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电影《搏击俱乐部》引进后被修改结局?【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美国电影《搏击俱乐部》引进后被修改结局?【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如何看待引进的《搏击俱乐部》修改的结局? - 知乎》。乍一看,差点还以为今早榜首话题又是影视剧作品的一则营销软文,结果点进去了才发现,这是舆论战的又一片新战场。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Redwolf Luo”回答说,“我心善,见不得恶。”这句话有些隐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答主“Redwolf Luo”的精选评论目前只有一条,一位未署名的知乎用户评论说,“哪有恶啊!谁敢有恶啊!”
什么恶与不恶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往下翻看,另一位高赞答主“TheOtherSide”回答说,“从电影结局被修改这一点,以及出现类似‘洁版’的状况,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在某些特殊的地区,人们选择盗版资源,不愿为正版付费,也许并非全因为吝啬,或版权保护意识不到位,而是不愿意在承担相关费用后,收到的却是一个残缺产品。文娱产品在廿一世纪的今天,在这片独特的福地之上,还承担着教化与宣传的重任,因为这项别具一格的职责,……有时候我不禁感到荒诞,为何独是在这片土地,虚拟的创作总要与现实强关联,要强调“正能量”,要有“正面导向”,仿佛在这温室里掀开一扇窗,翌日便会有大片的屋中奇花受凉冻僵,那随风入户的一粒灰尘,就和器官排异一样,是一个最致命的源头。也许将来,越来越多被净化的书影音越发地深入人心,……”
看到这里,基本上知道上面那位答主的意思了。“我心善,见不得恶。”当中的“我”对应的是“在这片独特的福地之上”,“心善”对应的是“还承担着教化与宣传的重任”,“见不得恶”对应的是“那随风入户的一粒灰尘”。在高赞答主“TheOtherSide”的精选评论中,网友“rolling”说,“坚决拥护真理部的宣传政策”;……
评论区继续往下翻看,排名靠前的回答基本上都差不多。回答的立场都差不多,回答的观点也都差不多。截至目前,这个话题积累了超过 0.7k 多个回答。
既然有这么多答主表达了同样或者类似的观点,那么这样的观点不对吗?
呵呵,问题很大。根据之前写作文章《“翻篇”这个关键词的上榜,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月诚故事】》时的观察:问题很大。根据知乎话题《我们是否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世界?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答主介绍,“美国有著名的‘3S’控制人民的理论。sport。 star。 sex。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最佳应用案例。生存的压力越大、节奏越快,娱乐至死的程度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微博热搜永远是明星的无聊新闻,为什么标题党盛行,为什么视频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兴盛。然而,任凭娱乐至死控制心灵和头脑,绝不是人应有的状态和追求。提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娱乐至死下,“工匠精神”更应该被提倡,这就是知乎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对知识、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娱乐至死》是美国纽约大学“媒介生态学”专业创办人“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品。上世纪冷战时期,尼尔波兹曼在其 1968 年的演讲中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做研究”(“Media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media as environments.”),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强调媒介环境会持续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继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很显然,无论是劣迹艺人、流量游戏,还是境外资本,最终的实际目标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这也侧面印证了高赞回答当中,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在读答主“wyx191”所提到的观点——“文娱圈子早就变成西方搞和平演变的工具了”。……
文艺作品从来都是政治的衍生,冷战时期如此,现如今也是。
根据知乎专栏文章《CIA对好莱坞和新闻界的操控史:明星合作、影剧合写、喉舌培养 - 八卦钩沉的文章 - 知乎》描述,“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中央情报局)自 1947 年成立伊始,便开始了与好莱坞和媒体界的深度合作,持续至今。与好莱坞的合作与‘旋转门’。1954 年上映的电影《动物庄园》,是由 CIA 指派其特工霍华德(Howard Hunt)出面购买版权,该片的监制是 CIA 挑选的制片人罗舍蒙特(Louis de Rochemont),片中完全隐去了原著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负面看法。1958 年的电影《安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也是又一部在 CIA 操控下,被赋予了美式爱国主义宣传作用的电影。……到了 70 年代后,随着‘水门事件’等丑闻发生,受牵连的CIA气势大减,好莱坞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独立期’。这种情况到 80 年代末期发生改变。步入 90 年代后,CIA 重新将其对好莱坞的控制战略提升到了新高度,1996年,他们甚至安排秘密特工蔡司(Chase Brandon)专门负责直接与好莱坞各大制片厂合作,以提升中情局的形象。畅销书作者克兰西(Tom Clancy)也成了 CIA 的重要宣传人物,他的小说改编成了多部电影,其中包括《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惊天核网》等等,而哈里森·福特、本·阿弗莱克这些电影明星,则成了 CIA 的宣传门面。……”
