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法国电价一年涨了 11 倍,欧洲能源危机持续恶化?【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法国电价一年涨了 11 倍,欧洲能源危机持续恶化?【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由“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法国电价一年涨了 11 倍,英国户均能源账单或升至一年 4188 英镑,如何看待欧洲能源危机持续恶化? - 知乎》。刚好七天之前的知乎榜首话题也是由“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俄气宣布「北溪-1」8 月 31 日起将停气三天,欧洲天然气期货再创新高,如何看待欧洲当下的能源困境? - 知乎》。

两个话题其实是一个话题,隔了一个星期分两次被人推上了榜首位置。相同的是,两则话题的人气热度都不算高,截至目前,今早榜首话题只有两百多人参与讨论。不同的是,中间隔了一次美联储讲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8 月 26 日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偏向鹰派的讲话。根据澎拜新闻《鲍威尔发出最强“鹰”: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报道,“鲍威尔演讲中明确表态,美联储不会被一两个月的数据所左右,当前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 美联储‘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 。同时,鲍威尔直接反驳了货币市场对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的定价。这番表态后,市场对 9 月美联储加息 75 个基点的预期瞬间飙升至 60% 附近。……”

美联储加息未来将会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根据今早知乎榜首话题题面内容部分描述,“法国 明年交付 的基本负荷电价达到 1130 欧元/兆瓦时(约 7.73 元人民币/千瓦时), 日内涨 25% ,历史上首次超过 1000 欧元。 德国同类产品也刷新历史新高, 日内涨幅高达 33%,至 995 欧元/兆瓦时(约 6.81 元人民币/千瓦时),本周累计涨幅约为 70%。这在石油市场上相当于 1600 美元/桶。……”

不难看出,榜首话题当中所说的“法国电价一年涨了 11 倍”其实指的是期货产品价格,是明年的电力期货电价,而法国、德国同类产品的日内交易价格同时出现大涨,显然是受到了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的货币政策影响。

不过由于“每日财经新闻”全篇文章都没有直接使用词语“期货”,而是使用了“法国明年交付的基本负荷电价”和“德国同类产品”这样的措辞表达。因此标题中的“法国电价一年涨了 11 倍”的舆论引导方向,很容易会让人误以为是法国现在的居民用电价格已经涨了 11 倍。

先来看看话题评论区的舆论引导方向。评论区排名靠前的回答,往往会直接引导整个话题的舆论引导方向。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Enzo Jiang”立场和对象相对明确。答主“Enzo Jiang”回答说,“现货市场的调峰电价,不是居民电价(经评论指出,是明年的电力期货电价),上涨主要和法国的核电站做检修有关系。法国的居民电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额定电价,每年 2 月调整一次,另一类是市场电价,供电商可以随时调价。如果居民选择法国电力集团作为供电商的话,可以选择使用哪种电价计费,如果选择其他供电商的话,就是市场电价,由供电商决定你付的电价基准, 以前因为市场竞争,这部分电价经常会低于国家额定电价。 …… 目前法国核定电价是每度 0.174 欧含税 ,不知道明年2月电费会上涨多少。”。知乎网友“milaaaaa”带节奏地回复说,“中国媒体就是一天到晚想让中国人民看看国外有多水深火热,让人家羡慕一下中国人两个月工资竟然买的起一部iPhone”。网友“猪头三”说,“说的太对了,看看人家法国,0.174 就可以买一度电,我们要 5 毛人民币,……”。网友“木子仙”说,“你把真相说出来,有很多人该不高兴了”。三无小号用户“江明”说,“一群月薪 3000 的家奴,却在给月薪三万的老爷们担心电价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啊!早上核酸忘记做了吧!”。另一位三无小号用户“你今天喝水了吗”说,“中国连电都用不上了,还嘲笑人家法国呢”。……

