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有人“梅开二度”?【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有人“梅开二度”?【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夏普莱斯第二次获奖,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截至目前有大约一百人参与“热议”。相对应的另一则诺贝尔物理学奖话题《20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研究量子纠缠和量子信息科学的三位科学家,如何通俗地理解他们的成果? - 知乎》暂时没有被推上热榜,但截至目前有大约二百五十人参与“热议”,实际人气热度是化学奖话题的两倍多。
生化环材时常被人戏称为“四大天坑”专业。那么对于自媒体创作而言,应当如何参与讨论这样的化学话题呢?先来学习和观察一下其他答主们的回答。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回答来自于知乎科普话题下优秀答主“返朴”。“返朴”回答的第 1 大段,是先部分引用了其自家的另一篇文章“重庆大学副教授李存濮对《返朴》介绍说:‘点击化学在诞生之初,并不能为一些化学家所接受,……’”。第一段的作用既相当于文章概述,也相当于对另一篇文章的营销。接下来的第 2 大段是科普介绍“什么是生物正交化学?”,同时在这里答主也注明了“来源:论文 《生命系统中的化学》”。再下面的第 3 大段是“生物正交化学反应的代表性课题组”,在这里答主提到了“从 2010 年起,中国科学家迎头赶上,在生物正交反应研究领域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里答主注明的信源来自于 2021 年的《化学学报》(DOI:10.6023/A20110530)。然后是第 4 大段“生物正交化学的未来发展”,介绍了生物正交化学发展的时间线。在这里答主注明的信源来自于上述的《化学学报》文章,以及美国化学学会(ACS)下属的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的文章。最后的第 5 大段是获奖人物介绍,“下文介绍了 Bertozzi 的学术成长经历,编译自 2018 年《化学世界》的‘Cells, sugars and synthesis’一文。……”。再然后总结段落的位置直接是参考文献列表,就没有然后了。
当前排名第二的回答来自于知乎 2021 新知答主“药明康德”。答主“药明康德”的文章结构也很清晰,第 1 大段是引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 Sharpless 教授在 2001 年因手性催化氧化反应获诺贝尔化学奖以来,第二次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历史上,两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情景只发生过一次(Frederick Sanger教授,1958 年与 1980 年)。Bertozzi 教授也是第八位诺贝尔化学奖女性得主。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解读这三位科学家的杰出成果。”接着第 2 大段科普介绍“划时代的‘点击化学’”,第 3 大段科普介绍“生物正交化学”。最后的文章末尾位置,除了附上参考资料列表之外,同时还写到“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转发,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免责声明:……”。
第一位网友“鹤顶红”评论说, “点击化学翻译的不好,应该翻译成卡扣化学” ,网友“小锤50大锤100”说,“还是得好好学英语,国内一堆错误的翻译。类似的翻译还有 robustness 翻译成鲁棒性,normal distribution 翻译成正态分布。click chemistry 要是翻译的中国化点,还可以翻译成榫卯化学。”。……
确实如此,从答主们的回答来看,翻译成“卡扣化学”确实会更加形象和准确一些。含有不同官能团的大分子有机物可以像积木一样,“咔嚓”(click)一声就“卡扣”在了一起,从而快速构建出更加复杂的分子结构。
当前排名第三的回答来自于知乎化学话题下优秀答主“博丽灵梦”。答主“博丽灵梦”的回答暂时相对简洁一些。引言部分只有一句感叹,“先占坑,未完待续。不得不感叹: 2001 & 2022 Nobel Chemistry Prize,Karl Barry Sharpless”。接着分别列出了 2022 年的“生物正交反应之张力驱动的叠氮1,3-偶极环加成反应(SpAAC)”的化学反应式,以及 2001 年“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和“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的化学反应式。然后是李昂(Ang Li)和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的多张会议合影照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在读知乎用户“Uranium”回复说,“昂哥越来越像姚明了[doge][doge]”。
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网站 2017 年的新闻《上海有机所特聘教授Sharpless获“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报道,“近日,经过提名、遴选,国际著名科学家 Karl Barry Sharpless(卡尔·巴里·夏普利斯)获得‘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Honorary Fellow)是中国化学会面向国际著名化学家设立的荣誉称号,授予对中国化学和中国化学会与国际学会间交流做出贡献的国外卓越学者专家。2009 年至今,已有 44 名国际著名科学家被授予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Sharpless 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夏普利斯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与夏普利斯环氧化反应,是现代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一贡献,Sharpless 教授获得 2001 年诺贝尔化学奖。