题吗?

本来这倒也没什么问题,奥运会的创立原本就和东亚无关。但让人误以为东亚人的身体素质不行,让人误以为东亚人只能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不激烈,选材和培养较简单,方向窄”的项目上取胜就不对了。这种观点不是傻就是坏。

在知乎话题《亚洲人体质是不是真的较差? - 继续者张付的回答 - 知乎》当中,答主“继续者张付”的签名档标注上写着“曾在国家队及军警多部门执教”。他说,“题主观察的没错。黄种人,我就先说东亚人。一线带过国内顶级特种兵,国家散打队员,奥运会金牌选手,国内外 MMA 运动员……告诉大家事实的真相。不说体质,我们说体能,包括六大素质: 力量,速度,耐力,应激,平衡,柔韧。 进行人口平均计算,西方人力量上和速度上有优势;东亚人在应激,平衡,耐力和柔韧上有优势。应激包括了基于互动的协调、灵敏、反应速度和身体把控的综合素质。如果把狭义的跑步耐力推广的广义的体能耐力,东亚人更耐的住。比如加入了耐疲劳、耐饥饿等综合耐受力,东亚人有优势,我军的负重战术跑一直也是世界领先的。东亚人的整体体能素质更加均衡。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东亚人就很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六个体能素质,四个占优,整体均衡,却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不显眼,甚至感觉上非常弱,非常差呢?以奥运为例,奥运会的创立和东亚人无关:国际几乎所有的现代运动都是西方人创立了,创立者是根据自身的种族优势创立了这些运动,简单讲就是欧美人什么强,就比什么。就好比你弹钢琴强,他跟你比拳击;你编程强,他跟你比拉卡车……你永远不会赢。通过西方掌握的世界媒体的放大,全球被洗脑,就出现了东亚人弱的假象。乒乓球、羽毛球更看应激体能素质,中国人强,东亚人强;他们就改规则,换大球,甚至提议奥运会取消乒乓球。你日本的柔术,必须把各种关节技和绞技等技巧和应激体能素质阉割掉,变成更加突出力量和速度的柔道,符合西方人的体能优势,才能入奥运会……。如果举重或者搏击类项目不分量级,进行绝对实力的对拼,也就是无差比赛,东亚有大骨骼大身高的人口比例就摆在那,你的骨骼不够粗大,你的骨骼上各种髁、粗隆都不够大,怎么能附着更多的肌肉。然而,通常人们对于比拼力量的项目更关注那些重量级选手的绝对实力,比如力量举或者健美,通常东亚人可以有机会的小级别不会受到关注,拥有庞大大骨骼人口比例的欧美(或者移民到欧美的西非裔)自然显得强大。 但是西方垄断了整个世界的话语状态下,很多体育项目的发明就是为了彰显西方人种族优越感的,你们东亚人什么差,就制定规则比什么才是问题的真相。

划重点,真相是西方人力量上和速度上有优势;东亚人在应激,平衡,耐力和柔韧上有优势。东亚人的整体体能素质更加均衡。

以包括了基于互动的协调、灵敏、反应速度和身体把控综合素质的应激素质为例,西方人在乒乓球项目上一直尝试着想修改出一个更有利西方人的比赛规则,于是国际乒联曾经多次修改规则。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乒乓球又换球了?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答主介绍,“基本上每次都是为了限制中国队。但愚蠢的乒联以为改规则器材就能让学渣和学霸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小球时代勉强还有百家争鸣,后面每次一改都导致本来可以一战的国外高手不适应,而国内变态的选拔训练机制可以保证适应任何新规则。说说我知道的几次规则改动吧。……”

确实,小球时代勉强还有百家争鸣。但西方人觉得赢不了东亚人是因为乒乓球旋转速度太快,看不清楚,于是修改规则把小球改成了大球。而在去年疫情期间,国际乒联又修改了比赛规则——乒乓球比赛禁止吹球、摸球台!

表面上看似还挺“合理”,毕竟防疫安全更加重要一些。但是机灵的网友们纷纷吐槽,篮球、足球、排球一堆人玩一个球怎么办呢?举重一人一个杠铃吗?游泳一人一个泳池吗?体操还能摸器械吗?柔道、摔跤比赛还办吗?知乎话题《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乒乓球比赛不许手触球台或吹球,这对球员影响大吗? - 李李的回答 - 知乎》答主“李李”说,“其实,这个影响真的很大,这些习惯都是运动员从小就养成的。成功的运动员都是通过亿万次的练习锻炼出来的,这亿万次的锻炼就有亿万次的碰球台、吹球,短时间改真是很难。还要想着怎么打,怎么防,怎么算,现在还得想着别碰台别吹球。国际上限制中国的乒乓球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防止疫情,就不让碰球台和吹球,那篮球怎么想?排球怎么打?羽毛球掉地上还能不能捡?”

