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奶奶用老鼠熬油治孩子烫伤?偏方真能治病吗?【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奶奶用老鼠熬油治孩子烫伤?偏方真能治病吗?【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暂时没有热度较高的话题出现。暂时排名第一的话题《如何看待奶奶用老鼠熬油治孩子烫伤致感染进入重症监护室?对于民间偏方应如何进行甄别和使用? - 知乎》又让人不禁想起了半个世纪之前曾经的“打鸡血”故事。

根据知乎专栏文章《打鸡血:一段“传奇”保健术的兴衰历程! - 怀陈的文章 - 知乎》作者描述,“……‘鸡血疗法’曾风靡全国。那个时候总能在全国各地医院,特别是乡镇诊所,见到乌泱泱的人群,他们排着队、捉着鸡,然后去找医生,要求为自己打!鸡!血!【肇始】事情的起因还要从1952年11月说起。当时在江西南平有个负责卫生工作的年轻人,名叫俞昌时。平日里,闲来无事的俞大夫就喜欢研究些小动物,比如敲敲狗头、摸摸鸡屁股什么的。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把体温计插入鸡肛门中,结果发现温度指数一下子飙升到了 42℃。难道是鸡发烧了?极具科研精神的俞大夫又接连测试了好几只鸡,发现平均温度都能达到四十二三度。……想到这些,俞昌时顿时兴奋不已。平日里就喜欢研究医书的他早在中医典籍中看到,有很多内服或涂敷鸡血治病的文献记载。这时,一个危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如果把鸡血直接注射到人体内,会有怎样的效果?……【全民‘鸡’动】1959 年 5 月,彼时的俞昌时大夫已经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网红’神医。一次,在十里八乡百姓赶来亲眼见证神技的时候,俞大夫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自己打了一针新鲜的鸡血,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大家起初还有些疑虑,但是亲眼见证了奇迹之后,都纷纷要求‘打鸡血’。从下午 1 点开始,陆续有 40 多人被注射了鸡血,并且都很快收到了疗效。‘频频咳嗽者,注后五分钟即愈;喘息数月不能睡者,当晚即睡得极甜;胃痛者即止;疖肿大者即消’。于是,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俞昌时的‘鸡血疗法’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在上海永安棉纺三厂的职工中,‘一个月多的时间内,打了三百多病例,都只打了一二针,最多的五六针,就发生了许多的奇效和显著疗效’。……于是,全国上下,数不尽的医院注射室门口排着长队,人们或提、或抱,千方百计带着自家公鸡过来,就为了给自己打打鸡血。……”

当然,“鸡血疗法”随后很快就被证伪了。文章后面提到“……根据上海卫生部分析的 688 个病例,16.6% 打过四针以上鸡血的病人出现了畏寒、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荨麻疹、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还有 6 个病人休克。于是,1965 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鸡血疗法’的通知》,禁止医务人员用鲜鸡血给病人治病,对于要求进行鸡血治疗的群众,要加以劝阻和解释。……”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鸡血疗法”,无疑会觉得非常荒诞。然而事实却是,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快,大规模的全面义务教育普及也就是最近几十年里才发生的事情。根据百度百科词条“义务教育”描述,“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 80%,比如毛主席 1945 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但中央领导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

到了 1986 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在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而随着现在中国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鸡血疗法”的故事也逐渐离我们远去。

“鸡血疗法”算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回望过去一百多年的光阴,中国的医疗行业发展历史,也同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史。

根据知乎话题《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教会医院?1949 年后又成为今天的哪些医院呢? - jinning li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中国本来没有现代化医院的,那是西方教会带来的产物。除了协和,湘雅,还有上海红房子,四川华西医院,仁济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这些比较出名。教会医院喜欢用的名字有仁爱,宽仁,福音,仁济,慈仁,普济,总之这样一看就知道是教会系列的。列一下中国著名医院的建立时间,基本上在 1935 年之前建立的都是教会医院,很多是已经改了名字才看不出教会医院的底子:……。那个最早的眼科医院就是美国医学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局。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大概有 300 多所教会医院。早期教会医院都是免费的,医生护士为外国传教士兼任。后期开始收费,但是不足以覆盖支出,主要接受外国捐赠维持。……”

从答主“jinning li”分享的中国百强医院院史排行榜截图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医院,刚好是在英国入侵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教会一起进入中国的。当时中国的医疗行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中医为主,去西方教会医院看病的人并不算多。

