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纪录,日赚近 9.5 亿?【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纪录,日赚近 9.5 亿?【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工商银行 2022 上半年净利 1715 亿,日赚近 9.5 亿,创上市以来新纪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签名档标注为“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持证人”的英国渣打银行答主“沪上银行钱老师”回答说,“ 说明全社会的价值创造,不可避免地被金融机构加速剥夺。 如果没有反哺,或者错误的形式反哺,都将是很可怕的结果。银行信贷从业 15 年,太了解这些银行了。……”
当前排名第二的答主“殷浩天”回答说,“ 银行的利润其实和其他行业的利润很不一样,是一种很虚的利润。 我目前生意的一位合伙人是某省银行系统的‘银行家族’出身,一家几代人都在各个银行工作,长辈中也有不少位高权重的领导。……我一直认为银行的利润指标在整个财报上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实际的经营状况, 因为银行除了金融任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
当前排名第三的答主“天籁之鹰”回答说,“一、 经济下滑的冬天已至。 财政部有官员预测至少有 5 年,投资界预估 3-10 年,任正非也喊话华为,做好度过寒冬的准备…… 各类企业纷纷倒闭,裁员,收缩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金融战的舆论战场上自然分外热闹。知乎平台也不例外,类似的舆论引导看多了,很容易会误让人感觉一直活在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恐惧中。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网站 2014 年的一篇新闻《走向崩溃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报道,“ 多年来,西方媒体、投行等机构、专家学者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也有少数国内跟风附和者。但是“经济崩溃论”一次次被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所击溃。 新一轮改革红利、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经济结构升级、投资消费内需空间巨大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助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当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产能严重过剩、财政金融风险上升、房地产泡沫、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中国“崩溃论”出现荒诞新形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崩溃论”诞生以来,西方媒体、投行等机构、专家学者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也有少数国内跟风附和者。1998 年 10 月,《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几家最大的银行“严格说来已经破产”。报道引述某评级机构的未具名分析师的话说:“存在一个大黑洞,没人真正知道问题到底有多深。”1999 年,正当中美之间就一份贸易协定的谈判处于最后关键阶段之际, 《经济学人》在 1 月和 2 月刊登的几篇报道中说,中国因为“通货紧缩”和“庞大的”企业债务而不堪重负,四大国有银行“资不抵债”,而出口“增长缓慢”。 2001年7月,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因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声名大噪。章家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并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五年”。“中国崩溃论”的下一轮大爆发始于2003年夏天。在《一场不良贷款泡沫:银行业危机剑指中国》的标题下,《纽约时报》国际版的一位社论撰稿人谈到中国的“巨大”金融危机。随后在 2003 年 9 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银行鲁莽放贷——让人想起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美国储贷危机之前的状况——可能正在造成一幅不可持续的繁荣景象,而这最终的结局可能会非常糟糕”。2013 年 12 月 22 日,章家敦在福布斯网站上发表文章,声称中国房价飙升股市暴跌企业倒闭,2014 年崩溃不可避免。……。二、中国经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宣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人,所持理由不外乎三个:投资、房地产、信贷三大领域存在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人民币汇率带来的贸易优势逐渐丧失。然而,“崩溃论”一次次被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所击溃。 事实上,按照不变价计算,2013 年中国经济规模是 2003 年的 4.2 倍,是 1998 年的 6.7 倍。对于美国的决策者和贸易谈判者而言,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应考虑因素是中国的出口增长——从 1998 年的 1837 亿美元攀升至 2003 年的 4382 亿美元和 2013 年的 2.21 万亿美元。所谓中国有意引导崩溃论更是无稽之谈。……”
