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月诚故事】

标题: 《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为什么高分推荐的电影我都不喜欢,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 - 知乎》。本来以为这是个政治话题,结果点进去之后发现还真的是,只不过立场和对象变了。

首先来看这几部高分作品诞生的时间和背景。根据豆瓣电影数据,《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上映日期: 1993-11-30(华盛顿首映) / 1994-02-04(美国);《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上映日期: 1994-06-23(洛杉矶首映) / 1994-07-06(美国);《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上映日期: 1994-09-10(多伦多电影节) / 1994-10-14(美国)。

这三部由美国电影公司制作并发行的电影,正式的上映时间都恰巧集中在了 1994 年。

“在电影史上,1994 年被称为奇迹年或者黄金年。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经典的优秀电影上映,其中有长期霸占电影排行 TOP250 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有喜剧大师金凯瑞的巅峰之作《变相怪杰》,有导演昆汀的代表作《低俗小说》,有经典动画《狮子王》,经典动作片《生死时速》,商业片典范《真实的谎言》,TOP 电影排名常年屈居第二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有国内喜剧大师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导演王家卫经典武侠片《东邪西毒》,导演张艺谋代表作品《活着》等等。……”

为什么是 1994 年呢?

因为 1994 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份。这里的“值得庆祝”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里需要站在美国视角的立场上来看。1989 年 11 月 9 日,在欧洲战场上象征着冷战标志的德国柏林墙被推倒了,美国在美苏冷战对抗中赢下了关键一战。1991 年 12 月 26 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终于如愿变成全球唯一的超级霸主。

在亚太地区,日本作为美国的军事殖民地,却差点儿在经济上一度超越美国。日本的经济当时有多强大呢?根据之前写作文章《极简主义到底是个骗局?还是真的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经济到底有多繁荣。导演张丽玲曾经拍过一部关于打工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 (2006)》。主人公丁尚彪飘洋过海在邻国日本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丁尚彪除了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还去烧烤店里洗碗。至于为什么打工这么拼命呢?因为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极度繁荣,打工就像遍地捡钱一样。用丁尚彪的话说,‘这样一天就好赚 1000 块人民币,在中国的话要干 10 个月。那种心情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了。’……。没错,当时日本社会消费‘高欲望’时代的经济就是这么夸张。丁尚彪当时在日本打工一天的收入,相当于他出国前在上海工作 10 个月的工资。而根据自媒体文章《日本经济泡沫大崩溃前的 1990 年, 日本年轻人有多疯狂》描述,‘1980 年至 1990 年 10 年的时间日本流行了一个词叫‘刹那主义’,就像我们中国的一幅对联是一样的道理‘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就是及时行乐,有钱了就消费,不存钱。当时日本整个社会都弥漫这样的气息,不管是各个购物中心还是海外的一些购物中心,当时很多的大型商场为了刺激日本年轻人消费,通过宣传的手段,把每个月就营造成为了狂欢节,情人节,或者是最适合约会的日子。……当时日本汽车销售的火爆程度我们真的是不能想象,还有当时的日本想要结婚说老婆,跟我们现在的国情是差不多的,有存款吗?有房吗?有车吗?这三件套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没有就免谈……’然而,那个时代戛然而止,1990 年 8 月份日本泡沫经济大崩溃之后,很多人一下子就变得没钱了,生活消费也不得不‘返璞归真’。……”

在纪录片《含泪活着》当中,父亲丁尚彪因为上山下乡去了安徽的贫困农村,在应该读书的年龄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日本打工,没日没夜的干活,挣钱寄回上海供女儿丁琳读书。丁琳也很有出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几年之后,丁琳成了一名美国妇产科医生,过上了美国中产生活。

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那么为什么丁尚彪在日本打工多年之后还要移去美国生活呢?让女儿来日本留学就可以全家人团聚了,日本不好吗?

