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 知乎》。虽然是不知道这样的科研经费源头来自于哪里,但是不得不说,一般人脑回路不够清奇的话还真不容易理解这样的推导过程。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 2020 新知答主“李雷”回答说,“有时候有些人士的研究让人有种无力的感觉,大概就是类似于“喝一氧化二氢的死亡率是100%,所以一氧化二氢才是真正的剧毒”的废话,你要是反驳他都觉得自己脏了。下面,我相对客观(需要我平心静气的)去略解读这篇文章(其实 【个人认为】该文章逻辑有问题,把相关性和因果性搞错了不说,在论证过程中简直是缺乏基本的严谨性,这都能发 ?)。……他们首先研究了中国人饮食中的蔬菜水果消耗量变化,总体上,蔬菜水果是呈现了下降趋势。接下来又研究了中国人肉类消耗的变化,总体上肉类消费呈现了上升趋势。而结合中国的污染变化,结论就是:吃肉导致了污染增加。这种你可以看到,其实有点像: 夏天吃冰棍多,夏天游泳淹死多,结论:吃冰棍导致淹死。其实这种逻辑经常常见,因果性和相关性的谬误问题。 因为中国工业发展了,所以污染越来越重。你甚至与可以得出结论:因为中国人越活越久了,所以污染越来越重了。甚至是,因为某人出生后,年龄一直线性增加,所以中国污染越来越重。如果把因果性和相关性搞混了,就会出现这种问题。其实,真要研究,那么各地人吃肉情况和污染情况呢?比如我国的畜牧分布图如下:……。下次建议专家多关注牛肉。”

面对这种荒谬的“科研论文”,答主“李雷”直接正面迎战,用相对客观冷静的回答指出这篇论文“在论证过程中简直是缺乏基本的严谨性”。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将因果性和相关性故意混淆的论文,却能够在英国《Nature》杂志于 2019 年新设立的新子刊《Nature Food》杂志上顺利发表。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英国《Nature》杂志到底是曾经全球顶级的自然科学杂志?还是现在已经沦为了带有目的的政治经济杂志?

《孙子兵法》曾曰:“以正合,以奇胜”。高赞答主“天星舰水手”的回答相对简洁奇巧许多。答主“天星舰水手”回答说,“[截图。这不是虾扯蛋么]。下图是米国今天的空气质量图:[美国空气质量截图]。下图是今天的印度空气质量图:[印度空气质量截图]。明显可见,米国空气质量远好于印度。这难道是米国人吃肉吃的少,印度人吃肉吃的多。然而实际是,米国 2020 年人均吃肉 101 公斤,印度才 4.5 公斤,无论是吃肉总量还是人均,3.3 亿人口的米国都大于 13.5 亿人的印度。只能说,有的所谓的砖家太坏了。坏到睁着眼睛说瞎话。”

答主“天星舰水手”精选的评论也都言简意赅。网友“勃儿只斤”说,“说明印度人吃的肉还是多啊 印度人不吃肉空气污染都不会有了”。网友“宏博”说,“美国 NGO 花钱雇的枪手呗,老传统艺能了,有啥奇怪的。”网友“理想三旬”说,“本来就是虾扯淡的事情还有给你写篇博士论文?”

看到这里不免会产生一些疑问。譬如,为什么虾扯淡的事情也能写出一篇博士论文呢?

在另一则知乎话题《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哪些方式?你有何感触? - 吾有的回答 - 知乎》中,答主“吾有”回答说,“西方意识形态是有一套体系的,而且还能自我更新,其实西方不需要主动对高校进行渗透,高校学的各种来自西方的知识都带有西方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搞文科和社科的,学得越多,就会越偏向西方。理工科因为除了西方的逻辑原理,还特别重视实际实验检验,所以中国的唯物主义哲学也能中和西方逻辑假设的一元思想,所以学理工科的学生都很务实,讲求实效,而搞社科和文科的内容推理分析的多,实际应用的少,无法实证,容易掉进西方意识形态的逻辑陷阱,建议中国高校的社科和文科教育要多搞实际调查和考察研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这样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再说一下,为什么课本上的西方知识都带有西方意识形态呢?因为西方成体系的知识成果绝大部分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大家知道,推理必须要有一个假设前提,而这个假设前提就是深植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中提出来的,天生带有西方意识形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网课《西方哲学史》,就会对西方文化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他们的哲学就是在批判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搞出来的一套体系,就这样一代批判一代向前发展,继而扩散到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在中国人看来有些不可接受,因为中国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遇到的困境,在历史经验基础上总结而来的,带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另一个疑问则是,美国人自己采用了什么样的饮食模式呢?