另一位知乎哲学话题优秀答主“LosAngelic Reeds”给出了法国当前的居民电价截图。答主“LosAngelic Reeds”回答说,“这个新闻的法国电价可能说的是工业用电,因为我刚刚打开了法国电力公司(EDF)的网站,看了一下他们最基础套餐的电价:[截图]。……每年每户居民会获得 240 欧的能源支票,可以用于电费,燃气费等。所以,电价肯定是涨了,但在今年十月查电表之前,我没感觉出电费涨价对我有什么影响。”。网友“lz”回复说,“你跟上面那位英国答主一个心态,因为我是包租合约,还在上一份合约期内,所以能源价格再怎么涨都跟我没关系。……”。网友“My insanity”说,“因为上一份低价合约还没到期,所以就不担心下一次要签的高价合约么?这不自欺欺人么。”。网友“坠落星辰”说,“一般来说能源价格上涨传导到消费端需要 3-6 个月,你合约电价不涨,后续物价上涨总要承受。合约应该不到一年签一次吧,下次就不好说了,也许法国民众来一次黄马甲行动,可以让政府来点电价补贴。”……

暂时先看到这里。不难看出,舆论战场上的战斗仍在继续,经济话题仍然是舆论战场上的焦点之一。那么为什么美联储“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的加息预期,会直接影响到欧洲市场的电力期货价格呢?

这当中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通货膨胀”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膨胀了。在以往的美元潮汐当中,美元货币扩张(膨胀)和美元加息(收缩)之间会留出足够长的时间。根据 2021 年 1 月份的自媒体文章《2021,美国继续天量印钱,意味着什么? - 破竹课堂的文章 - 知乎》描述,“1 月 14 日晚,拜登公布了一项名为 美国营救计划 的经济刺激法案,计划总规模达到 1.9 万亿美元。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撒钱 :……”。然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今年年初,美元就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

根据 2021 年的一则知乎话题《为什么现在美元通胀严重,却挺着不敢加息? - Auditore II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互联网上传说的美元潮汐收割,本质就是利用美国货币扩张和引起通胀的时间差,低价收购外国资产和商品,来满足资本盈利的需要。…… 所以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点,就是时间差。物价和企业经营、资产估值等数据的变化必须在时间上落后于美元扩张和收缩,才有可能利用时间差套利。所以这个周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找人“接盘”。 注意一点,网友们总喜欢把跟着放水成为“接盘”,实际上并不是。根据上面分析,接盘的主要目的是让超发的美元资本,去购买别国的资产。所以其实我们回顾在这个周期里美国的行为就,就会发现,所谓找人“接盘”其实是忽悠各国开放资本开放市场、扩大美元储备,甚至以本币升值为诱惑。这样看起来,“接盘侠”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低成本且充裕的资本,实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美元水量巨大,看似贬值但是在资本市场的份额其实仍然是增加了(货币自己实现了薄利多销)。这个过程是市场趋势自发形成的,但有能力的政府不会放任其发生,当年东亚金融危机就是东亚四小龙和东南亚各国过于依赖宽松美元同事有没有有为政府的下场。硕果仅存的几家,韩国靠动员平民为国接盘,香港靠大陆输血,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靠强势政府干预,都是靠国家力量抗住,但依然损失惨重。……”

那么此前美元潮汐周期当中超发的大量“热钱”最后都去哪儿了?

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 2022 年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 左右」?【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第一贸易大国。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制造的商品大量出口美国换取美元外汇。在外贸领域,曾有个说法,中国需要出口 8 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买一家国外的飞机。换句话说,中国当时的货币政策受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非常之大。根据百度百科词条‘美国经济危机’描述,‘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 1990-91年、2007-12年 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注意这两个时间段‘1990-91 年’和‘2007-12 年’。根据知乎话题《中国的M2如此之高,且年增长率超过了8%超过GDP增长,为什么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通货膨胀。? - 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有两个特别显著的大规模性实行宽松型货币政策的时间段。 一个时间段是 1992-1993 年 。92年南巡以后,全国各地的开发区陆续建起来,大量的货币跟着大规模放出来; 另外一个时间段就是 2008 年(金融危机) ,这两个时间段的货币投放呈现大规模扩张。央行释放流动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就可以扩张。……’。碰巧了, 美国最近两次爆发经济危机,刚好对应中国大规模性实行宽松型货币政策的两个时间段 。这也再次说明‘蒙代尔三角问题’如何取舍,很多时候不是中国想要怎样取舍就能怎样取舍的,而是需要不断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相应地来及时调整相应的国内货币政策。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美国经济危机放水超发的大量“热钱”最后都去哪儿了?……换句话说, 国内的房产在过去几十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所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种“金融产品”,而不是“居住产品” 。……”

