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战可能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月诚故事】

标题: 《俄乌大战可能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俄乌战争预计什么时候可以打完? - 知乎》。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题面部分的用语措辞。一般而言,“俄乌战争”或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西方媒体对于这场危机的定义和措辞,俄罗斯自己对于这场危机的定义和措辞是“特别军事行动”。而中国或者其它中立方对于这场危机的定义和措辞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中国外交部网站最近的几篇新闻可以看到,国家的措辞是“乌克兰局势”或“乌克兰问题”。

很明显,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对象,就会对这场危机给出不同的定义和措辞。那么西方媒体的措辞“战争”和俄罗斯的措辞“特别军事行动”有什么区别呢?

战争其实有着不同级别的等级区分,这当中的区别可大了。“全面核大战”是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战争;“全面战争”紧随其后;再接着才是“局部战争”或者叫做“有限战争”;而等级最低的、甚至达不到战争级别的,叫做“军事行动”或者“军事对峙”。

当然,对于战争等级的这种定义也是来自于美国。根据知乎文章《从核战争到有限战争——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浅说(摘记) - 没有名字sir的文章 - 知乎》描述,“……本文将着重介绍基辛格对核武器和核战略的看法,本文不代表作者观点,是对该书重点的摘记,书中观点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一、核大战的困境。……由于核武器拥有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这就决定了它不是可以被轻易使用的武器。……。……然而,热核战争让核武器和国家战略难以统一起来。……在核武器面前,全面战争将发生质变。第一, 全面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发动全面战争变得极其困难,然而国家战略目标又必须有一种强力手段去实现—— 有限战争便成了核时代的最佳选择 。三、从全面战争到有限战争。每一次危机都把民族存亡做赌注压上去是不现实的,没人喜欢天天头顶刀子过日子,所以用有限战争来代替全面战争和核战争,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不过由于有限战争的‘有限’性,所以战争类型和战争对象也都被限制了。从历史上来看,有限战争可分为如下几种:1. 交战双方实力悬殊,一国只需要一部分力量就能达到目的(伊拉克战争);2. 交战双方实力都很强,但出于战略考量,都没有投入全部的力量(朝鲜战争) ;3. 交战双方实力都很强,但由于一方补给困难,难以全力投入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4. 交战双方很默契,将战争控制在某个范围内,不愿其扩大化(土耳其出兵叙利亚)。不过除此之外,基辛格还指出, 二流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也是一种有限战争,如印巴战争 (基辛格乳印了)、阿以战争。……”

而根据 2020 年的一篇知乎文章《美国曾三次计划向中国军队投核弹?我们为防范、避免核打击做对了哪些事? - 戊己校尉的文章 - 知乎》描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人气讲师沈逸在8月31日《逸语道破》中,做了一期名为《【逸语道破18】美国曾三次计划向中国军队投核弹,“为所欲为的报复”是如何破产的?》的短视频。视频中讲到,历史上,美国曾三次计划对中国军队使用核武器。分别是朝鲜战争时期的朝鲜战场、越南抗法战争中的奠边府战役、1958 年金门炮战期间。实际上,通过对已解密美国机密文件来看,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远不止上述三次。一、艾森豪威尔的犹豫。需要说明的是,沈逸老师提到的三次核打击计划均处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任期间。艾森豪威尔虽然是军人出身,但对核武器的使用比较谨慎。朝鲜战争期间,白宫幕僚专家曾先后5次建议总统使用核武器; 1958 年金门炮战期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曾三次提出动用核武器打击中国。但艾森豪威尔最终没有采纳上述建议 。一方面,美国当时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另一方面,对于动用核武器后战争升级的控制也缺乏信心。他对白宫办公厅主任杰里 ·珀森斯将军说:‘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不是飞出去之后 。毛泽东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物, 恐吓 、威胁他没有用。’……”

不难看出,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在这本出版于 1959 年的政治宣传小册子《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当中已经提出了“有限战争”理论。为啥这本书说是“政治宣传小册子”呢?网友“荣·卡农”评论说,“翻译还可以。博士字里行间流露出美国政治的无辜,‘ 美国从不敌视苏联,但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苏联的敌意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网友“Amnesia”评论说,“全篇在说核平衡下无法用全面战争(本质是经济潜力)来对抗侵略,需要用有默契(表达明确目的)的有限战争和外交斡旋应对核讹诈蚕食战略。但对这种有限战争是什么形态、如何传达诉求等等具体问题毫无思考,还写了很多重新调整各军种军费预算的枪手内容,通篇车轱辘话。后面对革命、苏联战略特点和综合斗争的分析有启发”。