西医治疗在中国真正普及,则已经是民国时候的事情了。

根据福州新闻网近期的一篇新闻《老照片记录福州辛亥革命见闻》报道,“近日,长乐区历史老师郑巧蓬,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征集到一批老照片,其中有 110 年前长乐女校校长拍摄和记录的福州经历辛亥革命的老照片。据悉,这些照片由 1909 年开始担任长乐女校校长的伊丽莎白·S·帕金斯女士拍摄,她以日记方式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一发现对于福州辛亥革命研究来说相当珍贵。在部分老照片上,记者看到一些人在接受西方护士的治疗。通过照片的说明,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人是福州将军孙道仁的‘掌玺大臣’,这名年仅 15 岁的男孩在奋战负伤后接受治疗。”

从新闻中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当时这位“掌玺大臣”接受的是西医治疗,但是现场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远远不能用现在的医疗标准去对比衡量。

那么民国时期接受西医治疗的费用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知乎话题《如果穿越到民国生病了,想去教会医院协和医院看病,容易么? - 民国书生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回答。一种是在像上海北京天津这种大城市,想要去西医院看病是不难的。虽然当时西医院比较少,但真正愿意选择并相信西医的普通人并不多。在民国,选择协和医院、教会医院的大多数是一些受西方文化影响到知识分子及政商界人士,普通民众的第一选择还是中医。所以在民国,西医院每天的接诊量是远远不如今天的,不会出排队看不上病的情况。当然战时就另说了,一般都会被征用,负责看养伤病。有人认为西医院收费很高,其实不然,除去手术类外,诊金与中医只是比西医略高一点,也在大众的承受范围之内。只要看得起中医的,就看得起西医。相反,在民国往往排不上号的不是西医院,而是名中医,收费也不低哦。以上海佛化医院为例,成立于 1936 年,该医院规定,只取号金(及挂号费),不取诊金,药费另算。其中对于僧人,送诊送药,不取分文;对一般人的贫困人士,收号金2角,药费包含在内,实在贫困的人,可酬情免除;对于一般人,收号金4角,药费另付。所以说,一般人去西医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当时鲁迅主编的一本杂志《谈风》中有一篇讲中西医选择的故事:一户普通人家的儿媳妇难产,折腾了一晚上,叫了很多接生婆、用尽了办法都没有生下来,一家西医院就在隔壁不远,但没人同意送去医院。理由有很多,诸如接生医生有男的、开膛皮肚要大人命、医生的白袍子不吉利等等奇葩的理由。后来,户主朋友家女儿在这家医院当护士,二话不说就让拉去医院了,最后顺利生产。通过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一般人要去西医院看病不难,但要从思想上接受西医是不容易的。另一种是非大城市的一般人,他们想要去西医院看病肯定是不容易的。……”

