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同时撤销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制度?【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同时撤销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制度?【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如何看待国办同意建立国务院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撤销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制度? - 呵呵的回答 - 知乎》。这是一个关于人口的话题,也是一个容易带节奏的话题。先来了解一下评论区的舆论引导方向。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叶公子高”回答说,“……眼下都这么多年轻人失业了,我要是没记错,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好像19.9%了。如果光看失业率,还仿佛有种年轻人太多了的错觉。……说白了, 近渴是经济问题 ,不是靠那些远水可以缓解的。……”
当前排名第二的答主“飞跃本屯”回答说,“一共有 26 个部委级单位加入联席会议,……但外交部是有啥作用呢?是直接加大华人引入,还是集体雇东南亚保姆与幼教?……这是经济结构的附带问题,不是靠一些文件和部级补救措施就能改过来的。……”
当前排名第三的答主“丁一帆”回答说,“向生育征重税,还想提高生育率,真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把教育和医疗绑定在房地产上,本质上就是向生育加税。而 996 的问题,……。现在扶持生育本质上还是想继续征税,但是税基已经不足了,……”
当前排名第四的知乎经济话题下优秀答主“王克丹”回答说,“我还是那个观点,所有理性的结论都指向需要系统性的给年轻群体让利,建立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打破阶层固化趋势才有机会。……再拖下去怕是真要无力回天了。”
当前排名第五的答主“夏小茉”回答说,“计生办公室换个牌子,就成立优生办公室了。说不定就是同一批人。怎么都能挣到钱,就是牛!”
继续往下翻看,排名靠前的一百个左右的回答,大多都是类似的舆论引导方向。直到看到了答主“呵呵”相对理性一些的回答。答主“呵呵”回答说,“这事其实本来应该由卫健委执行,原来的兼职委员会制度,就是卫计委报目标,议题,下面其他各个部门分职责配合执行,有管外宣的有管教育的,有管宣传的。后来合并以后计划生育的职能应该归卫生健康委员会管了,现在的鼓励生育政策如果不出意外也应该归卫健委管。但是其实这个制度就是国务院把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职能收上去了,国务院直接负责管这一摊子事了,下面都变成执行机构了。至于不刻印不行文其实就意味着不会搞个实体机构来负责这个事,目标全部分散到各个部去执行。 说明这是个短期的临时机制,没有上升到国策的级别 ,当年计划生育是国策所以专门搞了个计划生育委员会。这点其实我觉得 和很多人说的政策大转弯有点出入。 ……鼓励生育这事其实是下面叫的欢,上面其实我反而觉得暂时没当个紧急的事情去处理,鼓励生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你现在开始搞,20 年后出效果,万一 20 年后经济增速不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还能再计划一波?……”
看到这里这里难免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会在 1982 年上升到中国国策,被写入宪法里面呢?
答案是 “二战后的婴儿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许多国家都进入了快速补充人口的“战后婴儿潮”年代。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战后婴儿潮被称作“4664”现象——从 1946 年到 1964 年的 18 年间,婴儿潮出生人口高达 7800 万人。再譬如亚洲国家日本,日本该时期出生的婴儿被称为“团块世代”(団块の世代)。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根据 2012 年的一则知乎话题《为什么 1970 年代以来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 七米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一、 70 年执行计划生育的背景肯定是因为当时人口增长过快 ,到这个时候人口数量已经变得过于庞大。那么这批多出来的人,应该是在 50 年代-70 年代这一代生出来的,就是说是从人民解放以后开始的。这不难理解为什么这 20 多年会生出这么多人。因为 50 年代之前中国一直在经历战争,很多死人,活下来的人看到很多家庭家破人亡,甚至看到自己家的人也许只剩下没有几个,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又加上中国传统的香火观念,这些增长都是可以看得见的。二、如果我没有记错,国家因为战争死人太多,在建国初期应该鼓励生育过一段时间。20 年过后,发现人口基数急剧变大,估计开始调整政策。三、60 年代,中国刚刚经历饥荒,也死了很多人,留下很多恐怖的记忆,饥荒嘛,不就是人多粮食少嘛,人口这么增加上去,当时的领导人估计也担心再过 20 人中国又没有粮食养活那么多人了。生育是源于传承的诉求。节育是源于饥荒的恐惧。”
网友“步步”问到,“问一下,70 年的因为"自然灾害"控制人口,为何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还要控制呢?”。网友“兰陵笑笑生”回复说,“ 从 1965-1975,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十年间中国新生婴儿大概 2.6 亿左右 ,这部分人口目前在中国的人口比例中占的最大,而这个高峰之所以结束是因为越来越严格的计划生育。尽管有计划生育,这十年的生育还是导致了 1985-1991 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六年的新的婴儿高峰,六年婴儿大概 1.3 亿。这是政府为什么不敢松动‘一胎’政策的原因。理论上现在应该出现第四次生育高峰,可是由于大家生育观念的变化, 新生婴儿数量平稳,人口已经基本可控,很快就会全面放开二胎。 ”。网友“张世杰”回复说,“16 年二孩,作者远见”。网友“正人君子”回复说,“牛逼啊兄弟,国家 16 年开放”。
小结一下,全球战后婴儿潮的大背景源自于人类对战争的恐惧。每一次的战争都总会带来巨量的人口减员,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不确定性,也让补充人口成为各国的一件大事。二战之后的中国周边地区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战场就在中国旁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口迎来了第二次生育高峰,从 1965-1975 十年间中国新生婴儿大概 2.6 亿左右。