可以说,从基辛格博士的视角来看,美国是无辜的。这套理论也从美国人的视角定义了从“全面核大战”到“有限战争”之间的不同等级。而1949 年成立的北约军事组织,也只是因为美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苏联的敌意”。

事实上,“乌克兰问题”的背后,本质上恰好就是“第五次北约东扩”问题。换句话说,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并不是要全面消灭北约,而是为了要解决北约第五次东扩,已经将军事作战指挥中心放置到俄罗斯边境的问题。

由此可见,西方媒体文案当中所使用的措辞“战争”只是西方媒体的片面说法,对于乌克兰问题的实际解决只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而中国作为中立的一方,措辞一直用的是“乌克兰局势”或“乌克兰问题”,而不是“战争”。中国在乌克兰问题当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一直都是劝谈促和者,一直在为乌克兰地区局势降温做努力。

说完了西方媒体措辞“战争”和俄罗斯措辞“特别军事行动”的区别之后,再来思考一下 俄乌大战可能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 乌克兰问题,本质上是因为第五次北约东扩而引发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剧变。从 1999 年至今,北约军事组织已经向东推进了 1000 余公里,这也是这场危机爆发的真正源头所在。乌克兰局势发生变化,意味着在欧洲大陆上,原有的地区区域平衡力量将被打破,意味着美国在欧洲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会加强,但同时也意味着北约东扩的后续步伐也将会变得寸步维艰。

对于欧洲地区的各个国家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好事。本来欧洲各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经济本来就已经增长乏力,现在还面临着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以及欧洲今年保护费必须翻番的艰难日子。2019 年的时候,美国就和欧洲盟友们就驻军费用的问题吵翻了天。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报告称,德国在 2019 年上缴的北约军费仅为 470 亿美金,占德国 GDP 的 1.27% 左右,没有达到规定 GDP 的 2% 的水平。面对防卫费和北约军费同时翻倍增加的无理要求,德国当局终于爆发。2019 年 8 月 14 日,德国方面一度提出停止缴纳北约军费的计划。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那就是被驱逐出北约,只需要美国履行撤军的诺言,德国就可以面对这一切。

然而随着北约东扩,#德国宣布大幅增加军费# 登上热搜。在德国议会的一次紧急会议上,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国防军将获得 1000 亿欧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国防现代化。同时,从今年开始,德国每年用于国防的开支将超过本国 GDP 的 2%。

波兰也没少交钱。本来波兰的国防预算一年也不到一百亿美元,结果一下子花了 60 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 250 辆主战坦克。根据新华网新闻《美国务院批准向波兰出售250辆M1A2主战坦克》报道,“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 2 月 18 日报道,随着东欧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波兰出售 M1A2 系列‘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及其他装备的协议,总价估计为 60 亿美元。……”

按理说,二战时期德国为了和苏联进行坦克大战,专门研发设计了更有针对性的坦克装备。波兰真想要进口坦克,本来可以从德国进口更好的坦克。但问题是,如果不向美国上交保护费,波兰就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也是可怜了欧洲各国,没钱之后或许即将要转入低碳生活的日子了。根据知乎热榜的另一则热议话题《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普通家庭用电一年两万三千度,为何这么高?生活中哪些使用场景会增加电消耗? - lIIlIlllIIl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我这几天感冒了,过了一周高碳生活。也没有多高碳,就是回家开空调,洗澡开浴霸,电脑全天不关,洗衣一律机洗,出门不论远近一律开车,包括从办公楼去食堂。结论是高碳生活,真™的爽,除了电费高了点。高点就高点,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一个月多花三五百,花得起。北欧国家卖资源赚了那么多钱,福利那么好,人家发达国家群众享受高碳生活,乐在其中,一个月用几千度电,不是理所当然?人凭什么要跟我们一样过低碳环保反生活的日子?所以想要让欧美过上低碳生活,就要让我们的人均碳排放和他们持平,让他们感受到压力。保卫地球又不是中国人的特有义务,气温上涨的后果又不是我们一国承担,要么一起毁灭,要么一起低碳,凭什么靠我们吃苦来让他们享福?……”。另一位答主“NaOH”说,“……其实他们说对了一半,发达国家确实用电高,但不是发达了才用电高,而是用电高了才发达……”

