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讲话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月诚故事】
标题: 《为什么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讲话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约翰逊声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 ,外交部回应「请正视香港已回归祖国25年的现实」 ,如何解读? - 知乎》。约翰逊声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这是什么情况?
在评论区里寻找答案。根据知乎用户“思辩”的回答,“经典的转嫁矛盾的话术而已。……英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总额达到 23 亿英镑——比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多。所以英国别说武力进攻香港,就连支援港独的资金可能都已经捉襟见肘,被迫用画大饼忽悠他们干活。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兰民族党领袖尼古拉·斯特金在 6 月 28 日, 提议将在 2023 年 10 月 19 日举行新的苏格兰独立公投 。而苏格兰公投,SNP 一直没拿到超过半数的赞成票。但总体而言公投也是拉锯战,双方很难拉开明显的差距。所以这时喊话‘不会放弃香港’, 放在语境里,应该是‘不会放弃苏格兰’ 。……”
根据答主“王小板儿”的回答,“……今年 3 月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去访问牙买加时,牙买加总理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我们正在走流程改革牙买加宪法,准备退出英联邦,取消英女王在牙买加的国家元首地位,改为共和制国家。不仅要退出,还要英国政府赔钱,说他们在殖民地时奴役牙买加人,曾将 60 万非洲人运到牙买加,在这里做黑奴给他们种甘蔗和香蕉,得赔 76 亿英镑。等待英女王去世的不仅仅是英国外围的牙买加和澳大利亚,还有英国内部的北爱尔兰和苏格兰。摊开英国地图,可以看到英国本土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构成。北爱尔兰就不说了,把那块地儿单拿出来,爱尔兰后裔老乔就是最大的推手,目前看来推进的还挺顺利,啥也不说了,公投的时候,我们就搬来小板凳看热闹,不得不说:人权大于主权就是好! 电影《勇敢的心》大家都看过吧,讲的就是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侵略的故事,这故事广为流传,说明苏格兰人可惦记着当年发生过什么。 ……”
这就很有意思了。电影《勇敢的心》的故事广为流传,说明苏格兰人可惦记着当年发生过什么。演员鲍国安主演的电影《鸦片战争》则讲述了当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割予英国的那段丧权辱国历史。对于中国而言,那是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但对于英国而言,发动侵华战争打赢第一次鸦片战争,却是当年英国国运上升极为关键的一次转折点。
那么在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当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什么是经济危机?或者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回顾历史,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似乎都伴随着血腥的掠夺。注意,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逐渐变成了全球贸易的顺差国,棉花纺织行业为英国带回了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而在此之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一直都是世界顶级珍品,原料成本不高,产品价格却极为昂贵。丝绸刚传入古罗马的时候,一件丝绸衣服的价格需要用同等重量的黄金来交换。据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部十五世纪的古书《自然史》,记录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书中记载,当时有一件来自东方国度的神秘宝物,特别珍贵,经过漫长的商路来到罗马,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对它爱得发狂。而这种珍贵的宝物,正是来自中国的丝绸。据说在英国入侵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白银储备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有余。这些都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高附加值产品长期对外贸易“顺差”,所积攒下来的财富。问题是,英国棉花纺织行业生产了几十年之后,全球除中国之外的市场很快饱和了。根据“投知邦”文章《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棉花危机)》描述,“1837 年,在新总统马丁·范布伦上任几个月后,美国爆发了经济大恐慌。恐慌从东部的商业区,到南部的棉花种植地,再蔓延到西部的农业区;信贷枯竭,投机泡沫破灭, 棉花价格急剧下跌 ; 银行和企业倒闭,人民破产,悲观盛行,国家金融系统受到重创;引发了一场持续到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的重大衰退,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萧条。”为什么英国的棉花纺织行业疲软,会导致美国 1837 年的经济大恐慌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美国主要提供棉花原料,而经济上高度依赖于英国的订单。但问题是,当时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市场规模都远远小于中国,市场饱和之后,想要开发新的订单,就必须打开自给自足的中国市场。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文章《十三行》描述,“亦称洋货行或外洋行、洋行。为鸦片战争前经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的统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商行始设于广州,行数无定,乾隆间有二十六家,道光初减至七家。 道光十七年(1837)有十三家 ,即伍氏怡和行、卢氏广利行、潘氏同孚行、谢氏东兴行、梁氏天宝行、潘氏中和行、马氏顺泰行、潘氏仁和行、吴氏同顺行、易氏孚泰行、罗氏东昌行、容氏安昌行、严氏兴泰行。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商等义务, 为官府与来华外商联系的中介,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均须经由十三行买卖 。最初为牙行居间商性质,后来也自营买卖,并设立起行会组织,称为公行*,但彼此间仍有竞争。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专营外贸特权被取消 ,公行制度不复存在,各行乃日趋没落,至咸丰年间而消失。(朱金甫)”简单来说, 1837 年英国棉花产品过剩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英国入侵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了解决。