在另一篇知乎专栏文章《民国医疗事故:梁启超被割错肾的真相 - 归朴的文章 - 知乎》当中,作者写到,“……据他们说,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以后,值班护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标错了地方。刘博士就进行了手术(切除那健康的肾),而没有仔细核对一下挂在手术台旁边的ⅹ光片。这一悲惨的错误在手术之后立即就发现了,但是由于协和的名声攸关,被当成‘最高机密’保守起来。而梁启超本人在事发后,鉴于外界争议太大,出于对维护西医的考虑,他写了一份英文声明,题目是《我的病与协和医院》,至今保存在病案中。……”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依然还是中医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人群还是相信中医多一些,而名中医的收费也更加昂贵一些。但此时,西医和中医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根据 23 岁就博士毕业的网红科普博主“袁岚峰”在其知乎专栏文章《民国废止中医案失败背后的深层思考 | 李子旸 - 袁岚峰的文章 - 知乎》中的描述,“《银元时代生活史》在大陆最初是在 2007 年出版的。……接下来我就根据书中内容,说说这次废止中医案失败的主要过程。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大量留学生等新派人物进入政府。中医中药很快就受到排斥。1913 年,教育部发文,把中医排除在教育体制以外。到了五四运动,新旧思潮激烈的对立和冲突之下,中医、西医已成泾渭分明、公然对峙之态。1925 年,有人提出把中医纳入教育体制,被教育部拒绝。这大大恶化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双方渐渐势同水火。中医自称‘国医’,西医就针锋相对地把中医称为‘旧医’,而将自己称为‘新医’,把中西医之争概括为新旧之争。1927 年,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虽然都是中华民国,但南京国民政府比北洋政府更加‘新派’,成立不久,就开始对中医动手。率先发难的是汪精卫。1928 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汪精卫首次提出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随后,汪精卫坚持在各种场合提倡废止中医,并在政治上积极采取行动。转过年来,1929 年 2 月,在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云岫、褚民谊再次提出废止中医案。这次大获成功,几乎是全票通过。为什么这次那么顺利呢?原来,这个中央卫生委员会是褚民谊等人精心安排的,邀请参会的 120 名委员,是各地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等人,全是西医。西医们在一起表决废止中医,当然是一呼百应。提出议案的余云岫就是位西医,曾经留学日本。褚民谊则是汪精卫的亲信,后来追随汪精卫叛国,在汪伪政权中出任高官。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枪毙。废止中医案的消息传出来后,虽然也有舆论反对之声,但一般中医都是发发牢骚而已。这是因为,褚民谊等人早有准备,提出的议案规定,对现有已经开业的中医,发给执照,照常接诊看病,但几年以后就不再颁发执照,有个过渡期,并不立刻禁绝中医。这就分化了中医阵营,尤其是老一辈中医,认为与己无关,加之安分守己惯了,也就听之任之了。陈存仁却看出了这个议案的厉害所在。如果议案成真,几年以后,中医产生的来源就断了。赶紧约了几位同行商量对策。大家见面时,陈存仁提出,此事靠老一代中医出面领导,不可能,但又必须借重他们的声望与地位,所以年轻一代的中医要积极行动,广泛发动中医界参与,最好能召集全国中医代表到上海来开一次大会,共商大计。大家说,这个主意好啊,可是,怎么联络全国各地的中医呢?当时,中医并无全国性的组织,全国中医几十万,分散在各地,通信地址都不掌握啊。正犯难,陈存仁忽然想到,自己办了一份报纸《康健报》,在座另一个人办了《医界春秋》杂志。这份报纸和这份杂志全国发行,订户主要就是中医。订户地址都有。这不就是联系人名单嘛。……。大获全胜以后,请愿团登车返回上海。回到上海以后,中医界当然大大庆贺了一番。过几天,蒋主席撤销废止中医案的批示正式传来,大家更加高兴,聚到一起照了张相片,以作纪念。大家还议定,把召开全国中医代表抗争大会的3月17日定为“国医节”。……。二、当时社会的客观条件,根本不可能废止中医。在南京,陈存仁对记者指出,当时全国有中医 83 万人,药铺 20 多万家。而西医不过只有 6 千人。而且,这 6 千人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大都市,仅上海一地就占去几百上千。安徽全省,西医只有三五十人。实际上,当时国内大部分乡镇都找不到一个西医。在这种情况下,废止中医,无异于让广大民众再无机会得到医疗救治。 要知道,虽然我们现在知道中医理论有很多问题,中药的疗效也很可疑,但旧中国大部分民众的疾病实际上是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如果他们有机会得到医疗服务,即使是中医,也往往会得到休息、被人照料、营养改善等等。经验丰富的中医,尤其会在这些方面做出安排。 在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方面的改善当然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更不用说还有强烈的安慰剂效应。这是中医中药能够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三、有证据表明,废止中医活动,得到了外国大药商的经济支持。原因很显然,废止了中医中药,中国势必加大西药的进口。这对国外大药商来说,当然是重大利好消息。但对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将增加大量经济负担。……”

“袁岚峰”这篇文章的争议性很大。和当时“全国有中医 83 万人,药铺 20 多万家。而西医不过只有 6 千人”的大环境背景不同,现在很少有纯中医治疗的公立医院。即使是刚刚开业没多久据说是全国第一家的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在其官网公示的《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公示表》中也列出了“气管切开护理”、“造瘘护理”、“动静脉置管护理(含换药、封管)”、“胸部透视(使用影像增强器或电视屏)”、“心内注射”等等西医才有的专业治疗项目。

换句话说,现在并没有完全是纯中医治疗的公立医院,大部分人都是认可西医治疗的。这和一百年前的大环境刚好反转了过来。

回到榜首话题,“奶奶用老鼠熬油治孩子烫伤”的偏方,更像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整体的医疗环境和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曾经“掌玺大臣”接受的西医治疗,也让更多人远离了“老鼠熬油治烫伤”这种小道偏方。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中西医并用,而且中西医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顾方舟为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死磕一生,到屠呦呦从中医传统药方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最终的受益者都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虽然还是会有人相信“老鼠熬油治烫伤”这种小道偏方,但从这次新冠疫情的防控结果上来看,中国目前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坚持科学手段防控疫情传播的国家,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百年一瞬间。回想民国时期高达 80% 的文盲率,到如今连研究生都开始内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而已。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