从美苏冷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俨然已经成为了可以长期养活网络水军的一门生意。西方媒体、投行等机构、专家学者宣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所持的理由不外乎三个:投资、房地产、信贷三大领域存在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人民币汇率带来的贸易优势逐渐丧失。
相比而言,在这一轮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逐渐变成贸易逆差国之后,西方媒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听着更加吓人一些。那么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客观来说, 上世纪美苏冷战末期中国“经济崩溃论”诞生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经济最孱弱的时候。 当时导演张丽玲曾经拍过一部关于打工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 (2006)》。主人公丁尚彪飘洋过海在邻国日本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丁尚彪除了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还去烧烤店里洗碗。至于为什么打工这么拼命呢?因为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极度繁荣,打工就像遍地捡钱一样。用丁尚彪的话说,‘这样一天就好赚 1000 块人民币,在中国的话要干 10 个月。那种心情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了。’……。没错,当时日本社会消费‘高欲望’时代的经济就是这么夸张。 丁尚彪当时在日本打工一天的收入,相当于他出国前在上海工作 10 个月的工资。
换句话说,在早期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当中, 《经济学人》的观点是因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资不抵债’,出口‘增长缓慢’” ,尤其是在上世纪末东北下岗潮那几年,中国经济中心直接从北方城市转移到了南方城市,西方媒体舆论一直在加紧炒作中国“各类企业纷纷倒闭,裁员,收缩”;而在现在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当中,知乎热榜榜首话题的舆论引导方向 不是因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资不抵债’,出口‘增长缓慢’” ,而是变成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赚多了,全社会的价值创造,不可避免地被金融机构加速剥夺,结果导致各类企业纷纷倒闭,裁员,收缩。”
不得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思路确实很新奇,三十年前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因为银行赚得少了,是因为出口少了,而三十年后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因为银行赚得多了,是因为出口多了。于是不管银行赚得是多是少,不管出口是多是少,都能成为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有力论据”。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当前排名第四的答主“悟空孙”回答说,“很多答案都在痛骂银行吸血。确实,整个中国经济中,银行所占的利润份额实在太大了。这里讲讲成因。很多人天天抱怨为啥 A 股十年 3000 点,其实主因就在这里。在 A 股,不同板块的估值是有重大差异的。科技股估值通常可以到 50 倍,消费股通常在 25-50 倍,周期股长期估值在 10 到 20 倍。而金融股估值在 10 倍以下, 银行股估值仅为 3-5 倍。股价=利润xPE,虽然银行利润最高,但 PE 最低。 这样,一方面银行股赚走了 A 股大多数利润,一方面却只有 A 股最低的估值。结果就是大 A 常年涨不上去。那么为啥中国的银行利润这么高?这和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 中国银行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责任意味着高风险,就要有更多资本对冲。 中国不是美国,银行都是国有企业。除赚钱之外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当经营和政府意志发生冲突,必须服从政府意志。……。金融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拨备覆盖率,指的是银行专门用于应对坏账的准备金与目的呆坏账的比值。理想状态下自然是 100%,如果低于 100% 意味着准备金不足以应对坏账,就会发生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高于 100% 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准备金占用,资金效率低下。 而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通常都在 200%-350% 左右,比如四大行都在 300% 左右。拿出比坏账高三倍的钱来应对坏账,这其实就是对上述三种风险的对冲。这么多钱从何而来,自然要从利润中来。 ……”
网友“韭菜王”回复说,“银行股低市盈率不是常态么,像招商银行走出消费品的行情才有鬼了,主打轻型银行向年轻人发出大量消费贷次级贷,导致股价一路飙升,由于是次级贷不良率也高,财报出来后股价又拐头向下……中国平安也是这个套路……”。网友“anan1234”回复说,“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当银行股价快速和大幅上升時,代表股市快到顶部了。刚刚拿不复权的工商股价对比上证 etf,无论是大市的顶和底都能确定,确实是这样。发现财富密码了。”网友“吃瓜少年张山疯”回复说,“我劝你赶紧删了这条评论”。