点击化学是由 Sharpless 教授在 1998 年初步提出并在 2001 年进一步完善的一个合成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标记、抗体修饰、药物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Sharpless 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中国化学界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美国的实验室培养了多名中国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这些杰出的青年科学人才有许多回国后在高校、研究所或企业任职,成为中国化学领域的骨干。他还以其它多种形式开展与中国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在中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担任特聘教授或名誉教授,多次受邀来中国参加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并在多所中国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讲座,为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交流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2016 年 Sharpless 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组建独立的研究团队,亲自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李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页面描述,“天然产物合成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小分子药物的创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是国际上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李昂博士在此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绩,系统地发展了针对拥挤环系的合成策略,完成了 14 类 90 多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其中 45 个为首次合成。他的一项代表性工作是虎皮楠生物碱的全合成。这类分子在过去 30 多年里引起了国际全合成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竞争。他完成了该家族多个成员的集合式合成,其中含有 11 个环和 19 个手性中心的 hybridaphniphylline B 的合成代表了该领域继 Heathcock 杰出工作后的一项突破。”
根据中国化学会网站“李昂”页面描述,“……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李昂博士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首先体现在对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深刻解读,善于利用几何对称性、拓扑相似性、生源关联性等天然产物结构中的隐含要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合成思路,将全合成化繁为简;其次体现在对于特定核心结构的创新性合成策略,例如打破分步修饰苯环的常规思路,发展电环化/芳构化策略,从头构建天然产物结构中的多取代苯环;最后体现在对于先进合成方法的发展和运用,一方面将碳氢键官能化等新反应融入复杂分子的构建之中,另一方面深入挖掘Prins环化等未被全合成界充分重视的古老反应的潜力,这样既提升了目标分子合成的效率,又丰富了上述合成方法的内容。他的研究工作对于天然产物化学结构和生源途径的解析以及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先导物创制也具有积极意义。”
至此,通过众多答主们的回答、科普以及人物介绍,终于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关于“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简单概念了。就好像搭积木玩具一样,“点击化学”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领域。根据知乎化学话题下优秀答主“南部”的回答,“化学是一门创造的科学,带给人类最精致的礼物就是——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界已有的东西创造新东西,甚至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从染料、塑料、香水的发明,再到各类药物的合成,结构-性质/能关系(或称构效关系)始终是化学永恒的主题,创造新的功能一直是化学所有努力的方向。 然而可能的分子结构的范围和多样性是不可限量的。 ……”
不可限量,就意味着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就可以利用自然界已有物质的基础分子结构,“组装”创造出各种新的东西。原来是“一砖一瓦”的去“拼装”简单结构,现在有了点击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就能模块化的大块“组装”复杂结构。
