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某公司 97.62% 的员工针对「女员工被侵害」事件集体沉默?【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某公司 97.62% 的员工针对「女员工被侵害」事件集体沉默?【月诚故事】》
阿里巴巴事件仍在迅速发酵。在新浪微博热搜榜上,当前排名前 6 的话题当中有 5 个都是关于阿里巴巴。分别是 #阿里公布处理决定# 、#阿里涉嫌侵犯女同事男员工被辞退# 、#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 、 #阿里业务总裁和HRG引咎辞职# 、#阿里女员工食堂视频#。
这就有意思了。阿里巴巴作为微博的二股东,理论上对于微博的话语权还是有的。微博平台以往都能很好的限流、控评,但是为什么这次会有这么多的关于阿里巴巴的热搜词条登上热搜呢?
回顾往事,类似的往事是这么处理的。2014 年演员文章出轨后,原本可以不发声的马云主动为演员文章发声站台。根据观察者网新闻《马云谈文章出轨: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 希望大家宽容》报道,“马云上台发言时表示:‘其实文章就是犯了基本上很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他参与了公益,他告诉大家什么是自闭症,这些是不能因为一个错抹杀,上帝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过去就都过去了,笑他的人,有一天你也会犯这样的错。所以我希望大家懂得宽容,懂得支持,懂得理解,谁都有错,上帝也有错,更何况我们都是普通的人。’马云说:‘所以希望大家给我们文胖子(观察者网注:指文章)一点掌声,不要让他变成自闭儿童不出来了。’现场一阵哄笑。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官方微博也发表了马云的讲话节选。……”
到了去年,“蒋某舆论事件”之后,舆论危机处理方式从高调的直接发声站台,变成了低调的限流和控评。当事人“花花董花花”的微博原文被删除,微博被限流并禁止评论。相关的热搜被撤掉。当天有网友发现,微博上发不出来有“张大奕”“蒋凡”相关字的内容。还有网友反映,相关话题迅速被禁,相关内容被删除。甚至有网友的微博被销号。这事的负面影响太大,以至于惊动了上层。根据知乎专栏文章《阿里太子蒋凡出轨事件后续,微博因操控舆论被网信办处罚 - 肖蝴蝶的文章 - 知乎》描述,“6月10日,就在刚刚,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指导北京市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针对微博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暂停更新热门话题榜一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随后,新华社转发了这条消息。这让拥有热搜排行的微博自己也上了一回‘热搜’……”
再看看这一次,舆论危机处理方式已经变成了,更加低调地,努力引导公众将注意力聚焦在低杀伤力的信息上。而且这 5 个微博热搜话题竟然还是由 5 家媒体分别发起的。回首过去,以往阿里巴巴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何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现在为什么连这点“小事”也搞不定了呢?
按理说,阿里女员工在 7 月 28 日事发之后已经立马报警,而且还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了上级领导及公司的 HR。最后却在反馈无果的情况下,被迫选择前往公司食堂发传单维权。在女员工已经弄出这么大动静的情况下,然而周围所有人却都选择了集体沉默。
终于,在「女员工被侵害」事件发生十几天后的 8 月 8 日,这件差点被掩盖的“小事”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并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根据知乎热议话题《张勇在阿里内网发帖回应「女员工被侵害」,表示震惊、气愤、羞愧,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戎生的回答 - 知乎》答主分析,“震惊,是因为这样的事儿,竟然被女员工捅了出来。”
关于 #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 ,6000 人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截至 2020 年年底,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 25.2 万人。6000 人相当于 25.2 万人当中的 2.38% 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有大约 97.62% 的员工针对「女员工被侵害」事件集体沉默。网友“凌晨刚醒”分享了 #阿里女员工食堂视频# 并写到,“这场面好冷漠,大家自顾自的打饭,保安看着想上去阻止也不好意思拦。……”
沉默和冷漠或许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按照墨菲定律,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说,昨天早上登上热搜的词条“阿里巴巴”还很模糊,点进去之前还以为只是普通的热搜话题营销,点进去之后看起来像是想要引导公众将注意力聚焦在低杀伤力的信息上,那么今早的各大热搜榜就开始全面爆发了。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排名前 4 的话题当中,有 3 个都是关于「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热议。分别是《某些公司大尺度的「破冰文化」是真的吗?是否构成性骚扰?是否涉嫌违法? - 知乎》,《6000 名阿里员工针对「女员工被侵害」事件联合倡议 :公司治理存在漏洞,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 知乎》,以及《华联当事人否认猥亵阿里女员工,称有搂抱的过程,搂抱是否为猥亵行为?应该怎么认定? - 知乎》。
根据答主“丧心病狂周公子”的分析,“这个倡议没过多久就上了热搜第一,去阿里的朋友挺多的,但没有人加入这个所谓的勇敢的牛牛。朋友圈里的媒体人大部分判断这是公关人员起草的,从行文来看,我也持此观点。很多媒体迅速转载报道,其中,我熟悉的一家媒体报道的方式是常见的广告稿。而在同行们质疑之后,报道又删了。应该说,阿里的公关部够努力了。只是,网友不是傻逼,不那么好糊弄了。”
根据答主“海拉细胞”的观察,“女主发传单写了好几个人,文章仅仅提到一两人,把火只烧到一个人身上,妙啊。……,微博一波配合的漂亮,6000 人热搜直接盖过维权事件了,阿里人的反思精神已经盖过阿里人犯过错误了,即使维权还微成功。反转舆论的能力堪称一绝。如果这一偏是公关的,不得不说阿里地位 PR 给力,能铁锤中找突破口。如果真是阿里人自己写的,希望文字里为自己名声的想法少一点,解决当下具体问题的文字多一些。”
确实如此。正常的换位思考,倘若公司员工如果敢带头搞这种倡议的东西,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 #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 这条热搜更像是公关团队一次变相的控评操作。
碰巧的是,央广《中国之声》广播节目这几天正在持续曝光“饭圈文化”当中的控评怪象。根据央广新闻《一入“饭圈”深似海 疯狂的网络控评究竟何时休?》报道,“‘粉丝控评’是从粉丝文化中发展出来的网络词汇,被当做明星粉丝对明星进行应援的活动之一。微博评论区、话题讨论,再到影视剧作品的弹幕、豆瓣评分,流量明星们的粉丝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用模版化的溢美之词迅速占领讨论空间。”
事实上,自从去年 6 月 10 日国家网信办针对微博控评事件做出处罚之后,微博控评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话题。一方面,需要达到控评操作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直接的进行控评。
由此可见,阿里的公关团队确实已经足够努力了。
只不过时过境迁,曾经那个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如今虽然仍有实力,但是在公司以外的舆论话语权的影响力,似乎正面临着一些困境。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