幸运的是,每次国际乒联修改比赛规则之后,国乒队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适应新的规则,在应激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世界最顶级水平。国际乒联修改规则只是众多例子当中的一个,可改来改去,最终也没能让欧洲民族在乒乓球比赛当中占到任何便宜。假如国际乒联的话语权不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中国也可以利用规则,修改或新增各种亚洲优势项目。

只不过在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大环境下,西方媒体可以有选择的放大报道,营造出一种中国只擅长“冷门”体育项目的假象。

那么中国真的只擅长“冷门”体育项目吗?

很显然不是。如果分量级,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大约在 55kg 至 85kg。而这个区间主要是由生长环境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更大的骨架通常能够容纳的更多的肌肉,想要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首先人体得有更大的骨架去附着更多的肌肉。

根据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报告显示我国 18-44 岁男性平均身高 169.7 cm,女性平均身高 158.0 cm? - 超大号灰机的回答 - 知乎》当中答主分享的数据,“从研究机构、调查规模和覆盖区域上来看,这个报告是非常权威的,因此‘18-44 岁男性平均 169.7cm、女性 158.0cm’能够准确代表中国人的实际身高。但是很多知友可能会觉得这个数据太矮了,不符合自己的日常经验。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1. 中国人是在一代代长高的 。根据历次应征青年体检数据[1]推算,自建国以来,男青年的平均身高以每年 0.15cm 的速度增长。我们假设‘18-44 岁男性平均身高 169.7cm’这一数据的年龄分布是均匀的,那么推算下来,18-24 岁男青年平均约为 171cm。这一数字就更贴合年轻人的实际情况了。……”

划重点,中国人是在一代代长高的。

一百多年的中国,中国人营养不良,身高偏矮属于普遍现象。英国人主办的《字林西报》杂志于 1896 年 10 月 17 日登载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的说法。

很显然,奥运会当中的欧美优势项目依赖于力量和速度,力量和速度直接依赖于肌肉,肌肉依附于骨架,骨架依赖于营养。而当时普通人想要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只有吃饱了饭,才有能力开始考虑营养和健身问题。而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是一百年后的事情了。事实上,中国真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还是 2001 年加入 WTO 世贸组织之后的这 20 年。直到 2020 年才终于实现了全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伟大成就!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未来还会继续增加,而将来挑选大级别运动员选手的人口基数也会更大。

根据曾在国家队及军警多部门执教的答主“继续者张付”的说法,“……简单讲,如果你的体重(男性,55公斤至85公斤),女性(45公斤至75公斤),如果你是中国人,你更有潜力练出最强的技术力量。这个体重区间正好是现代战争需要的战术体能体重区间。……为什么橄榄球我们打的不好?以男子为例,因为世界顶级橄榄球运动员的平均体重超过了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55至85。大球类运动是不分量级的无差运动。大级别我们可选材的人口比例低,且目前大街别的力量统计数据上还不能支持,中国 90 公斤以上级选手比欧美等 90 公斤以上级更有力量。用我们很好选材的 55 到 85,对对方更容易选材的 90+ 或者 100+,橄榄球就是一场基于大级别选手人口比例的‘田忌赛马’。用篮球比较,大家就更明白了。以下是,85年开始到07~08赛季的NBA球员平均数据。里面记录了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平均体重 210 磅到 220 磅以上(94.5 公斤到 100 公斤+),我们的有力量区间是体重在 55 至 85 左右,加上 6 英尺 7 英寸(约 2 米)身高的人口比例,这不就是‘以己之短,功他人之长’吗?……”

由此可见,以为东亚人的身体素质不行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种误解。尤其是在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大环境下,营造这种观点氛围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譬如关于智商长时间的“误解”,知乎话题《究竟有没有生理上的人种差异? - 默苍离的回答 - 知乎》答主“默苍离”介绍说,“环境的区别,以及斗争的烈度,逐步造成了很多生理区别。1,脑容量:东亚人的颅腔容积平均为 1415 立方厘米,而欧洲人为 1362,非洲人为 1268 立方厘米。欧洲人一度以脑容量小为由贬低黑人是动物,后来他们不说话了,因为东亚人脑容量更大。研究显示人类个体智力与大脑大小有关。参考:……”

由此可见,不同的生存环境确实可以逐步造成许多生理区别。换句话说,虽然奥运会几乎所有的现代运动都是西方人创立的,创立者是根据自身的种族优势创立了这些运动;虽然包括国际乒联在内的话事人一直在修改规则,让奥运比赛更有利于西方人;虽然或者有意或者无意,那些成为“热门”运动项目的大都是欧洲传统优势项目;虽然“热门”运动项目恰好不区分体能体重区间量级,世界顶级橄榄球和篮球运动员的平均体重刚好超过了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但如果就此营造出一种“为什么东亚人弱”的假象,就不道德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事实上,现代奥运会的创立原本是跟东亚没啥关系的。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