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和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对包括鸦片在内的各种英国制造产品完全开放市场,每年有大量的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当时发动的侵略战争并不仅限于此。根据之前写作时的观察,“…… 1838 年 10 月 1 日,曾三次出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时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乔治·伊登决定趁机发动侵略战争入侵阿富汗,并因此发布了《西姆拉宣言》。根据百度百科词条‘乔治·艾登’描述,‘乔治·艾登是19世纪英国的政治家,曾任印度总督。他在印度总督任内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第一海军大臣任内,他委任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航往东印度,霍布森为了纪念他,在 1840 年将一座新西兰城镇命名为奥克兰。澳大利亚的伊登和奥克兰郡也以他为名。……’。由此可见,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出现代世界格局的雏形,并不是只有中国地区遭遇了‘日不落帝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虽然英国人入侵阿富汗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以大溃败而告终,2.1 万名军人和 3.8 万人家属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战场的另一端,英国人尝到了侵略战争胜利的甜头。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人的鸦片贸易打开了中国市场,而中国海关无权自主。随着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英国进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 ……”受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早期的生产效率不足,当时的世界危机大约每隔 20 年左右爆发一轮:1819年、1837年、1857年、1873年、1893年、1907年、1929年……。1819 年,英国当时的三大棉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培斯利——工人的工资降低了一半以上。而工人的工资大幅降低,让不少家庭无力负担生活所必需的食品消费,英国全国的食品消费量比 1818 年减少了三分之一。由于历史原因,1806 年 11 月21日,拿破仑在柏林颁布了著名的《大陆封锁令》,其核心就是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全欧洲所有的陆地国家,都不允许进口英国的货物,只有法国的船舶能够进入港口。但最终随着法国拿破仑帝国被瓦解,英国货物得以顺利进入了欧洲大陆市场,英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但问题是, 当时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市场规模都远远小于中国 ,市场饱和之后,想要开发新的订单,就必须打开自给自足的中国市场。1837 年,英国棉花订单再次减少,美国市场的棉花价格急剧下跌。这一次,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亚洲大国成为了猎物。最终,在战场的另一端,英国人尝到了侵略战争胜利的甜头。……。……小结一下: 1819 年的经济危机,最终以拿破仑帝国的瓦解,欧洲大陆市场向英国货物开放而告终。1837 年的经济危机,最终以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获胜而告终,中国市场的广州十三行专营外贸特权被取消。1857 年的经济危机,最终以第二次鸦片战争获胜而告终,中国市场完全向欧美货物开放。 1873 年的经济危机,主要震源是美国,美国和德国的生产过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次危机席卷了除美国、德国、奥匈帝国、英国之外,还有法国、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日本、阿根廷和印度等国,波及范围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1837 年经济危机之后,英国人首先在 1838 年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没打赢,结果却在几年之后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香港这块亚洲地区的天然深水良港。
或许这才是约翰逊声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的原因:因为中国香港见证了英国人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也见证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欧洲某岛,走向全球日不落帝国,并最终称霸全球的那段英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而如今的英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总额达到 23 亿英镑——比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多,却无暇顾及牙买加准备退出英联邦,无暇顾及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侵略的故事。用答主“思辩”的话说,“……所以英国别说武力进攻香港,就连支援港独的资金可能都已经捉襟见肘,被迫用画大饼忽悠他们干活。……这时喊话‘不会放弃香港’, 放在语境里,应该是‘不会放弃苏格兰’。 ……”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毒品贸易打开了中国市场,每年从中国运回英国大量的真金白银,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黄金十年。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则是,英国人在进入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之后,却将目光瞄准了黑海地区的克里米亚半岛。
根据知乎文章《克里米亚战争 29 – 南丁格尔 - 永远的草根的文章 - 知乎》描述,“……原以为能迅速获胜,所以联军根本没有过冬的打算,也不知道这儿的冬天有多冷。 拉格伦赶紧派人去君士坦丁堡采购军队最急需的物品 ,特别是棉衣。英国大使也全力以赴,帮着买了些皮大衣送到前线。相比之下,法军的冬装依然要好得多,法军有毛皮斗篷, 法军的大衣 Crimeennes这个名字,就源自那个时候的克里米亚 。……那还是 1854 年的 10 月 12 日,这一天《泰晤士报》的 4 万名读者打开报纸,会看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不好的消息打消了阿尔玛胜利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也让英雄主义情节烟消云散。这篇报道说的是英军的伤病员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位于司库台的战地医院也是情况糟糕。……”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国际肿瘤互助组织“肿瘤警报”(OncoAlert)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当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 1853 年的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当中,英法联军直接派兵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形成了三打一的局面。