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格局逐渐从战乱动荡走向了和平稳定,中国周边的地区局势才稍微平静下来。1979 年,国防部正式宣布停止对金门岛炮击。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惯性,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毕竟当时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大国,有限农业生产力的缓慢增长速度,远远没能跟上人口的急剧增长速度。 我国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被提上了日程,国家最终设立了计生委,并在 1977 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 “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的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 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上升成为中国的一项国策,当时的目标是力争在 2000 年左右力争把我国的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
客观来说, 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后来 40 年间中国经济腾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国内“兑水牛奶”又贵又不好喝,欧洲进口奶反而口感奶香还价格便宜?【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思考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韩国人为什么喜爱泡菜?根据知乎话题《中国男性35年间(1985-2019)平均身高增加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怎么做到的? - 花猫哥哥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我们用一个麻雀作为案例:14 亿人人均蔬菜消耗量怎么做到世界第一?可能大家还不知道,韩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与韩国人喜爱泡菜绝对有密切的联系。现在问题来了,韩国人为什么喜爱泡菜?原因很简单,撇开文化、传统的因素不谈,韩国人酷爱泡菜主要还是新鲜蔬菜供应相对匮乏,导致韩国人只能选择泡菜这种可以长期保存的腌制品。2017 年韩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 197 公斤,而同期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 377 公斤,14 亿人口的中国蔬菜人均消费差不多是韩国的 2 倍!韩国是东亚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我们的 3 倍,为什么人均蔬菜消费量却远逊色于中国?1、菜篮子工程。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可能年龄较大的读者多少也有耳闻,这就是中国政府推动的菜篮子工程。这个菜篮子工程时间跨度长达 32 年,在历届政府不懈的努力下, 中国才从一个蔬菜匮乏的国家一跃成全球蔬菜最丰富的国家,32 年艰辛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人均蔬菜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 上个世纪 80-90 年代,蔬菜供应是困扰北方地区居民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那个时期,一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开始囤积白菜与萝卜,一楼住户挖地窖囤积,二楼以上住户就将白菜堆积在阴暗的角落里(或者楼道里),房间堆不下就将白菜(或者萝卜)做成腌白菜(或者腌萝卜)。整个冬天,北方居民就靠这些囤积的白菜与萝卜生活,因为蔬菜品种实在太单一,所以那时人们发明出各种方法来囤积其他品种的蔬菜。比较典型就是将西红柿熬成酱,装进玻璃瓶中密封保存,这种方法扩散之后让玻璃瓶成为抢手货,甚至医院里输液后的吊瓶也被无数人争抢。为了解决北方居民蔬菜匮乏的问题,1988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所谓菜篮子工程就是由中央统一部署,地方由市长直接负责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工程。2、大棚种植。……”。确实如此, 中国人能够吃饱饭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进后的这 30 多年时间。 1993 年,全国才正式取缔了粮票。而在此之前的 80 年代,想购买米面等主粮,也要凭粮票才能购买。而到了冬天缺少食物,就必须在家里提前存点粮食、腌制一些咸肉、咸鸭、香肠、咸菜等等。那么敞开来购买不行吗?在当时还真不行,因为粮食的供应总量有限,不光是肉类蛋白稀缺,甚至连主粮也做不到敞开来供应。这也是为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可以被称为人民英雄的原因之一。随着 1988 年中国菜篮子工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大棚种植等农牧业技术的发展,最终让中国人吃不饱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再加上近几十年国内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内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已经领先于全球,大规模的南菜北调、西菜东输让每个人在冬天都不必担心吃不上饭菜的问题。 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还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粮食匮乏的饥饿日子。
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提升,必须要和人均社会资源相匹配。 不然就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家庭养老”模式,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月诚故事】》时的观察,“……问题是,这种蓝领工人仅凭工资就能过上高福利生活的时代可以维系多久呢?这里就会涉及到复杂的人口问题。二战后全球各国都迎来了一波战后婴儿潮,全球新生儿人口迅速增加。但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有差别的。譬如美国,由于美国本土远离二战的主战场,二战中的死亡人数甚至少于最近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又譬如苏联,苏联在二战中的人员伤亡数量甚至要比中国还多,适婚适育年龄人口大幅减少。换句话说,同样是经历了战后婴儿潮, 但是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人口年龄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与其对应的,则是二战后几十年内社会高福利背后的成本问题。 苏联作为一个为穷人着想的国家,为穷人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福利待遇,曾经展现了可怕到极致的号召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八十年代的到来,苏联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老龄化时代,而与之对应的社会福利成本与负担也越来越多。……”
