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内“兑水牛奶”又贵又不好喝,欧洲进口奶反而口感奶香还价格便宜?【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国内“兑水牛奶”又贵又不好喝,欧洲进口奶反而口感奶香还价格便宜?【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超市里德国波兰进口牛奶 1L 才 6.5 元,国内蒙牛兑水牛奶 250 毫升 3 块多,为什么会这样? - 知乎》。这是一个好问题,如果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去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譬如站在国际用户的视角,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在国内的市场环境方面。譬如,答主“游戏废人”回答说,“其他答主说了很多,比如没有关税,但是蒙牛伊利是有海外市场的,顶着别国关税价格能压到有竞争力的价格。这说明国内的价格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最基本的是蒙牛伊利并不在乎国人。他们看来,凭借几十年的洗脑,这群韭菜已经收入囊中。所以抬高价格,同时把好品质的低价出口国外。其公司领导很自豪的说,这是他们在海外占据市场的原因。至于中国人有没有好牛奶,有没有得到实惠?这俩个公司在乎?”

目前这篇回答获得了超过六千多人赞同,答主“游戏废人”精选评论中网友们的评论,更是对国内的蒙牛伊利乳制品厂商形成了合围攻击之势。

另一位答主“也说”回答说,“记得以前最常被拿出来提及的一个理由是——西方饮用牛奶的文化由来已久,工业化养牛和加工,让牛奶的成本急剧降低。同时,人们有大量饮用牛奶的传统,大市场需求让牛奶的规模很大,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好像逻辑是,大家都要多喝奶,市场大了生产规模上去了,单价就会降低。但是,这两年这个理由好像说不下去了。看数据。[截图:2013-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牛奶消费量统计 单位:千吨(来自网络)]这是世界牛奶消费大国的最近几年统计图,中国的牛奶消费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概念里的“喝牛奶大国”俄罗斯和“畜牧业大国”巴西。只低于美国、印度。估计有人说“要看人均”。但牛奶不是GDP,一个百亿市场背后就对应百亿级别的生产加工规模。不是说人均少了,市场就不是市场了,就没有对应生产规模的条件了。所以,的确百思不得其解。希望有业内人士再出来给大家解惑下。”在答主“也说”的精选评论中,网友“小镇做T家”说,“垄断造成的高额利润以及懒惰。如果放开了商业壁垒可以随意进口的话,马上价格就掉下来了。”

另一位网友“大清末期苟活鼠人”的评论更加侧重于“反垄断”和“反腐”方面。“大清末期苟活鼠人”说,“能躺着挣钱,谁还站着。前几年还在人大发表提高人均饮奶意见,奶类标准协会都是他们的人。裁判,球证都是我们的人你们拿什么和我们发.jpg,不过我们可以选择不消费。”

至此,大概知道了为什么这个话题会被推上当前的知乎热榜榜首位置。

那么国内牛奶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思考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韩国人为什么喜爱泡菜?

根据知乎话题《中国男性35年间(1985-2019)平均身高增加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怎么做到的? - 花猫哥哥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我们用一个麻雀作为案例:14 亿人人均蔬菜消耗量怎么做到世界第一?可能大家还不知道,韩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与韩国人喜爱泡菜绝对有密切的联系。现在问题来了,韩国人为什么喜爱泡菜?原因很简单,撇开文化、传统的因素不谈,韩国人酷爱泡菜主要还是新鲜蔬菜供应相对匮乏,导致韩国人只能选择泡菜这种可以长期保存的腌制品。2017 年韩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 197 公斤,而同期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 377 公斤,14 亿人口的中国蔬菜人均消费差不多是韩国的 2 倍!韩国是东亚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我们的 3 倍,为什么人均蔬菜消费量却远逊色于中国?1、菜篮子工程。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可能年龄较大的读者多少也有耳闻,这就是中国政府推动的菜篮子工程。这个菜篮子工程时间跨度长达 32 年,在历届政府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才从一个蔬菜匮乏的国家一跃成全球蔬菜最丰富的国家,32 年艰辛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人均蔬菜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上个世纪 80-90 年代,蔬菜供应是困扰北方地区居民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那个时期,一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开始囤积白菜与萝卜,一楼住户挖地窖囤积,二楼以上住户就将白菜堆积在阴暗的角落里(或者楼道里),房间堆不下就将白菜(或者萝卜)做成腌白菜(或者腌萝卜)。整个冬天,北方居民就靠这些囤积的白菜与萝卜生活,因为蔬菜品种实在太单一,所以那时人们发明出各种方法来囤积其他品种的蔬菜。比较典型就是将西红柿熬成酱,装进玻璃瓶中密封保存,这种方法扩散之后让玻璃瓶成为抢手货,甚至医院里输液后的吊瓶也被无数人争抢。为了解决北方居民蔬菜匮乏的问题,1988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所谓菜篮子工程就是由中央统一部署,地方由市长直接负责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工程。2、大棚种植。……”