为什么美国 CIA 要修改并完全隐去电影《动物庄园》原著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负面看法呢?用刚才评论区排名第一答主“Redwolf Luo”的话说,“我心善,见不得恶。”
美国一直嚷嚷着要自由、要民主,那么美国 CIA 对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知乎话题《如果没有 CIA,当代艺术会变成什么样? - 了不起的苏小姐的回答 - 知乎》的回答,“一句话回答,我不知道如果没有 CIA,当代艺术会变成什么样;但我知道,大家曾一度怀疑的, 美国CIA在冷战时期利用抽象艺术作为自己的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武器,这个已是美国承认的事实 。这种怀疑和争论在美国的文化界和学术界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而也大概是在十年前的时候,CIA 和美国政府公布的一批文献资料里,已经可以得到事实的回答。所以这个是真的,而政治意识形态利用文化武器,这个套路在哪个国家都有,所以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包括 Jackson Pollock, Robert Motherwell, Willem de Kooning and Mark Rothko 这样的著名的抽象画家的作品,被冠以了‘New American Painting’的头衔,作为了真正的‘American modern art’的正旗。很大程度上,CIA 的策略是标榜这种,什么也不表现,只表现绘画行为和意识本身的艺术,宣传一种美国式的民主。所以,在冷战时期,CIA 就专门成立了部门,推广美国抽象表现主义(American Abstract Expressionism),大概持续了 20 年的时间。CIA原总部建筑的内部,就挂了许多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rt CIA Original Headquarters Building Langley, Virginia)。从历史事实上看,在 1950 年,美国政府就成立了一个叫‘IOD’ 的部门(国际组织部门),这个部门补贴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的动画版,它还赞助了美国爵士乐艺术家和歌剧的演出,包括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国际旅游项目;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该部门还促进了美国的‘无政府主义先锋运动’,也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前身。冷战初期,美国政府是计划以更开放的尝试来支持年轻的美国艺术,为了是反驳苏联所提出的——‘美国是文化沙漠’的说法。于是,在 1947 年,美国国务院就组织并筹办了一个名为‘促进美国艺术’的巡回国际展览会。但这引起了国内的不满情绪,因为这种艺术在当时太过于先锋,看上去也非常的低水准(这里可以作为一个 low art 和 high art 产生分歧的时刻来看)。于是,例如一位愤愤不平的国会议员就公开声称:‘我们美国人真是太蠢,掏出税金来花在这种垃圾上头。’所以当时的美国政府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美国的主流文化品位过于保守和庸俗,另一方面,当时的麦卡锡对‘非主流’文化视为异端,进行了歇斯底里的抨击,这就使美国政府深陷尴尬的境地。此事也使人们不再敢相信美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民主国家’。另外,世界文化之都的霸权地位从 20 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从巴黎转向纽约,美国本就想借此时机巩固其逐渐到手的艺术之都的宝座。而在 50 年代初,各种文化环境都让这种转型和夺文化之权的梦想变得难上加难。此时的美国政府为摆脱尴尬窘境,在 1947 年,9 月 18 日,创立了中央情报局(CIA)。……”
换句话说,让很多人相信美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民主国家”也就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世界的艺术中心还在法国巴黎,美国还排不上号;而 2008 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正在变得越来越乏味。真正让人误以为只有两百多年建国历史的美利坚国是个“文化博大精深的,民主国家”,也就是这段时间之内的短短几十年时间。
让人不禁想要知道,为什么美国好莱坞电影会在 2008 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呢?为什么在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 CIA 可以控制美国好莱坞电影,“我心善,见不得恶”改编原著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不错的票房成绩?又为什么在最近这些年,美国电影做不到原来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呢?