那么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这种“好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根据相关知乎话题《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你有信心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吗? - 胆小男孩做大事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我在本科时,有机化学只考了 70 多分,学得一知半解。于是,到了加拿大后,专门跑去听了听本科生的有机化学课。……我上流体力学的研究生课时,代课教授讲到了阿基米德。他花了好几分钟,在聊他对阿基米德有多崇拜,他认为阿基米德有多有趣,讲着讲着,还笑出声来。仿佛在聊一个老朋友。这两个教授,穿着 oversize 的 T恤,胡子已经灰白参半,却掩盖不住一股书呆子气。又呆又酷又沉迷于授课内容的状态,有些疯癫。哦对了,这两人已经老了,却可以看出还是单身汉的状态。我不觉得他们是否在乎自己做出了颠覆性的研究。当然了,如果他们的研究很酷,是颠覆性的,他们自然很高兴。可是如果他们做不出颠覆性的研究,这也不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他们热爱知识,热爱研究,他们就是学者,即使一辈子平庸,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科学家的名言,忘了具体是谁,他说 ‘我的一生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在沙滩上捡拾漂亮的贝壳,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至于所谓颠覆性的研究,只是某种副产物。如果你奔着‘文无第二’的名利去做学术,不如去做官,或者去商海沉浮,有很多很多手段,名利来得都比做学问快。”
另一位签名档标注为“985 副教授,少女型大妈,生化环材”的答主“貂丝女婶教授”回答说,“基础科学没问题。 我导师就是多年坚持基础科学领域,坚持做最难的理论,从来不追热点也不接横向。 很多年都是只靠着面上基金紧紧巴巴地养着课题组,终于他拿到了杰青长江和重点项目,可以支持后面的师弟们做更多更好的基础研究了。学术圈里提到我们课题组大多都是交口称赞我们做的是真科研,我们也很为导师多年的坚持而自豪,并且有信心把课题组的传承发扬光大。我们这些出来当青椒的师兄弟们,都是靠着做基础研究,在各个 985 和强 211 通过了非升即走的,虽然文章确实比那些追热点的发得慢得多,但是都是业内公认的好期刊,理论做得很实,在识货的学院里还是很被认可的。 所以并不是说做基础研究的青椒就没法活下去啊,我们出来的人也并没有都跟大组,即使单打独斗也不输。我们是靠理论基础的,而并不靠那些超级先进的仪器,所以研究的自由度和广度也高得多。这其实还挺好的。 现在帽子什么的,很多也并非看你做的方向火文章多就会给你了。 这几年看到优青能上去的人,大多都是注重基础研究方向了。 大佬也都知道玩花活的就是玩花活,刷那么多文章有啥用的,文章太多倒是会被人质疑了。多年坚持一个方向,做得深做得透,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并且有确凿的论证,发的都是业内认可的好期刊而并非刷影响因子的那些,这才是一个好的优青候选人,至少这几年上会的基本都是这样。…… 我们不是赶着一块板子就往最薄的地方凿洞的。我们跨越的都是最大的深渊,并且试图在上面铺上桥,这样后人就可以用我们的理论跨过深渊,去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还是有这样的自信的。 当然我们不会对那些追热点的人有微词。大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人各有志。 在道德的框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研究,就是最好的。 我们的导师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与开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阶段是费钱的那个。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其中,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 基础科学领域尤其是对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依赖于那些超级先进的仪器,反而研究的自由度和广度会高得多,也更容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研究。
小结一下,第一,点击化学是由 Sharpless 教授在 1998 年初步提出并在 2001 年进一步完善的一个合成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标记、抗体修饰、药物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第二,从 2010 年起,中国科学家迎头赶上,在生物正交反应研究领域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Sharpless 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中国化学界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 年 Sharpless 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组建独立的研究团队,亲自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第四,所谓颠覆性的研究,其实只是某种“贪玩”过程中的副产物。不少科学家们一辈子都像是个贪玩的孩子,在沙滩上捡拾漂亮的贝壳,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第五,基础科学领域尤其是对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依赖于那些超级先进的仪器,反而研究的自由度和广度会高得多,也更容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研究。第六,科学家精神是无私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会涌现出一批不计名利,愿意为人类子孙后代搭桥的科学家。正是靠着这些科学家们多年来坚持一个方向深耕细作的研究,才让后人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不断前行。
最后,好奇心是个好东西。 真正的快乐,其实就来自于学习与研究过程当中的探索。 当强烈的好奇心主动驱使一个人不断地思考、尝试和前行,则探索过程中的每一点小小成就,都足以成为快乐的源泉。真正的学习与研究,快乐从来都是来自于学习与研究本身的。毕竟 科学探索本来就是被强大的好奇心所驱使的,而每一次好奇心的满足,都是一次莫大的奖励 。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