回到正题,俄乌大战可能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呢?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从历史上来看,1853 年是奠定当今世界格局的关键一年。

在 1853 年之前:1811 年,英国提前爆发了一场持续四年多的经济危机。1812 年 6 月,法国拿破仑决定使用武力征服俄国,迅速发起了法俄战争。结果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落败。俄国人一路追击溃不成军的法兰西人,扩大了在欧洲地区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工业化之后的英国,则“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沙俄的敌意*。

为了减少这种“不安全感”,英国决定东扩,先发制人阻挡“沙俄的敌意”。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第一次英阿战争”描述,“第一次英阿战争(亦称为奥克兰的蠢事),是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之间的一场战争,在 1839 年爆发,1842 年结束。第一次英阿战争是 19 世纪英俄在中亚角力的首场大型冲突。这场战争其中一个未受世人重视的事实是,参与战争的英军部队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而英军死伤者也多为印度人。1837 年,英国人虽然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国人开始担心俄国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入侵印度,扩张其帝国。英国派使节到喀布尔,……为得到入侵阿富汗的理由,奥克兰勋爵在1838年10月发表了西姆拉宣言(Simla Manifesto),交代了英军入侵阿富汗的四个理由。宣言表明,为确保印度的安全,英国在印度西部要有一个可靠的盟友。英国入侵阿富汗,只是为了帮助舒亚·沙阿重夺皇位。英国不否认自己入侵阿富汗,但表明此举只是为了帮助阿富汗人建立合法政府,……实际上,舒亚·沙阿的统治,完全靠英军镇压乱党维持,收买酋长的资金亦由英国提供,英国之所以入侵阿富汗,是为了在阿富汗建立一个亲英政权……”

1838 年 10 月 1 日,曾三次出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时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乔治·伊登决定趁机发动侵略战争入侵阿富汗,并因此发布了《西姆拉宣言》。根据百度百科词条“乔治·艾登”描述,“乔治·艾登是19世纪英国的政治家,曾任印度总督。他在印度总督任内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第一海军大臣任内,他委任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航往东印度,霍布森为了纪念他,在 1840 年将一座新西兰城镇命名为奥克兰。澳大利亚的伊登和奥克兰郡也以他为名。……”

虽然英国人入侵阿富汗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以大溃败而告终,2.1 万名军人和 3.8 万人家属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战场的另一端,英国人尝到了侵略战争胜利的甜头。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人的鸦片贸易打开了中国市场,而中国海关无权自主。随着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英国进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

1853 年,仅仅过了一代人的时间,英国人卷土重来。这时的英国已经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为了给自家的工业化商品打开全球贸易的“蓝海”市场,英国人发动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

1853 年是奠定当今世界格局的关键一年。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庚一对南京大屠杀发表不当言论被开除,那么日军入侵中国的侵华战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月诚故事】》时的观察:1853 年的亚洲腹地,沙俄输给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这时的英国已经对沙俄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而沙俄军队的剩余主力都在欧洲那边,无力防守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于是“聪明”的沙皇当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不如把阿拉斯加地区卖掉,赚钱是小事,关键是可以避免阿拉斯加地区落入英国人的手中,可以避免英国人以此为跳板入侵沙俄本土。于是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战败后的沙俄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以 720 万元的价钱卖给了美国,算下来平均每平方才一块八毛钱左右的价钱。至于沙俄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沙俄输了克里米亚战争? -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主要是国力和技术上的差距。沙俄在战争开始时,在黑海的锡诺普海战大败奥斯曼舰队,陆军在多瑙河与高加索两处与奥斯曼陆军作战,互有胜负。但是英法介入以后,形势急转直下。英法海军已经采用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而俄军仍然是老式的风帆战舰,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英法舰队,俄军很明智地撤退,凿船阻塞航道,大炮搬到岸上。由于黑海制海权的丧失,多瑙河战场的海路补给也无法维持,几次战斗失利之后,俄军被迫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退往德涅斯特河一带,与奥斯曼军队脱离接触。俄军仍然以老式的滑膛枪为主,并且作战中经常采取旧式的方阵队形来拼刺刀,而英法军队普遍配备了前装线膛枪,射程精度远远超过俄军,俄军的步兵战斗队形在联军密集火力下损失非常惨重,战斗中一般伤亡人数通常都是对方的一倍多。后勤补给方面,英法国内铁路密布,物资兵员从本土通过铁路和蒸汽轮船联运,效率很高,只需要三周左右,就可以到达战场。哪怕横穿大西洋,当时蒸汽轮船也只需要两周时间。……”美国人自然也没谦让,进一步向西扩大了国土面积。作为一个酷爱战争的国家,美国人早已通过惨绝人寰的美洲大屠杀,一路向西。向西的步伐没有止步于印第安人的“保留区”,也没有止步于从沙俄手中买来的阿拉斯加地区。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也译作“培里”)继续一路向西,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彼时,日本旁边曾经最为强大的“友国”已经在鸦片战争中败给了英国人,日本人看在眼里,直接选择了不战而降,和美国人在日本横滨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从此沦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半殖民地。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间大约是 20 年左右。十九世纪的 1853 年和 1874 年也是如此。自从日本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之后,日本随后进入明治维新时代,并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日本西南太平洋上的中国琉球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