事实上,当时亚太地区经济最强的日本已经输给了美国。根据之前写作文章《韩国不愿提供芯片机密,美国为什么说“如果他们不愿意提交数据,我们还有其他办法”?【月诚故事】》时的观察——随着日本半导体企业市场份额大增,1981 年,美国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利润下降超过 60%。更准确地说,当时美国英特尔和 AMD 等半导体企业一度险些破产。日本富士通甚至打算收购美国硅谷半导体行业当时的“扛把子”巨头——美国快捷半导体——的股权,一时间震惊了美国硅谷的科技圈。就在日本半导体企业风光无限大杀四方的巅峰时代,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成立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开始了一场动用国家力量打压日本科技企业的“绝地反击战”。根据驱动之家网站文章《40年前的芯片战争:日本企业是如何输给美国的?》作者描述,“1982 年,美国 FBI 特工伪装成 IBM 工程师钓鱼执法,也就是‘IBM间谍案’,同时也被称为‘20 世纪最大产业间谍事件’。1981 年 11 月,林贤治奉日立公司指派来到美国。在佩利的牵线搭桥下,他认识了‘格兰马尔咨询公司’总裁哈里逊。有一天,当林贤治表示想聘用 IBM 公司即将退休的高级经理时,哈里逊乘机推荐了卡拉汉。此后,哈里逊和卡拉汉同林贤治频频接触,并很快成了‘好朋友’,几乎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当感觉时机成熟后,林贤治便向两位美国‘朋友’摊牌,请求他们设法提供 IBM 公司最新产品的情报和资料,并许以重金。眼看自己的计谋成功,老谋深算的哈里逊又一再故弄玄虚,在酬金问题上漫天要价,直到林贤治答应给 52.5 万美元时才答应成交。林贤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一言一行都在美国人掌握之中。为了取得足够的证据,FBI 对林贤治和哈里逊的每次接头和谈话都进行了录音监控。1982 年 6 月 22 日,林贤治兴冲冲地带着电脑软件专家大西勇夫,赶到‘格兰马尔咨询公司’取货。不料,几个陌生的彪形大汉突然闯了进来,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双手就被紧紧铐住。就在同一天,日本三菱公司的工程师木村也糊里糊涂地落入了 FBI 的圈套,当他带着窃取的 IBM 公司一份高级技术资料准备回国时,在旧金山国际机场束手就擒。这起经济间谍事件曝光后,很快就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被称为‘20 世纪最大的产业间谍事件’。针对日本公司的窃密行为,美国舆论惊呼,日本工业间谍对美国‘硅谷’的冲击不亚于40年前对珍珠港的偷袭,因此称之为‘新珍珠港事件’。此次事件后日本计算机行业元气大伤, 日立、三菱接受美国派人入驻企业,进行商业督查 。……”自此,美国媒体舆论把日本半导体企业渲染成了只会窃取技术的流氓国家,并索要巨额赔偿。当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中,日本并没有坐以待毙。经过不懈地努力,1985 年日本第一次在半导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其中日本生产的 DRAM 产品甚至占据了 80% 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样是在 1985 年,在美国硅谷科技企业的游说下,美国政府开始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问题”进行“301调查”。毫无疑问,美国最终裁定日本 DRAM 储存芯片存在倾销的行为,开始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 100% 的反倾销税。此外,美国还在 1985 年发起了对日贸易战,胁迫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日本可以不签这个自毁武功的“友好协议”吗?很可惜,日本在二战战败之后就已经沦为了美国的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区别在于,半殖民地可以保持一个明面上的傀儡政府。譬如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相当于日本的太上皇,只负责制订决策,具体的任务分解和执行由当地的日本傀儡政府负责,但在军事方面还是由驻日美军负责。事情到此还没结束。1986 年,美国继续无理打压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大肆渲染日本半导体行业存在一个“九人委员会”,他们定期开会讨论芯片定价,并控制和垄断了芯片市场。日本政府当时否认了这个传闻的真实性,而另一边的美国也没能拿出任何实质性的有效证据。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又再次胁迫日本签下了《半导体协定》。自此,日本半导体行业开始逐渐衰落。为了加速瓦解日本的半导体行业,1987 年,美国以日本没有执行《半导体协定》为由,对日本征收 3 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到了 1991 年 6 月,美国又再次提出续签的要求,胁迫日本再次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新半导体协议》。至此,日本“矽岛”再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硅谷”,而美国英特尔和 AMD 等半导体企业起死回生,在经历了“绝地反击战”之后又重新夺回了一度失去的市场份额。同时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韩国的三星和台湾省的台积电开始逐渐在半导体生产行业崛起,并逐渐取代了日本曾经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龙头地位。……

由此可见,1994 年的美国,如日中天,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都已经兵不血刃的干掉了对手。