确实如此,中国人能够吃饱饭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进后的这 30 多年时间。1993 年,全国才正式取缔了粮票。而在此之前的 80 年代,想购买米面等主粮,也要凭粮票才能购买。而到了冬天缺少食物,就必须在家里提前存点粮食、腌制一些咸肉、咸鸭、香肠、咸菜等等。那么敞开来购买不行吗?在当时还真不行,因为粮食的供应总量有限,不光是肉类蛋白稀缺,甚至连主粮也做不到敞开来供应。这也是为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可以被称为人民英雄的原因之一。

随着 1988 年中国菜篮子工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大棚种植等农牧业技术的发展,最终让中国人吃不饱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再加上近几十年国内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内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已经领先于全球,大规模的南菜北调、西菜东输让每个人在冬天都不必担心吃不上饭菜的问题。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还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粮食匮乏的饥饿日子。

最典型的一个场景就是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很多老一辈人都在家里提前存粮,因为记忆中有一段饥饿的印记挥之不去;而年轻一辈没有在家存粮的备荒备战经历,结果在隔离期间家里断粮问题时常发生。

能够吃饱饭之后,才有能力进一步增加蛋白的摄入量。蛋白量摄入足够了,才会想要去健身塑造更完美的身材。而健身运动在国内的兴起,其实也就不过是最近十年间才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为什么中国的“冷门”体育项目成绩更好?【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只不过在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大环境下,西方媒体可以有选择的放大报道,营造出一种中国只擅长“冷门”体育项目的假象。那么中国真的只擅长“冷门”体育项目吗?很显然不是。如果分量级,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大约在 55kg 至 85kg。而这个区间主要是由生长环境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更大的骨架通常能够容纳的更多的肌肉,想要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首先人体得有更大的骨架去附着更多的肌肉。根据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报告显示我国 18-44 岁男性平均身高 169.7 cm,女性平均身高 158.0 cm? - 超大号灰机的回答 - 知乎》当中答主分享的数据,“从研究机构、调查规模和覆盖区域上来看,这个报告是非常权威的,因此‘18-44 岁男性平均 169.7cm、女性 158.0cm’能够准确代表中国人的实际身高。但是很多知友可能会觉得这个数据太矮了,不符合自己的日常经验。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1. 中国人是在一代代长高的 。根据历次应征青年体检数据[1]推算,自建国以来,男青年的平均身高以每年 0.15cm 的速度增长。我们假设‘18-44 岁男性平均身高 169.7cm’这一数据的年龄分布是均匀的,那么推算下来,18-24 岁男青年平均约为 171cm。这一数字就更贴合年轻人的实际情况了。……”划重点, 中国人是在一代代长高的 。一百多年的中国,中国人营养不良,身高偏矮属于普遍现象。英国人主办的《字林西报》杂志于 1896 年 10 月 17 日登载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的说法。很显然,奥运会当中的欧美优势项目依赖于力量和速度,力量和速度直接依赖于肌肉,肌肉依附于骨架,骨架依赖于营养。而当时普通人想要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只有吃饱了饭,才有能力开始考虑营养和健身问题。而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是一百年后的事情了。事实上,中国真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还是 2001 年加入 WTO 世贸组织之后的这 20 年。直到 2020 年才终于实现了全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伟大成就!