当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2003年,日本人为了感恩侵略者,在日本横须贺港口为美国人马修·佩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后来在马修·佩里黑船登录的地点,日本人竖立起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此外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佩里公园。在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当然,1853 年之后的这段西方史,日本或许也有人记得,但却不敢明说。根据之前写作文章《2020 年的最后一天,你有什么想要说的?【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千与千寻》曾是日本历史上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直到最近才被另一部动漫作品《鬼灭之刃》稍稍超越。因为《千与千寻》这部作品的隐喻很深,所以不同的人会对它有着不同版本的解读,参见《动画「千与千寻」影射出了哪些涵义?》。据说在《千与千寻》的杀青记者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宫崎骏对异世界的看法,宫崎骏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那就是日本的写照”。而根据网友们的回答,“在汤婆婆的闺房入口,悬挂着一个鹰状金箔徽纹。……那枚鹰状徽标,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美国的国徽图案。因为鹰(准确说是白头鹫)是美国的国鸟,也是美利坚的象征符号。不难看出,以鹰为超级符号的汤婆婆,实际是影射二战后,将日本作为傀儡,并从幕后对其操控的美国。”另外,在油屋工作的人必须交出自己的名字,和女巫缔结契约。换句话说,《千与千寻》反映出日本二战后的真实处境,油屋里的所有人都在为汤婆婆工作,相当于日本事实上就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只有读懂了这部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战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知乎上有网友说,“解读日本社会的核心密码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远隔太平洋的美国”,参见昨天知乎热榜上的热议话题《就「中国人对日好感度提升,日本人对华却下降」,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回应称「望中方好好研究」,对此你怎么看? - 喵斯拉大王的回答 - 知乎》。”

自从日本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之后,日本随后进入明治维新时代,并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1874 年,当时美国驻中国厦门领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策划了日本第一次侵华战争的 A 案和 B 案两种“征台计划书”给日军。对于日本而言,“征台计划”出兵中国台湾省,是日本明治维新被美国军事殖民统治之后当时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李仙得及由他介绍的美国士官和已经签约的“纽约”号商船都是此计划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根据 2007 年的一篇论文资料《[1]李理, 赵国辉. 李仙得与日本第一次侵台[J]. 文史知识, 2007(7):1.》(作者李理、赵国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描述,“……李仙得也于 25 日草拟了 A 案和 B 案两种‘征台计划书’给西乡(出处:《台湾出兵 «付手续书》 , 公文书馆藏档 ,A03030999500)。所以,李仙得对日本出兵征台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西乡也是与李仙得商量之后,才于 4 月 27 日命令福岛久成率领 270 名士兵乘坐‘有功丸’号强行出发得。5 月 2 日由谷谷干城率大部队乘‘明光’号出发,李仙得帮助雇用的美国人克沙勒及华生等人分别以中校、少校身份随船出征。这样 , 在大久保没有到达之前 , 出兵‘征台’即成事实。由于美国对日本‘征台’的目的表示质疑 , 同时明令禁止美国人参与‘征台’之役,迫于压力,日本政府只好中途召回李仙得,使李仙得未能随军‘征台’,日军也因此失去了‘蕃地’的唯一指南。(出处:《寺岛外务卿 ¨ ˚三条太政大臣 ÷ 米公使书牍李仙得外二名宛并船舶差留云 々来柬》、《寺岛外务卿 ¨ ˚米公使 ÷ 李仙得 外二名台湾行差留 下命云 々复柬》, 公文书馆藏档 ,A03030999800 、 A03031000200 )……”