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纽约大学“媒介生态学”专业创办人“尼尔·波兹曼”在其 1968 年的演讲中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做研究”(“Media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media as environments.”),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强调媒介环境会持续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继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 1994 年也被称为奇迹年或者黄金年。这一年,《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的正式上映,见证了美国的强大,庆祝了美国的胜利,同时也“洗白”了美国的形象。

对于其它国家的电影或美术艺术家们来说,想要在国际电影或时尚市场中获得奖项,就必须得迎合美国的审美需求。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中国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陈漫「丑化中国女性」的作品?【月诚故事】》时的观察——碰巧的是,饱受西方专业媒体夸赞的另一位中国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陈漫,曾经创作过三组“少先队员”系列的环保作品,作品中的眯眯眼,僵尸脸,透视服会让人不适。根据《迪奥、陈漫为「丑化中国女性」争议道歉,你能接受吗?未来该怎么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 申鹏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陈漫还拍过更加令人不适的《中国十二色》,图片中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眯眯眼,诡异的妆容、服饰和色调,看不出半点‘女性美’。我看过陈女士给自己拍的照片,不是眯眯眼,也不翻白眼,更不是浮肿僵尸脸,也没有诡异的妆容和服饰。所以,陈女士有着正常人的审美,也明白中国女性本来长什么样子,她见过她自己,她也见过她 XX,如果她有 XX 的话……。那么为什么她的作品一直丑化中国女性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就想这么干。无论西方主子有没有提需求,她都会主动这么干。她是成年人了,她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也一直在这么干。……”从答主“申鹏”分享的图片来看,陈漫的作品确实让人一言难尽,但她的自拍作品却有着正常人的审美。类似的“艺术”还有很多。譬如饱受西方专业媒体夸赞的又一位“中国当代现实艺术大师”岳敏君和他的“大笑”系列作品。根据知乎话题《如何看待岳敏君和他的当代艺术作品? - 知乎》匿名答主回答,“像岳敏君这样的人,在作品里无处不体现着对中国人和某共的恶毒仇恨,甚至不惜给中国人画上两只角,来表示中国人是恶魔的后代。如果哪个其他民族画家这么做,这绝对是种族歧视了。楼上的回答怎么全都绕着走呢?怎么全都对岳敏君对中国人的恶毒敌意不置可否呢?就算表个态‘岳敏君的画就是您国’,这也算个态度,怎么都像小媳妇一样不敢吱一声呢?……”有意思的是,岳敏君的作品明明是在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却在西方“艺术家”的引导下,被粉丝们认作是“直面生活的力量”。譬如已认证的官方帐号“COLMO”的文章《生活进化论|岳敏君:“大笑”背后是直面生活的力量》、“张张艺术培训”的文章《一幅画拍出4813万!“傻笑人”岳敏君:一个穷酸画手的逆袭之路!》等,都把岳敏君当作是了艺术大师。那么为什么那些刻意丑化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艺术”作品反而能够频频荣获国际大奖,成为“顶流艺术”呢?答案很简单,艺术没有对错之分,却有强弱之分。当西方列强掠夺全球资源,提前迈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西方的审美标准就变成了美学的标准。英国男人们偏爱的穿苏格兰方格短裙不穿内裤,就是“艺术之美”,而彼时亚洲东方的清朝,男人们头上留着的“金钱鼠尾辫”,就变成了野蛮的“艺术之丑”。类似的故事很多,以至于艺术变成了哲学,美学变成了玄学。……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不仅在电影工业领域彻底掌握了全球话语权,将自己的形象洗白。就连在游戏工业领域,由美国西木头游戏公司于 1996 年上线的《红警95》和 1999 年上线的《红警98》也都在游戏中将苏联刻画成了恶魔形象。

根据知乎话题《《红色警戒 2》作者真的想黑苏联吗?为啥苏联单位都这么牛? - 知乎用户D1C2L9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红警2黑的很隐晦的苏联的都是些什么呢?恐怖分子,疯狂伊文,自爆卡车,辐射工兵,心灵控制,复制中心代表了对人权的蔑视和对于自由意志和民主法律的亵渎,包括污染环境等等,动员兵的造价低于苏联猎犬,你见过有用人当肉盾的吗?铁幕取自于丘吉尔的演讲,核弹就不说了盟军呢?幻影坦克,光棱坦克,飞行兵,时空传送,天气控制,间谍卫星,战争迷雾,魔幻的外表爆炸的输出以及满满的科技感两者对比,完全就是西方对于苏军的不屑,幻影光棱的超视距攻击和出其不意,对比天启坦克的笨重和基洛夫空艇的落后思路,安的什么心显而易见就包括任务中,苏军除了家乡前线一关,全部是入侵者,而盟军出了最后的超时空风暴,其他全部是在防守,并且一般不可攻击平民和中立建筑……”