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未来还会继续增加,而将来挑选大级别运动员选手的人口基数也会更大。根据曾在国家队及军警多部门执教的答主“继续者张付”的说法,“……简单讲,如果你的体重(男性,55公斤至85公斤),女性(45公斤至75公斤),如果你是中国人,你更有潜力练出最强的技术力量。这个体重区间正好是现代战争需要的战术体能体重区间。……为什么橄榄球我们打的不好?以男子为例,因为世界顶级橄榄球运动员的平均体重超过了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 55 至 85。大球类运动是不分量级的无差运动。大级别我们可选材的人口比例低,且目前大街别的力量统计数据上还不能支持,中国 90 公斤以上级选手比欧美等 90 公斤以上级更有力量。用我们很好选材的 55 到 85,对对方更容易选材的 90+ 或者 100+,橄榄球就是一场基于大级别选手人口比例的‘田忌赛马’。用篮球比较,大家就更明白了。以下是,85 年开始到 07~08 赛季的NBA球员平均数据。里面记录了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平均体重 210 磅到 220 磅以上(94.5 公斤到 100 公斤+),我们的有力量区间是体重在 55 至 85 左右,加上 6 英尺 7 英寸(约 2 米)身高的人口比例,这不就是‘以己之短,功他人之长’吗?……”由此可见,以为东亚人的身体素质不行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种误解。尤其是在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大环境下,营造这种观点氛围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从 1896 年英国人在《字林西报》杂志上将中国人描绘成“东亚病夫”,到如今美国阿片类药物泛滥,吸食阿片类药物的人数早已远远超出了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吸食鸦片的人数,再到今早的知乎热榜榜首话题大家关注国内牛奶价格高于欧洲牛奶价格,这本身就代表了过去一百年间的整个全球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再来看乳制品和糖制品在中国的历史。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为什么广东人中意食糖水?而武汉伢只爱周杰伦呢?【月诚故事】》时的观察,“……按理说,甜食人人都爱。为什么偏偏是广东,食糖水能够吃出这么多的花样呢?这个心中困惑许久的问题,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根据「梨视频」制作的视频短片 #为什么广东人爱吃糖水# 描述,‘糖在以往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物资,因为它难以大规模生产。为什么广东人喜欢吃糖水呢?因为糖这种东西,是外来文明影响中华文明。尤其是双皮奶,是一个很独特的技艺,它跟糖一样,纯粹是外来文化的一个写照。如果翻开中国汉民族的饮食谱系,严格意义上来说,汉民族的饮食里面没有吃乳制品的习俗,因为没有乳源,吃乳制品那是游牧民族的特点。广东这边会有那么多吃乳制品的习惯,其实跟澳门有关。当时澳门来了很多西洋人,西方人有吃乳制品的习惯。而番禺、沙湾、顺德、大良这些地方刚好就在十三行跟澳门这条线上,这些地方可以养好牛之后,定期去供应给澳门的西洋人。有了供应,有了一个产业链,产生了规模,那自然吃奶的成本就会下来。成本下来之后商家们开始动脑筋,要怎么做出更新更多的花样,于是就有了广东糖水这类休闲食品。因此,便于运糖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加上稳定的客源,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广东糖水,也成为了岭南文化的印记。’根据文章《顺德有名的双皮奶,竟由一位清朝女子不经意发明创造,太好吃了》介绍,‘人人都知道双皮奶是由广东顺德流传出来的,但到底是谁,创造出了这道知名的甜品?在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 PLUS,入驻了很多的顺德地方美食店,其中有一家店非常红火,它就是仁信双皮奶,号称百年老字号。这家店只是仁信诸多分店中的一个,但正是创立‘仁信’的人发明创造了双皮奶。这个人叫做董洁文,是顺德大良白石村人。清朝末期,董洁文和父亲在村里以养牛为生,并跟着父亲一起卖牛乳。……’换句话说,以往糖是稀缺物资,而以‘二沙三糊双皮奶’为代表的广东糖水文化很有可能真的是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融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以广东顺德双皮奶为代表的甜食产品是外来文化的一个写照。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为没有乳源,吃乳制品那是游牧民族的特点。