而人均社会资源的多寡,一方面取决于社会资源总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人口基数。 即便是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回到正题,为什么人口话题又再次被人推上了知乎热榜呢?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 #2021年全国人口增加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月诚故事】》时的观察,…… 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目前全球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探索出任何有效的办法。高福利社会解决不了,发达国家也没能解决。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多地出生人口降幅超一成”,以及“目前大学生快餐般的恋爱”?【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即便是社会福利待遇很高的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老大难问题。根据中国新闻网国际新闻《澳大利亚生育率新低 专家:不生少生将给澳带来经济困境》报道,‘据澳洲网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已过去了近两年,虽然澳大利亚某些地区出现了生育高峰,但却并没有出现婴儿潮。……’由此可见,社会福利已经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没能阻止住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我国人口增长数据为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 2008 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研究,‘ 人口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人口规律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现时的人口出生和死亡水平不仅影响现在的人口增长或减少, 而且还会影响未来的年龄结构与人口增长。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时点的人口自然变动, 都由两个因素决定: 年龄别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与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因此, 仅看人口总量是否在增减并不能判断人口内在的出生和死亡水平, 更不能简单地作为判断人口趋势、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尽管当前中国人口总数还在增加,但中国多年来的低生育率已经形成并将继续积累未来人口负增长的巨大惯性。如果等到中国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再采取措施来提高生育水平, 则会为时太晚了。’在这篇十几年前的论文中,作者使用人口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了预测,‘即使按生育水平降到政策生育率的极低水平的假设, 即总和生育率为 1. 47, 中国人口的总数还会持续增长到 2023 年, 还要 15 年时间, 届时人口总数达 13. 5 亿 。如果生育率稍高一点, 维持在总和生育率为 1. 6 的水平上, 人口增长则将延续至 2026 年, 人口总数将达到 13. 8 亿,……’现在已经是 2021 年了。根据去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去年全国人口共 14.1178 亿人。好消息是,这个数据其实已经超过了论文作者十几年前在研究中推算的 13.5 亿或者 13.8 亿的人口峰值。而坏消息是,论文作者当时还预测说,‘如表 2 和图 2 所示, 即便在 30 年后将总和生育率马上提高到更替水平、并维持下去, 中国人口在本世纪的后几十年内都无法逆转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如果生育水平一直维持在按现行政策生育率水平上不变, 那么中国人口总数将在约 40 年后( 即 2050 年) 降至 11. 83 亿, 2075 年降至 9. 05 亿, 2100 年降至( 13. 50- 6. 73= ) 6. 77 亿, 略高于中国现在人口总数的一半 。’由此可见,由于人口负增长的巨大惯性,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将在本世纪的后几十年内,面临无法逆转人口持续下降,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中国目前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同样逃脱不了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真正的人口问题专家早在 2008 年就发表论文对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做出了大致准确的预测。 如今全国 14 多亿的人口总数已经小幅超出了论文作者十几年前在研究中推算的 13.5 亿或者 13.8 亿的人口峰值。 这不是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人口话题经常会被政治化,会和“人间世界的民间疾苦”话题进行连接,变成舆论攻防战中的又一片新战场,并被人推送至榜首话题的位置。人口问题逃脱不了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而真正的问题是,谁在将这些话题误导并推送至榜首话题的位置?
小结一下。全球战后婴儿潮的大背景源自于人类对战争的恐惧。1965-1975 十年间,中国新生婴儿大概在 2.6 亿左右。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格局逐渐从战乱动荡走向了和平稳定,然而 我国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惯性,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上升成为中国的一项国策。即便如此,1985-1991 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大约又出生了 1.3 亿左右的新生儿,这或许也是我国为何不敢松动“一胎”政策的原因。根据人口问题专家早在 2008 年的研究推算, 中国人口的总数还会持续增长到 2023 年,还要 15 年时间,届时人口总数达 13. 5 亿 。
现如今, 全国 14 多亿的人口总数已经小幅超出了论文作者十几年前在研究中推算的 13.5 亿或者 13.8 亿的人口峰值。 幸运地是,中国人吃不饱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还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粮食匮乏的饥饿日子。事实上, 中国人能够吃饱饭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进后的这 30 多年时间。而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也就是 2020 年才刚刚发生的事情。 人口政策有其内在固有的发展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各国都在不断根据具体国情,对人口政策与时俱进作出调整和优化。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口话题经常会被政治化,会和“人间世界的民间疾苦”话题进行连接,变成舆论攻防战中的又一片新战场,并被人推送至榜首话题的位置。因此,真正的问题是,谁在将这些话题误导并推送至榜首话题的位置?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