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丈夫董某民涉非法拘禁罪,桑某妞、时某忠涉拐卖妇女罪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丈夫董某民涉非法拘禁罪,桑某妞、时某忠涉拐卖妇女罪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排名前几位的话题分别是:

  1.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涉事 3 人分别因涉嫌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 1k+ 个回答;

  2. 北京冬奥会花滑男单陈巍夺金,羽生结弦挑战 4A 失败获第 4,金博洋第 9,如何评价他们的表现? - 知乎》 - 1k+ 个回答;

  3. 网传中国留学生在韩被殴打,驻釜山总领馆表示「已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保护自己? - 知乎》 - 0.2k+ 个回答;

  4. ……

今早的微博平台上,当前排名第一的热搜词条同样也是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截至目前,该词条已被点赞 220 多万次,评论 10 万多次,转发近 20 万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之前写作文章《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水落石出,猜一猜下一个热搜榜首话题会是什么?【月诚故事】》时的观察,“今早的知乎热榜上,B 站热榜上,百度热搜榜,当前排名第一的话题依旧是 #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不同的是,整个事件现在已经水落石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了川观新闻的 #监控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前轨迹# ,而新华社官方微博则更详细地还原了事发经过 #新华社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刊发文章的时间是今天凌晨“05-13 02:11”。凌晨两点多还在工作,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为了这起个体事件在一直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工作,才终于粉碎了谣言。辟谣成功之后,猜猜今天又会有哪些话题登上各大自媒体平台热搜榜的榜首呢?”

而根据后来写作文章《普通人身边真的有很多“间谍”吗?【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很快,美使馆在其官网推出了“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公开在中国境内招募“第五纵队”,战斗的号角开始拉响。譬如此前发生的“成都 49 中事件”,根据知乎话题《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被深度还原,整个事件该给校方、教育局、警方、媒体和公众等各方带来哪些思考? - 安好心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令人震惊。我今天是见识了。原来专业的颜色勒命是这个样子。程序模块化,迅速拼装,专打哑巴亏。与政府争分夺秒。把官方的团队逼至极限速度。取证、侦破、定性、家属、辟谣、压缩进三天内。舆论瞬息万变,“应变”成了最棘手的事。13 日凌晨 1:49 发文,公布一切细节。那一瞬间,就像是《战狼2》舰长说出那句“开炮!”胜利了吗?革颜者的资源用了多少?几乎没什么成本啊,这才是可怕的地方。连我这个对经费党如此自信的人都上了套,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这次谣言有多“专业”,各位没发现吗?专业,不代表可信。专业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包括成本低,见效快,传播广。可信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维度而已。可怕的是模块化,准备好几个“经久不衰”的谣言,中国出了事情后,立刻拼装。这样就可以根据突发事件推动社会稳定问题。……我们这些平时关注新闻的人,都被谣言耍得团团转,现在大部分人还不承认自己被打脸呢。而他们已经从各地奔赴现场了。这就是模块化的威力。……官方调查与协调的短短三天时间里。谣言模块化拼接,老梗新用,迅速占领舆论情绪主流,当场就把自以为是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撂倒。眼看献花大戏就要用上 BBC 滤镜了。就在千钧一发之刻。新华社熬夜把稿子和视频赶了出来。经费大队开始转进撤退。其实官方力量已经很强,没让老师和警方委屈太久,但舆论场上的群众倒了一地。真的不简单。这个革颜队伍如此有经验,简直细思极恐。……

今早的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热搜话题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团队行动统一、专业、话题发酵速度极快。特别适合作为研究“程序模块化,迅速拼装”的经典案例来观察。

知乎榜首话题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是一位匿名用户。这位匿名用户回答引用了当地县委宣传部在 1 月 28 日发布的一则通告,并将初步调查报告当中“不存在拐卖行为”的结果加粗标记。但实际上,这份 1 月 28 日的官方调查报告是这么说的,“发现网民反映‘生育八孩女子’相关信息后,丰县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 经初步调查核实 ,…… 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

好在新华社的官方账号又一次即时赶到,在这位匿名用户回答下方评论中,复制粘贴过来了当地市级联合调查组昨天 2 月 10 日发布的《“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最新进展!三人涉罪”》官方调查报告全文。

和上一次在千钧一发之刻新华社熬夜把稿子和视频赶出来一样,新华社的官方账号的这条知乎评论发布时间又是在深夜 23 点左右才赶出来。换句话说,“程序模块化,迅速拼装,专打哑巴亏。与政府争分夺秒。”又一次把官方的团队逼至极限速度。

好消息是,在舆论场上随着官方调查结果的公布和新华社官方账号的入场,这次的话题发酵正在迎来拐点,经费大队很快将会转移撤退。坏消息是,“革颜者的资源用了多少?几乎没什么成本啊,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为什么说是正在迎来拐点,而不是已经迎来了拐点呢?因为取证、侦破、定性、家属、辟谣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任何一份细节满满的调查结果,背后都凝结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需要耐心和时间。

从逻辑上来说,当地县委相关部门想要“买通”新华社几乎不可能,而县里的相关部门领导到底有没有存在包庇或者渎职的问题,还有待后续投入更多的国家资源去当地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但是从成本上来说,在这场争分夺秒的舆论战当中,取证、侦破、定性、家属、辟谣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消耗有限的社会资源,而对方以小博大几乎没有投入多少资源,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