根据知乎话题《《红色警戒2》是如何黑苏联的? - Sunset Shimmer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答案说了很多,其实还可以直接从人物语音看出来到底是怎么黑的。1. 俄男平民,回应,Where should I go? 我应该去哪?You're wish? 你的愿望吗?移动。It is, safe? 是这,安全吗?I hear and obey. 我听到并且服从。攻击,Firing.开火,For the common good. 为了共同的利益。I will do as you say. 我会按你说的做。2. 俄妇女,回应,Da 俄语的是 What is it? 这是什么?I'm cold.我很冷。Are you KGB? 你是克格勃(成员)吗?(苏联类似 FBI 的特工组织)What a society. 多好的社会。……”

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事实上,同时期更加值得推荐的两部影视剧作品是美国的情景喜剧电视剧《Friends》(《老友记》或《六人行》)和来自于日本画家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作品《千与千寻》。

从 1994 年《老友记》第一季上映,到 2003 年《老友记》第十季结束。《老友记》作品的时间跨度长达 10 年。而这十年,正是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霸主,历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岁月。当年《老友记》作品中所塑造出的美国形象,是一个包容的美国形象,一个自由的美国形象,一个人人平等,让人向往的美国形象。

而同时期的日本动漫电影《千与千寻》这部作品则隐喻很深。据说在《千与千寻》的杀青记者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宫崎骏对异世界的看法,宫崎骏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那就是日本的写照”。根据知乎话题《 动画「千与千寻」影射出了哪些涵义?》答主们的回答,“在汤婆婆的闺房入口,悬挂着一个鹰状金箔徽纹。……那枚鹰状徽标,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美国的国徽图案。因为鹰(准确说是白头鹫)是美国的国鸟,也是美利坚的象征符号。不难看出,以鹰为超级符号的汤婆婆,实际是影射二战后,将日本作为傀儡,并从幕后对其操控的美国。”另外,在油屋工作的人必须交出自己的名字,和女巫缔结契约。

换句话说,《千与千寻》反映出日本二战后的真实处境,油屋里的所有人都在为汤婆婆工作,相当于日本事实上就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只有读懂了这部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战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知乎上有网友说,“解读日本社会的核心密码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远隔太平洋的美国”,参见昨天知乎热榜上的热议话题《就「中国人对日好感度提升,日本人对华却下降」,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回应称「望中方好好研究」,对此你怎么看? - 喵斯拉大王的回答 - 知乎》。

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回到正题。当前知乎榜首话题评论区暂时排名第一的高赞答主“梵十六是生活家”回答说,“《圆桌派》有一期请了姜文聊电影。窦文涛问姜文:你的电影有些情节观众其实看不懂,感受不到你在这个地方用心了。花那么多心思,观众却感受不到,不是白费力气么?姜文说:他们现在看不懂,但是总有一天会看懂的。我希望等他们看懂的时候,会说,奥,姜文没有糊弄我们。所以,像《辛德勒名单》、《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评分高,是因为那些看懂了的人,发现这些电影的创作者没有糊弄观众。……”

本以为高赞答主“梵十六是生活家”回答说“他们现在看不懂,但是总有一天会看懂的”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能够真正看懂《千与千寻》并理解为什么宫崎骏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那就是日本的写照”。结果发现评论区当前排名靠前的几位高赞答主似乎并没有看懂并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年初在元旦的时候推荐了几部比较经典的影视剧作品。

  1. 中国的《红楼梦(1987)》

  2. 日本的《千与千寻》

  3. 韩国的《请回答1988》

  4. 英国的《是,大臣》

  5. 美国的《老友记》

这几部作品刚好见证了几个关键年份的时代变化。单就美国来说,除了《老友记》之外的《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几部作品,也都是美国历史上由盛转衰的巅峰时期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宣传影视作品,见证了不少美国人曾经最怀念的那段“光辉岁月”。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