…… 1853 年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年。自此之后,英国就开启了全球殖民扩张的‘日不落帝国’时代 。而目前市面上所能够看到的大多数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也大多是英国人的说法为主。……1853 年,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而沙俄废奴的农奴制改革还要等到克里米亚战争战败之后的 1861 年。……站在英国人的叙事视角,1853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上,让沙俄的农奴们获得了自由。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再次让中国获得了‘自由’。那么,这个‘伦敦城自由奖’当中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继续搜索关键词 ‘伦敦市自由奖’(Freedom of the City of London) ,就会发现伦敦人对于这种‘自由’的向往其实由来已久,而且伦敦市自由奖以往通常也只会授予英国皇室成员、其它国家元首或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地位的知名人物。由此可见,站在英国人的叙事视角,1853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代表自由和正义的战争。南丁格尔不仅为英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让克里米亚人民重新获得了自由,值得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换句话说,现代护理学可以看作是从 1853 年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人对俄作战的军事医院当中诞生的。……”
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曾经是克里米亚战争的香饽饽。在 1853 年的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当中,英法联军直接派兵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形成了三打一的局面。而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香港在1997年前是亚洲情报中心? - 正解局的回答 - 知乎》答主“正解局”回答,“最近,央视连续曝光台湾间谍,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很多人不知道,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香港,是世界间谍中心。香港,凭什么成为世界间谍中心?01.间谍中心。说香港是世界间谍中心,绝非夸大之词。放眼全球,有‘三大间谍之都’的说法,分别是中国香港、葡萄牙里斯本、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又有‘冷战三大特务中心’的称号,分别是中国香港、德国柏林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兼有‘三大间谍之都’和‘冷战三大特务中心’两大称号的,只有香港一城而已。早在 20 世纪初,香港就已经是英国的‘远东情报中心’,亦是远东区域最重要的情报区。
如今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外溢效果延伸,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再次成为了香饽饽,变身各种信息情报及政治利益的谈判和交换中心。根据“澎湃新闻”《拜登来访前中东政要轮流到访,土耳其从“仙人掌”变“香饽饽”?》报道,“在美国总统拜登即将来访前,中东地区上空的航线相当繁忙。6 月 22 日,在结束安曼之行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的专机抵达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在那里,他受到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盛大马队游行欢迎。23 日,即将替补总理之位的以色列外交部长拉皮德也落地安卡拉。没几日,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也现身土耳其。过去一周,沙特王储访问了埃及、约旦和土耳其,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问了沙特和伊朗,卡塔尔埃米尔则七年来首次访问了开罗。与此同时,以色列外长、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也分别在安卡拉与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举行了会谈。拜登定于 7 月 13 日至 16 日对中东地区进行访问,计划行程包括对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的访问。外界猜测,除了寻求能源方面的支持外,拜登政府还将推动以色列与沙特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然而,在拜登上任后的首次中东之行前,地区领导人的‘穿梭外交’率先抢了风头。……”
或许这也是约翰逊声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的原因:因为兼有“三大间谍之都”和“冷战三大特务中心”两大称号的,只有香港一城而已。早在 20 世纪初,香港就已经是英国的“远东情报中心”,亦是远东区域最重要的情报区。而根据“新民晚报” 2020 年 6 月的一篇新闻《香港立法会议员:美国驻港领事馆为什么需要几千人?》报道: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克勤 22 日在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采访时表示, 美国驻香港领事馆有几千名员工,在美国驻亚洲各地领事馆中人数最多 。“一个普通的领事馆,负责签证和简单的外交、经贸事务,为什么有几千人在这个领事馆里头?”陈克勤说,在“修例风波”中看到很多外国的势力在推波助澜,一看到香港有一些政治的情况,很多欧美国家都第一时间跳出来,说他们不同意香港特区政府的说法,说一些对中央政府不信任的说法,“这不是一个明明确确的外部势力在香港施加影响的说明吗?”
回到正题,约翰逊声称英国「不会放弃香港」,或许是因为心中仍有一些不甘,又或许放在语境里,应该是「不会放弃苏格兰」。毕竟,英国政府和香港之间没有法律关系。根据昨天写作时的观察:……第一个冷(热)知识,英国政府和香港之间并没有法律关系。譬如知乎话题《现在英国政府和香港是什么关系? - yuhang123302的回答 - 知乎》答主“yuhang123302”回答说,“1997 年以前,香港总督代表英国政府么?不!派至香港的总督,从来都不代表英国政府,甚至,确切来讲,都不代表英国。……很少为人提及,当然也就为大多人所不知的事实是,《南京条约》将香港岛‘给予’的是英国女皇和她的子嗣,《北京条约》的承租人也是英国女皇和子嗣,只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才提及英国‘政府’,用‘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作了表述,以‘扩展’这个词语而言,这个条约只是前两个条约的延续,所以, 受租人还是英国女皇的继承人,而不是英国这个国家体,也更不是英国政府 。英国王室与国家在财产权关系由 1215 年签署的《大宪章》约束,王室的财产并不意味着与国家同一。”当然,1997 年之后,受租人是英国女皇和她的子嗣的这段历史也结束了。换句话说, 英国政府和香港之间没有法律关系。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