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都自 9 月 1 日 18 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都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成都自 9 月 1 日 18 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都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由“搜狐新闻”发起的《成都自 9 月 1 日 18 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都当前疫情形势如何?还有哪些防疫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从人口数量的角度来看,成都绝对算得上是一座超大城市。根据此前国家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0 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而根据 2021 年的一则知乎话题《如何看待 2021 年 5 月 26 日成都宣布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 - 知乎》答主回答,“简要回答一下。这份人口数据的结果成绩不错,就 2010 年六普-2020 年七普这十年时间, 排除被并入的简阳一百多万人,成都净增人口大概在 580 万人,在二线城市里一骑绝尘,仅次于两个一线的广深 (京沪太特殊,早已开始严控总量,……)。……所以从横向对比来看,这份成绩也能排在全国第三,过去十年时间里人口流入最多城市 top3: 深圳、广州、成都 。”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影响范围涉及超过 2000 万人口的疫情防控话题。

为什么要了解一下成都市的人口数量呢?这是因为一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往往在短时间内会引起这座城市资源短缺,也就是“城市病”。根据微信公众号文章《“城市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强国答题早知道》描述,“……‘城市病’一般是指因人口急剧增加而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社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和治安差等各种负面现象。它是与城市发展进程相伴相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 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口流入成都这座城市呢?

根据知乎答主“Brody·Wilson”的回答,“……成都的房价现在也算高的了。这两年土拍,随便一点说不上有多好的地段,清水普遍都在两万五以上,并且以大户型居多。至于一万左右的小户型房子,那得去简阳新津乐山去找了。成都消费娱乐非常发达,堪比一线城市。同时医疗教育水平不错。气候人文环境也不错。 所以成都对西南、西北几个省的有钱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这倒也不难理解。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成都市刚好位于 2035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的四个极点当中的西边,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大大增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四“极”。成都市将会串联起西部陆海走廊、成渝昆走廊、川藏通道和厦蓉通道 6 条路径,极大地加速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融合发展。

但是在成都市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各种“城市病”毫无疑问也会与城市发展进程相伴相生。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自 9 月 1 日 18 时起,成都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来看看今早知乎榜首话题的舆论引导方向是怎样的。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知乎十年新知答主“张小北”回答说,“我上周五来成都出差,本打算周一回京。结果周日的时候接到北京疾控的流调电话,二话没说给我上了弹窗 3……北京健康宝的弹窗 3 是一个很讨厌的设计,有了这玩意儿,我就算有机票都上不了回京的飞机。想要解弹窗,就只能通过「北京 12345」 的热线电话或小程序进行申诉,而且只要我还在成都那根本是不可能批准的。…… 目前龙泉驿区这边市面上看着还好,每天大家都很安静地排队做核酸,超市也还正常没见到有人聚集抢购什么的。 酒店附近的几个火锅店都停业了,街边苍蝇馆子还有少量开着的,但不知道明天开始会不会都停业。虽然酒店让我无事不要出酒店,但因为每天都要做核酸,所以肯定每天能出门放放风。有什么最新消息随时更新。”

当前排名第二的知乎科研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浩浩耗”回答说,“…… 更新一下,已经顺利到家!晚上工作没弄完,小哥在公司外面等了我快一个小时,极氪的服务是真的好,车也是好车,点赞! [截图]。原回答:哎,该来的还是来了,怎么说呢,要说慌肯定是不慌,但心里总还是有点不得劲。尤其是本来明天有两个对公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谈,合伙人也被给了个红码封在重庆,真是事故不断。主要这一被耽误,后面会怎么样发展心里终归有点没底。……”

需要注意的是, 有不少知乎小号用户回复了这篇回答,而且通过大量点赞的方式,将这些小号用户的回复权重推送成了排位靠前的“热评” 。知乎小号用户“54188”回复说,“又又又发明新词了?什么叫“原则居家”?居家就居家,还来个“原则”,这里面的空档到底是留给谁的?反正不是给我的”。小号用户“用户”回复说,“热带雨林:我是不是可以出来了”。小号用户“yqqqq xxx”回复说,“核酸爱好者欣喜若狂”。IP 属地美国的小号用户“rnikx”回复说,“啊?你不努力做核酸,核酸公司老板怎么买得起第 99 台布加迪啊”。小号用户“才那么”回复说,“愿支持封城的人都可以得偿所愿”。……

换句话说,网络水军在这个话题中的生存空间暂时已经被挤压到了高赞回答下方的“xxx 条评论”当中。

另一则知乎相关话题《为何成都此次疫情如此严重? - 知乎》的战斗则相对冷清一些,但似乎“共存派”的知乎答主要多于“清零派”一些。

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Erika”回答说,“笑死了,wb 上本来一水儿的喷热带雨林的,现在都说热总献祭自己 15 天给大家放哨。”当前排名第二的答主“温酒”回答说,“多感染几个亲眼见见就不觉得严重了……,你看现在上海还嘴硬的一般都是本地社交圈非常狭小的外地人……”。当前排名第三的答主“张秀兵”回答说,“成都这次疫情防控真的水的批爆,……”。当前排名第四的匿名用户回答说,“成都从一年两次到一月两次。明显的分界线就是,积极响应入境 7+3,……”。当前排名第五的答主“Eidosper”回答说,“成都之前这么热我就担心,这样的温度就是想组织大规模核酸恐怕大白也得热晕。所以这一波我并不意外。”当前排名第六的知乎小号用户“Distence”回答说,“不知道为啥,因为上次 715 疫情,成都 zf 的公信力真的越来越弱了。……”……

总的来说,谁也不希望遇上疫情。新冠疫情往往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譬如,根据知乎话题《美国 7 月份职位空缺数量达 1120 万个,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 路人乙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先说答案: 新冠后遗症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利益相关:人在美国,刚得新冠。虽然本人经常教统计,但是我这个回答没有什么数据来源,纯属从个人角度来补充一些数据不能反映的状况。自己刚刚在学校被学生感染,小心谨慎了三年多,终于还是躲不过,中了。……”

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才短短几年时间,全球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开始出现各种“后遗症”,甚至是严重的阻塞或断裂,结果直接导致各主要经济体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大幅增加。譬如,根据知乎话题《日本连续 12 个月贸易赤字,连续 16 个月对华逆差,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如何? - 荻 生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这就是和新冠共存后的次生灾害,既然和新冠都能共存了,那就要适应和贸易逆差、经济衰退共存。”

换句话说, 动态清零才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只可惜西方国家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一旦取消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回到今早的榜首话题。这是一个影响范围涉及超过 2000 万人口的疫情防控话题,而成都市又刚好是过去十年时间里国内人口流入最多城市的 Top3。城市人口短时间内的急剧增加必定会和“城市病”相伴相生。这也意味着,网络水军们大概率又有了新的目标,与成都相关的各种“热搜”和“故事”或许也将很快会陆续上榜。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