小结一下。第一,做生意,无非就是两个词: 客随主便,主随客便 ,谁大,谁就能占据主导权。以前美联储拥有全球货币的绝对话语权,而中国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元货币政策影响,“蒙代尔三角问题”不是中国想要怎样取舍就能怎样取舍的。几次大规模性实行宽松型货币政策的时间段,也都刚好对应着美国的几次经济危机。第二,美国前几次经济危机并没有引起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大量超发的“热钱”最终都向外输出成功。第三,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涌入了大量的“热钱”,但也同样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第四,国内的房产在过去几十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所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种“金融产品”,而不是“居住产品”。美国一直在美元潮汐当中占据着绝对主导权。

然而这一切,在 2020 年开始发生了悄然转变。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美国依然选择了大量超发美元货币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但中国这次却是一个例外。即便是在经济最艰难的 2020 年,中国当时也没有选择跟进美国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的房价则刚好相反,由于 2020 年没有超发货币,这几年的房价也一直非常稳定,一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而美元泛滥的地方,房价却在疫情中逆势上涨。根据 2021 年的一则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美国房价创 30 多年最大涨幅,资深投资者发出泡沫警告?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可以预见的一点是, 中国必然会在最近两年内遭遇到美国全方位的打击。 首先就是舆论和科技的压制,在舆论后就是政治和条约、金融方面的打击,如果这一点再没有起到任何效果的话,很可能就会到动用武力的地步。甚至会营造出一种‘全西方世界联手攻中’的这种态势出来。原因非常简单, 美元现在就是谁都接不下去的坑 ,别的不说,钱都能涌进去全民炒币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了……”

很显然,在这一轮的美元潮汐周期当中,美元货币超发导致房价大幅上涨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元泛滥的地方。美国正千方百计地想要将战火在亚太地区点燃,“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还差一些就引发中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但直到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也没能实现向中国输出美元通货膨胀的目标。

回到正题。美元快速加息,意味着全球市场上流通的美元货币将会大幅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全球经济活动将会进一步降温。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进入寒冬,甚至破产。根据前两天写作文章《如何看待“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支持「啃老」「躺平」?”成为热搜第一?【月诚故事】》时的观察,……但和日本经济相比,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顺差却在持续扩大。这样就导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资金循环—— 日本的巨量海外资产正在被不断的洗劫一空。而且真正挤压日本海外利益的实际上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根据相关知乎话题《如何看待软银大幅减持阿里巴巴,套现 340 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 14.6%?会带来哪些影响? - 李建秋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2016 年,孙正义以 243 亿英镑现金收购 Arm,孙正义说 Arm 交易是他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交易,为了筹集资金,抛售阿里股票。……结果没卖成,然后孙正义又想在英国上市,结果英国高层动荡,目前已经停止。……现在美利坚还在加息。 每一次大衰退的时候都会有标志性企业破产。 看看这个倒霉鬼是谁。”

包括德国、法国、日本在内的七国集团是美国的主要盟友,也是目前这一轮美元潮汐周期当中失血的主要对象。表面上,目前全球市场上流通的美元货币大幅减少,日本软银的财务状况堪忧,急需套现回血。因此大幅减持阿里巴巴,也算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实际上,这只是美元潮汐下“日本的巨量海外资产正在被不断的洗劫一空”的一个缩影。而且 真正挤压日本海外利益的实际上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当然,为“朋友”两肋插刀,那是必须的。毕竟,法国和德国的能源危机还要等到明年才能进一步传导至消费端。用美联储鲍威尔的话说,“当前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 美联储‘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 ”。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