文艺作品从来都是政治的衍生,而政治又离不开经济基础。当美国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许多国内的社会矛盾就开始变得愈发激烈起来。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国内第一部由“无限流”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开端》讲的什么故事?好看吗?【月诚故事】》时的观察:为什么这些元素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往往很难过审呢?这是因为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会更加广泛、深远一些,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一些。以标榜“自由”的美国影视圈为例,根据知乎话题《你是什么时候不喜欢看美国大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eternal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自由度快没了。真的,你现在在美国拍一部电影。设定一个反派,你想想你会怎么设定。黑人?女性?某某林?同性恋?。。。。恭喜你稍有不慎你一大堆麻烦。你要设定一个英雄。他最好是伟光正(想不到吧我说的是美国电影),即使不是伟光正也要最后变成伟光正。这一套就有个问题,极容易审美疲劳,现在大多数美国大片就是换个皮。说白了,你的影视作品被政治正确绑架了,而电影,本身最大的意义是为我们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电影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他就会越来越模板化,所以现在的美国大片,叫工业电影。为什么这两年 b 级片火了,大家真的想看点不一样的。……”确实如此,曾经的美国大片如今变得越来越乏味,这两年在国内的票房成绩也是日落西山。多数观众们用脚投票来吐槽“美国大片”的枯燥乏味,但美国大片也很委屈,黑人?女性?某某林?同性恋?似乎不管选谁来作反派角色都惹上一大堆的麻烦。根据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美国一家影院下架乱世佳人(飘)? - 晚饭吃什么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乱世佳人说的就是美国的内战,而且还是以南方人的视角。”……
由此可见,现在美国电影想要找个反派角色真不容易。然而,影视剧作品是需要讲故事的,故事剧情一般又需要设定一个英雄,怎么办呢?
答案是样板戏。没错,灯塔国也有样板戏。只不过从观众们用脚投票的票房成绩来看,现在美国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不管是不是按照样板戏来拍摄制作,近几年的票房成绩都在不断下滑。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越来越不卖座了? - 兔兔他爸的回答 - 知乎》的回答,“不是不想看好莱坞大片,是真的看不下去,没办法代入剧情。以前看《独立日》,各式美国超级武器依次粉墨登场,别管外星人有多屌,都挡不住帅气总统开飞机一剑封喉。现在看《独立日》,外星来不来不知道,总统倒是有两个,懂王&睡王。谁敢指望这哥俩开飞机打外星人?七旬老人下岗再就业,打个飞机都要摔三跤,开飞机还是算了吧。以前看《变形金刚》,各种机器人酷炫狂暴屌炸天,3D 效果震得我差点在电影院里跪下来舔了。现在看《变形金刚》,擎天柱那样的停尸车在纽约街头停了一排。我就想问问冷藏效果好不好?以前看《蝙蝠侠》,哥谭市的黑暗只是为了衬托蝙蝠侠的伟大,反派跳梁小丑话越多死的越难看。如今看《蝙蝠侠》,才发现美国没有蝙蝠侠,却遍地都是哥谭市……。以前看《钢铁侠》,美帝纨绔子弟随时变身高富帅,军工复合体在全世界横着走。现在看《钢铁侠》,您这艘黑烟滚滚的‘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是在向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致敬吗?以前看《蜘蛛侠》,美国蜘蛛咬了美国屌丝小青年,小青年变异后化身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现在看《蜘蛛侠》,美国蜘蛛和小青年都有,但咬了后肯定不会变异。但为什么要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莫非里面真藏着一个现实版的 UMBRELLA 公司?不管公知怎么洗,灯塔国泡沫破灭是不争的事实,好莱坞大片也跟着走下了神坛。中国老百姓终于搞明白一件事,原来灯塔国也有样板戏,而且还不止八个。看灯塔国样板戏还有语言文化隔阂,我又不是陈清泉,没那么大学习外语动力。……”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不难看出,在新冠疫情之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反派角色选择范围会变得更加狭小。在美国国内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现在不管设定怎样的反派角色,都有可能会给电影剧组带来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的关键词其实是“新冠疫情”。根据知乎话题《新冠疫情会不会被写进历史书? - 芯芯的回答 - 知乎》高赞答主“芯芯”回答,“1,本回答尽量选取美国联邦政府网站的数据。但依然不确保准确。而且数据逻辑是比照逻辑,很可能有逻辑漏洞。所以仅供参考。……第一部分,政府支出。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1 日。