很显然,美国人也不是傻子。美国农业部(USDA)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在去年年底就发布了最新版的《2020-2025 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The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20-2025)。《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根据网站页面描述,“100 多年来,联邦政府通过公告,海报,小册子,书籍以及最近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饮食建议。饮食指导通常包括关于吃什么和喝什么以改善健康的建议,……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如何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发挥作用。1980 年,第一本《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出版。从那时起,膳食指南已成为美国居民食品和营养指南的基石。……”

当然,在这份指导健康饮食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美国人并没有建议自己少吃肉。相反,在“健康膳食模式的核心要素”部分提到说,“The core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healthy dietary pattern include: … Protein foods , including lean meats, poultry, and eggs; seafood; beans, peas, and lentils; and nuts, seeds, and soy products. …”(构成健康饮食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蛋白质食物,包括瘦肉,家禽和鸡蛋;海鲜;豆类,豌豆和扁豆;和坚果,种子和豆制品……)

由此可见,美国人其实也知道合理饮食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并且非常清楚知道“瘦肉,家禽和鸡蛋;海鲜;豆类”等蛋白在健康饮食中的重要作用及核心要素地位。

那么,为什么说这些蛋白都是构成健康饮食模式的核心要素呢?

因为人类本来就属于杂食动物,有几种“必需氨基酸”人体无法合成。根据榜首话题评论区考研话题下优秀答主“纸谈风月”的回答,“抛开各种偏见,我们只从科学角度谈谈植物蛋白能否替代动物蛋白。 人体所需氨基酸有 20 种,其中,有 9 种人体无法合成,只能通过外源性食物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为便于理解,我们把问题分解为以下 2 个方面:如何比较蛋白质的优劣(什么是完全蛋白质,什么是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的消化难度)能否通过增加食物量来补足蛋白质缺口。 虽然我们饮食结构应该尽可能丰富,摄取多种食材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本身是存在优劣的 。评价蛋白质优劣,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氨基酸成分配比,二是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前面说了,人体所需 20 种氨基酸中有 9 种必须通过外源性食物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如果一种食材,蛋白质当中含有全部 9 种必需氨基酸,则称其为完全蛋白。否则称为不完全蛋白。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动物蛋白几乎都是完全蛋白,而植物蛋白,通常都是不完全蛋白,缺少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大豆是植物当中少有的含有完全蛋白的,但它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只有牛奶的 15%。……, 最理想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人体接近,最利于人体蛋白合成 。动物蛋白:是完全蛋白,可以提供所有 9 种必需氨基酸;植物蛋白:通常缺乏某一种或者几种必需氨基酸,2)限制氨基酸,……”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为什么中国的“冷门”体育项目成绩更好?【月诚故事】》时的观察,“那么中国真的只擅长‘冷门’体育项目吗?很显然不是。如果分量级,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大约在 55kg 至 85kg。而这个区间主要是由生长环境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更大的骨架通常能够容纳的更多的肌肉,想要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首先人体得有更大的骨架去附着更多的肌肉。……,中国人是在一代代长高的。一百多年的中国,中国人营养不良,身高偏矮属于普遍现象。英国人主办的《字林西报》杂志于 1896 年 10 月 17 日登载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的说法。很显然,奥运会当中的欧美优势项目依赖于力量和速度,力量和速度直接依赖于肌肉,肌肉依附于骨架,骨架依赖于营养。而当时普通人想要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只有吃饱了饭,才有能力开始考虑营养和健身问题。而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是一百年后的事情了。事实上,中国真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还是 2001 年加入 WTO 世贸组织之后的这 20 年。直到 2020 年才终于实现了全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伟大成就!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未来还会继续增加,而将来挑选大级别运动员选手的人口基数也会更大。……”

由此可见,按照人均肉类摄入量来算,中国人的人均肉类蛋白摄入量还应当继续提高一些才合理。

那么肉类蛋白摄入量应当提高到多少才算是合适范围呢?

这是一个营养方面的专业问题。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今年 2 月的一则学会新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附简本全文)》报道,“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为了更好地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新版膳食指南,充分利用营养素和食物与健康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工作组,在 2016 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基础上,汇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膳食指南进展、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分析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为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一 、《报告》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 35 岁提高到 77.3 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农村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显著降低,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 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

这份报告的最后,还提供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pdf”的文件下载链接。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的建议,蛋白质方面的每日摄入量建议是,“ 畜禽肉 40-75g,水产品 40-75g,蛋类 40-50g,奶及豆制品 300g,大豆及坚果类 25-35g ,……”

简单来说,能够参照中国营养学会官方建议的这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日常饮食,营养搭配方面就已经相当合理了!

说到底,健康饮食是个科学问题,也是关系到个人身体健康的大事。有的虾扯淡的事情,即便是写成了名校博士论文,即便是顺利发布到了英国顶级“自然科学”杂志《Nature Food》上,它依然是件虾扯淡的事情。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