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能耀眼,只因人人都在发光【月诚故事】

标题: 《光芒能耀眼,只因人人都在发光【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由央视新闻联合知乎「吾辈问答」发起 「我和中国一起成长」 主题问答《哪一刻你发现年轻人正在悄悄改变社会? - 知乎》。截至目前,这个话题已经积累了大约 2.5k 个回答,其中汇集了不少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回答来自于答主“地狱小松鼠”。答主“地狱小松鼠”分享了一则关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小故事:“……地处成都的华西医院,全国排名第二,医院体量、接诊人数、服务区域都大得惊人。不夸张地说,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怀抱着‘最后的希望’的患者和家属。当然,也有大部分来自藏区的百姓。许多人从偏远地区来,普通话并不是普及地那么到位。费尽千辛万苦却因为文字、语言都不同没法完成就诊。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还挺无奈的?但是!四川大学的一些藏族大学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自发组成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帮助患者和医生沟通。一开始,患者和家属不知道学生们要干什么,都有点防备。但同学们慢慢沟通,真诚交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等到藏族同胞接受了这些队伍,需求一下就暴增。学生人数不足,为了兼顾学业和志愿活动好些人常常一忙就是从早到晚。没有收入、没有鼓励,支持自己的就是‘帮别人一下’。……好消息是,不久后医院和学校注意到了这支队伍,也帮助学生们建设。培训上岗,也保证志愿活动规范、安全地进行。以前是私下宣传,现在是正式招募了。……。噢对了,这支队伍叫‘解语花’。.我偶然了解到了这支志愿者队伍,发现它真的‘不够高调’。也许它的功能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真的太微小,甚至不值得一说……我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解语花志愿者’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改变着社会,我们感受不到,也许甚至他们自己也感受不到。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些小小的火苗,才汇聚成了我们国家积极向上的光芒。 光芒能耀眼,只因人人都在发光 。……”

确实,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昨天刚刚发布。在这份榜单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依旧排名全国第二,代表了西部地区最好的医疗资源。然而由于方言问题,不少人从偏远地区过来看病却无法和医生正常沟通。于是一些年轻的“后浪”自发站了出来,用“不够高调”的无私奉献,帮助到了许多来自于西部偏远地区的患者就医。

事实上,这支“解语花”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远远大于帮助患者看病本身。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川藏战争”描述,“ 川藏战争是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下西藏地方与四川军阀发生的两次战争 。1914 年西姆拉会议后,英帝国主义对西藏地方独立的支持转趋积极,借四川军阀与云南军阀混战期间,不断挑唆西藏上层亲英分子,1917 年(民国六年)9 月挑起了第一次川藏战争。1930 年 5 月,西康甘孜地区的白利土司和大金寺之间因土地差民纠纷发生争端,驻扎德格的藏军支持大金寺,出兵占领白利。驻甘孜之川军西出白利镇慑,与藏军冲突,遂起战事。史称第二次川藏战争。……”

换句话说,一百年前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和干涉下,中国川藏两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曾经被蓄意放大,进而被激化成了两次川藏战争。时过境迁,如今的英国早已失去了从发动鸦片战争到挑起川藏战争的“日不落时代”;如今的中国则在这一百年间逐渐实现了伤口愈合。而促进这个愈合过程的,正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许许多多‘解语花志愿者’这样的年轻人”。

继续往下翻看。排名第二的高赞答主“肥皂君”分享了插画师李旻的故事。

插画师李旻绘制了国际版《中国日报》。在李旻的设计下,原本印象中应该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传统报纸,变身成了美学艺术的一部分。俗话说“一图胜千言”,答主“肥皂君”的回答以图片为主。这些图片真的非常惊艳,并且融入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看的许多网友都想要去订阅《中国日报》学习英语了。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西方媒体把控全球舆论话语权的情况下,中国媒体想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并不容易。譬如,即便是“Tiktok”这种以唱歌跳舞短视频为主的媒介传播平台,也会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无理打压。又譬如,去年美国流行“黑命贵”事件的同时,亚裔居民所遭受的各种威胁有增无减。但因为西方媒体的双标,“黑命贵”的视频可以上传并过审,而“其它人命也贵”的视频则是无法通过审核的。于是中国留学生聚集的一亩三分地中文论坛上经常能够看到当地亚裔人遭遇不测的各种视频,大家相互提醒要出门注意安全,同时也吐槽这些视频根本没法发布到包括油管在内的美国主流视频平台网站上。