而乳制品真正在国内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也就是最近十几年间的事情。在 2017 年东亚三国人均食物消耗量的数据对比方面,中国人均蔬菜、水果、鸡蛋的消耗量已经超越了旁边的两个发达国家,肉类方面低于韩国,高于日本,而水产品方面的人均消耗量依然低于日韩。

中国有 14 亿人口,却只拥有世界耕地面积的 7%,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国内的乳制品价格会高于欧洲呢?

与其说是中国国内乳制品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倒不如说,是因为国内的乳制品行业依然还在起步阶段,依然还受制于国外垄断巨头。

根据知乎榜首话题评论区排名第一的答主“Tincojj”的回答,“生产成本:1,草料成本。中国优质的牧草只有在新疆,云南和内蒙古等地区存在,即使在这些地方优质牧草的种类也不算多,在国内其他地方因为气候的问题,人多地少山地多的矛盾,没有大型牧场,只有农地,没有像国外大量优质的牧草,本土牧草质量低下, 一些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 90% ,……。2,设备成本。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设备,挤奶设备,检测设备,包装设备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价格低廉的中国的牛奶配套设备因为技术比不上西方国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而进口设备还要缴纳一定的进口税,也要占据一定的成本。3,奶源成本 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 2019 年的 2.25 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块多,翻了将近 2 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根源就是养殖技术太落后了。……优质奶源的不足,所以现在中国一些乳业巨头还要从外国进口奶源或者奶粉。4,奶牛成本。牛奶好不好喝,很大程度上奶牛是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因为本身不是畜牧业大国,只有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才是传统的畜牧区,中国的奶牛品种大部分也是进口的,用的是荷兰的荷斯坦奶牛,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这种经过上百年人工选择出来荷斯坦奶牛是全世界产奶量最高的奶牛品种,……包装成本: 利乐包装是指采用瑞典利乐公司的全无菌生产线生产的复合纸质包装。是为液态食品(如牛奶、果汁)提供整套包装系统的大型供应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利乐开始为液态牛奶提供包装。自此以后,它就成为世界上牛奶、果汁、饮料和许多其它产品包装系统的大型供货商之一。……”

以包装成本为例。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中国人没办法打破利乐垄断,牛奶成本是否大部分是包装,打破利乐垄断让牛奶更便宜,市场不是更大吗? - 制造业苦逼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首先,牛奶的成本确实大部分是包装,而利乐确实是赚了中国饮料企业很多钱, 凡是用利乐包的产品,利润的 75% 都给了利乐 ,利乐利用专利垄断每年营业额达 112 亿欧元,中国区大概在 100 亿人民币左右,为此 2016 年国家工商总局曾经开出 6.68 亿的天价罚单。第二,很多饮料厂都想打破垄断,但是一直没有做成,因为两点:1,利乐品质确实做得好,用他的包装可以让牛奶最长保存六个月,而现在国内包装企业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做到。2,大量专利护城河,利乐围绕他的包装申请了 5000 多项专利,如果要绕过去,很难。”

换句话说,别看国内牛奶的价格卖得贵,但其实大部分的利润最终被国外巨头赚走了。譬如,“凡是用利乐包的产品,利润的 75% 都给了利乐”。不过这也没毛病,毕竟中国人全都能够吃饱饭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欧美乳制品行业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垄断链条,并申请了足够多的专利护城河。因此,想要在别人的优势领域和别人竞争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一点耐心和一点时间。

总体上来说,中国人从被鸦片毒害,到营养不良,到吃得饱饭,到健身运动兴起,再到现如今很多人开始关注乳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和价格,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跨越。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随着国内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随着新疆和内蒙畜牧业的逐渐发展,随着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技术提高和打破国外垄断,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国内人均乳制品摄入量也必将恢复到一个合理的正常区间。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