美国中央联邦政府针对新冠专项,总支出法案是 5.335 万亿美元。这么多的钱,是通过388个国会法案进行审批和签发的。由于明细过多,我仅截取第一页。[截图]。上面是中央政府。然后,州政府[截图]。针对新冠的专项,50 个州政府总支出金额大约是 5550 亿~2.3 万亿美元。[截图]。综上。2020~2021。两年。美国针对新冠的政府支出法案合计约为:5.335 万亿 +1 万亿 = 6.335 万亿。这个数据,是基本确定的。是美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明确针对新冠的签批法案支出。第二部分,损失。……。第三部分,加全。……。第四部分。增发货币+举债。美国中央政府负债增发的可查数据:1,2019 年美国国债是 22.9。2021 年 12 月是 29。增发国债 6.1 万亿。[截图]。……。第五部分。关于阵亡人口。……。14 万亿损失,20 万人阵亡(age<65)。粗算,此数据仅供参考。第六部分,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图[截图],是美国各次战争的花费。按照 2019 年美元核算通胀后的数据。[截图]。……比照逻辑。新冠对于美国而言。相当于打了: 1、3.5场二战。 2、14场伊拉克战争。 3、3场反恐战争。(阿拉伯之春 + ISIS反恐战争 + 20年阿富汗战争的实际花费为 4.03 万亿。) 4、16.6场越南战争。 5.、35.1场朝鲜战争。(16国分摊) 6、4.8次2008年次贷危机(十年损失统计为2.89万亿)。这图是历次战争中,阵亡的美国人数: [截图] 。……。多说两句。这个问题本身,是对新冠极大的低估。我仅以美国为例,讲影响。而事实上,情况比这个还要糟糕。非常非常非常糟糕。因为每一场战争,都打了好多好多年。伊拉克,越南,二战,反恐。都好多年。有很多辗转腾挪的操作空间。而新冠,突如其来。极其迅速的摧枯拉朽。泥沙俱下。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而且还要持续很多年。(比如新冠一旦跟大鼠、有蹄类、禽类结合,形成跨越物种屏障的突变。鼠疫/疯牛病/禽流感。。。。。)短期看,强大如美国,一切安好。经济复苏。但事实上,它崩了。它 2 年内,被迫印了那么多钞票。严重透支了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冗余空间。严重提前了美元重置的历史进程。如此巨大的、海量的全球锚定货币,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出。挤压各国的自身弹性。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出现了 2020 年的熔断、黑命贵、新冷战、反科学、水平极差的辩论会、选后反水。老年政治。以及 2021 年 1 月 6 号内部政治暴动,8 月 15 号中亚地群阵线溃逃。以此种种。两年内连续的内外部剧烈震荡。这就是蓝星第一帝国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崩的。后续。传导的进程,感觉挺长的。但如果放在历史长河里,就会显得非常快。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会被放在一起当成一个‘Milestone’去讲。金融、经济、地缘政治、盟友体系、制度竞赛,以及——内部统合。其实没什么可侥幸的。……”
高赞答主“芯芯”的这篇回答很长,引用了大量的官网数据和截图,基本上把这次新冠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讲清楚了。换句话说,新冠疫情对于美国的各种潜在影响目前是被低估的。
在文艺作品方面,这种影响也会逐渐表现出来。而这两年美国电影票房成绩的衰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月诚故事】》时的观察,“……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会是高分电影。事实上,同时期更加值得推荐的两部影视剧作品是美国的情景喜剧电视剧《Friends》(《老友记》或《六人行》)和来自于日本画家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作品《千与千寻》。从 1994 年《老友记》第一季上映,到 2003 年《老友记》第十季结束。《老友记》作品的时间跨度长达 10 年。而这十年,正是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霸主,历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岁月。当年《老友记》作品中所塑造出的美国形象,是一个包容的美国形象,一个自由的美国形象,一个人人平等,让人向往的美国形象。……”
回到正题,当我们将镜头视角拉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美国电影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崛起,到这世纪二十年代的衰落,也不过仅仅占据了不到百年一瞬间的时间。如果硬要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选出一部代表作品,或许当年上映了十年之久的影视作品《老友记》更具有代表性。《老友记》见证了美国历史上曾经最为繁荣,曾经让许多人最为向往的一段光辉岁月,而如今,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衰退,随着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增,随着越来越难选择的电影反派角色,随着新冠疫情对于美国未来十年的提前透支和震荡传导进程,美国在舆论战场上最终其实也没什么可侥幸的。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