这时候,插画师李旻的作用远远大于绘画本身。因为大幅精美插画的存在,让原本密密麻麻的文字焕发出了青春生机,一下子把报纸变柔和了。许多用户或许是因为第一眼被这些惊艳的插画所吸引,进而才关注到这份报纸的。

说实话,在这个西方媒体垄断全球舆论话语权的时代,许多外国人对于真实的中国是不了解的。根据知乎话题《外国人对中国的哪些刻板印象会令国人很惊讶? - Ms.Darcy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高中的外教跟我们说,他来中国之前以为中国人都戴着斗笠种水稻=_=估计是被大丰收海报洗脑比较多。……。2021 年了,上 6000 赞同是我没想到的。说起来我以前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英国的国际学校,那些英国学生看到戴眼镜的就会跟我们说你好,如果看到我一个不戴眼镜的,就会跟我说阿尼哈塞哟或者空尼七娃……”

答主“Hui Kim”回答说,“ 欧洲普通老百姓其实对中国了解的非常少,大多数了解来自于媒体 。德奥两国可能因为自己的二战黑历史,所以他们的媒体特别喜欢政治正确,自然就天天黑中国来给洗白自己。其实我觉得奥地利比起德国来已经强多了,至少会经常介绍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知识,虽然总是拍一些偏远地区,搞得奥地利人总以为中国全是七八线小乡镇的样子,但有时候报道还是从正面出发的,德国那就简直是换着花样黑中国了,不仅给自己人洗脑,还给在德国的中国人洗脑……其实我岳父母人非常好,也很开明,只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祖籍都是东欧国家,所以他们从小听了很多不太好的故事,再加上电视上的宣传,自然对**印象不好,但自从来过中国,两位老人已经改变印象了。我现在国内国外两边跑,也不只是中国和奥地利,工作性质决定的……”

换句话说,插画师李旻用自己的创作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到了《中国日报》,进而让更多国外人跨过西方媒体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继续往下翻看,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

高赞答主“多伦多豪”回答说,“说说学法的年轻人吧, 他们每一次法律援助和维权,都是在悄悄地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法大作为法学院校,有个比较特色的现象:在进出学校大门时,总会遇到一些农民、工人模样的人。他们一脸苦相,手里拿着张白纸,颤颤巍巍,当你路过时,总会小心谨慎地拦住你,轻声问道:「孩子,能不能帮帮我们?」遇到的次数多了,对这些中年模样的人大致有了了解。他们多数是在北京打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结果该结账时领导跑路,或者厂里死皮赖脸就是不给钱。他们一不懂法,二没钱请律师,所遭遇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又意义重大,所以才会跑到法大门口来求助。据观察,除了真的有急事,多数同学都会驻足解答,耐心的听完他们讲述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性格直爽的直接给他们点明几个可以维权的方向。但同学们的法律底子还比较稚嫩,又没有实务经验,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可以找我们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参与,通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给需要帮助的人免费提供帮助的一个社团组织。……。作为当代年轻人,我越来越发现,周围的同学做事,总会提及一个关键词「意义」。他们中有很大一批充满创造力、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不愿坐以待毙,而是更有权利意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愿意也敢于同不公正的现象叫板。事实上不仅仅是法科学子,我认识的一个做环境工程的同学,跟她聊起自己选专业时的初心,她说她想让中国的环境变得更好,在这个初心的支撑下,因此也就能忍受的了实验室高强度枯燥的生活。 他们身上的这一抹理想主义色彩,犹如点点萤火,悄悄地汇聚成了一团光亮,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更加向善的改变 。……”

没错,年轻人身上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一抹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愿景,驱动着整个社会不断朝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有句经典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写下这句话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并且戊戌变法失败的 1900 年。

眨眼一瞬间,如今一百多年后的中国经过几代年轻人的艰苦奋斗,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如今的中国社会,同样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中,继续不断前行。正如答主“地狱小松鼠”所说,“正是因为有这些小小的火苗,才汇聚成了我们国家积极向上的光芒。 光芒能耀眼,只因人人都在发光 。”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