根据另一位答主“小鸟不死”的回答,“带节奏的不少,都眼红这个利润了。这不就是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吗?曾经以做空安然一战成名的‘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于 2011 年有过预言:‘中国的银行体系就像建立在流沙上面一样,极度脆弱。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还有曾长期供职于惠誉评级的‘中国银行业大师’朱夏莲,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的座上宾,她在 2016 年说过:考虑到影子银行的风险,中国银行业实际的不良贷款率在 22%。‘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技术性破产。’上世纪 90 年代末,在外媒有关中国的财经报道里,你总能读到这句话。后来曾担任过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的杨再平,那会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他始终记得当时一些封面文章的配图。其中有篇标题为‘亚洲最坏的银行’的封面文章,配以漫画:一青花大罐,老百姓从危桥走近往里扔钱,钱都从罐子底部破损处流出。彼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中国大陆的经济转轨与金融改革刚刚开启,还有一大堆的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
不难看出,同样是做空中国经济的金融战。当年国内的经济转轨与金融改革刚刚开启,还有一大堆的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实际情况明显要更加险恶一些。而如今的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中国的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常年保持在 200%~350% 左右,可以有效对冲绝大多数的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的定海神针。
不过金融战的打法从来都不是钱多硬拼,而 靠的是舆论战场上的“蛊惑人心”。 根据之前 3 月 17 日写作文章《如何看待官方表示今年不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一场史诗级的暗战正……【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在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一场史诗级的金融博弈正在悄悄进行着。根据 3 月 15 日的知乎话题《如何看待 3 月 15 日 A 股跌破 3100 点,港股也大跌,阿里腾讯两天蒸发 7000 亿? - 木木大Jerry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延续昨天的趋势,外资疯狂砸,郭嘉队继续观望,明天估计还是这个节奏。毕竟, 今天 MLF 虽然超额续作,但是利率没变,看这意思,央妈可是一点都不慌,看华尔街自己演 。不过,最后一张牌明晚就亮了,接着就该央妈出牌了。……’。美国资本不仅仅是在货币政策上对央妈有想法,而且在舆论场上的呐喊造势也没闲着。 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这些天集中涌现出一批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负面新闻甚至是恶意谣言 。根据知乎话题《如何看待 3 月 15 日 A 股跌破 3100 点,港股也大跌,阿里腾讯两天蒸发 7000 亿? - 久肆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这两天看国内经济方面尤其是股市问题,在分析完了咱们自身的问题以后,必须得注意来自外部的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美国的撺掇下,俄罗斯陷入战争,但中国陷入了另外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险象环生的战争。你知道路透社、华尔街日报这几天在做什么吗? 在疯狂给我国企业泼脏水,甚至不惜造谣 !而这一切,远比俄乌战争要早。去年 8 月的时候,路透社突然报道说,中国无人机巨头大疆公司正寻求裁员 14000 名员工。但这都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查证,就能看出来是谣言,因为大疆总共就 14000 人……’。那么在这场金融博弈当中,美国这么费尽心思,到底能不能够在自身泡沫破灭之前,先一步引爆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吗?……。还有一位答主‘认真的活着’回答说,‘ 索罗斯不是靠钱多来套利的,靠的是蛊惑人心 。他成名于狙击英镑,显赫于东南亚金融风暴,在香港吃了亏以后,就转行搞颜色革命了。我一直觉得他在香港受了什么刺激,以至于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商人,转向从政,转向制造混乱。他选择英国、泰国、韩国等下手做空,不是没有逻辑的,这些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自身问题,只是被暂时掩盖了而已。索罗斯只是提前揭开了‘盖子’,然后煽动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与本地资本合作,最后击垮对手。香港一战,是其操盘能力的巅峰之作,股市、汇市、债市,三管齐下。债市聚集资金,做空股市制造恐慌情绪,引发资金出逃,最终使汇市崩盘。 他是心理战的高手,很了解如何煽动恐慌情绪和制造混乱,也很会利用舆论工具,甚至早早布局,在当地寻找、培养‘带路党’ 。香港金管局是靠高额外汇储备、快速准确的监管措施和大陆的全力支持承诺才稳定住了市场情绪,没有了本地恐慌性抛盘的支持,索罗斯和他的同党就原形毕露,只能铩羽而归。……’……”
经济周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譬如,现在的英国正在面临着过去 300 年所未有的经济大衰退。此时西方媒体再次集中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很大程度上其实与中国经济无关,而只和西方经济当前的形势有关。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