1874 年 2 月 6 日,日本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发动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一次向国外发动的侵略战争,并公开宣称琉球地区是日本属邦,试图吞并清朝藩属国琉球国,同时大举进攻中国台湾地区。

1874 年 4 月,日本政府组成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 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5 月 18日,日军开始与台湾当地居民交战。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战死。7 月,日军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

根据知乎用户“逍遥巡洋”的文章,“说完‘王府’里‘文案印玺’后,我等不妨再看看民间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如何用文字来标明纪年实事的。这里的两张照片是拍摄于冲绳博物馆内的展品陈列,其都是涉及地产权益而事关重大,所以行文非常严谨和认真。此文件在结尾处清晰写明所记时间是:道光四年甲申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注:公元 1824 年)。而一另件也是事关墓地事项的约定文书,因考虑某家无后而烧瓦铭文来保障约定能被相传永记。其落款时间是:光绪十二年丙戍六月十七日(注:1886 年)。这就是说,当年琉球群岛上的普通百姓, 在其日常生活及重要契约文件中使用的是中国皇帝的纪年 。即便是 1875 年后,也还是没使用日本明治天皇的纪年!”

在美国人李仙得的协助下,1874 年日本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1874 年,清政府打算修葺台湾的防御工事,但此时的清朝政府国库虚空,国防防御工事都已经需要举债。各家外资银行没有人敢借钱给清廷政府,此时成立仅 8 年的英国汇丰银行承揽了此项业务,通过高利借贷赚得盆满钵满,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到了 1875 年 7 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1879 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根据最近的新华网新闻《冲绳民众抗议驻日美军基地搬迁 怒闯施工现场》报道,“……长期以来,驻冲绳美军军人犯罪、军机坠毁、高空坠物和噪音骚扰等事件频繁发生,当地民众不堪其扰。冲绳县民众抱怨: 冲绳面积仅占日本国土的 0.6%,却是超过 70% 的驻日美军设施所在地 。冲绳县 2019 年就美军基地搬迁举行公投,超过七成的民众反对中央政府推进搬迁计划。围绕美军基地搬迁一事,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多次向中央政府喊话,希望‘好好谈谈’。去年 10 月,玉城与时任首相菅义伟会晤,向后者提出反对美军基地搬迁到边野古,希望中央政府为这个美军基地‘另觅出路’,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换句话说,明面上是 187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占了台湾附近的琉球地区。但实际上日本 1874 年第一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早已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和亚洲地区的代理人,因此也可以说是美国人一直霸占着琉球地区。20 年后,日本第二次发动侵华战争,成功侵占了中国台湾地区,并在台湾地区殖民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如今时过境迁。此时距离 1838 年“英国东扩”入侵阿富汗发动的第一次“英阿战争”已经过去了 184 年;距离 1840 年“英国东扩”入侵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 182 年;距离 1853 年“英法联军”参与第九次“俄土战争”成功占领克里米亚,并在法国巴黎签署巴黎和约已经过去了 169 年;距离 1854 年“美国西扩”在黑船事件入侵日本之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已经过去了 168 年;距离 1874 年,日本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已经过去了 148 年;……

严格来说,日本当时已经属于美国的军事殖民地,应该叫做美国人李仙得帮助日本策划,并联合日本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但由于李仙得本人在日军侵华战争之前被临时召回美国,未能一起随日军“征台”。因此,原本美国联合其军事殖民地日本的侵华战争缺少了美国人的直接参战,临时变成了只有日本参与的第一次日军侵华战争。

这种状况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乌克兰局势。美国已经高调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然而微博平台昨晚上榜的热搜词条 #泽连斯基宣布成立由外籍人士组成的部队##英国外交大臣称支持英国人去乌克兰参战# 以及 #北约是否已经间接参战# 会让人更有理由相信:类似于日本当时已经属于美国的军事殖民地,现在的乌克兰则更像是北约的军事殖民地,乌克兰局势正在危险地滑向北约军事组织与俄罗斯之间的正面冲突。欧洲各国和俄罗斯都在流血,而美国则从中渔翁得利,今年收取了一轮超额的保护费。这也让欧洲地区原本就已经增长乏力的各国经济,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短期来看,美国经济能够得到一轮回血。但从长期来看,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受此影响,美国借用北约东扩继续收取保护费的行为将会很难持续。

那么美国会不会如法炮制,换个地方继续挑事?会不会不远万里,进一步加强美国军事力量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呢?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