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2 年 9 月份丰田中国销量 172,800 辆,同比增长 50.3%?【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 2022 年 9 月份丰田中国销量 172,800 辆,同比增长 50.3%?【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如何看待2022年9月份丰田中国销量172,800辆,同比增长50.3%,日系车崩溃的谣言不攻自破? - 知乎》。这个话题的实际人气热度并不算高,暂时只有约两百人参与讨论。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答主“李成蹊”回答说,“日产:2020 年 9 月在华销量,14.16 万;2021 年 9 月在华销量,10.4 万;2022 年 9 月在华销量,9.2 万;两年销量大跌 35%;本田:2020 年 9 月在华销量,16.8 万;2021 年 9 月在华销量,12.1 万;2022 年 9 月在华销量,10 万;两年销量大跌 40%; 丰田:2020 年 9 月在华销量,17.9 万;2021 年 9 月在华销量,11.5 万;(缺芯事件)2022 年 9 月在华销量,17.3 万;(所谓同比大涨 50%)两年销量微跌 3%; 所以,丰田根本没有什么同比大涨50%多厉害,只是从去年的缺芯事件里恢复了产能,今年销量跟前年差不多,苟住了。能苟住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日系同门的本田、日产两兄弟已经崩了,为什么呢? 有一刀是比亚迪捅的,另一刀不就是你丰田捅的吗?丰田为了力保市场份额,大降价! ……”
网友“JackM”回复说,“你看你,怎么说起事实来了呢?”。网友“蓝洋608”回复说,“我记得今年丰田虽然销量和去年同期比上升了,但是利润率下降挺厉害的,基本是降价保销量”。
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二的答主“老派”回答说,“笑死我了, 亚洲龙高配都要优惠快 4 个了, 还搁这吹呢,当年您号称比其他合资 B 级‘高半级’,所以必须加价卖的勇气呢?才过了几年啊?二手车贩子都快被日系车愁死了,……”
当前排名第三的知乎汽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咣当咣当”回答说,“首先,拿丰田代表日系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谬误,其次,这点增长是以价换量外加吞吃日系友商才有的,日系实际仍在下滑。……综合说, 是丰田主动放弃利润挑起的价格战,对大众日产等对手有一定的冲击,但换来的销量一般般,甚至填不上日产衰落给日系总体带来的缺口。虽说现在日系车的表现确实不至于差到用崩溃来形容(韩系还没说话呢),但强行拿丰田的挣扎解读成日系表现不错是显然更有问题的。 ”
当前排名第四的知乎 2021 新知答主“凯凯”回答说,“一个汽车品牌由盛转衰的五步表现:第一步:……。第五步: 当产品力、销量数据、毛利均无增长点时,开始追忆品牌文化、历史底蕴,做最后一波努力。 ”。网友“dkxixknej”回复说,“品牌历史底蕴, 丰田正式建立于 1937 年 [惊喜][惊喜][惊喜]”
划重点, 日系实际仍在下滑 。
对于日本汽车行业而言,最高光的时刻或许是在五年之前。根据 2018 年的一篇自媒体文章《差点破产的日产是怎么做到世界第1的? - 备胎说车的文章 - 知乎》作者描述,“虽然现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是世界销量第一, 看上去很厉害,但是 20 年前也不算久,日产曾经差点破产倒闭,要不是雷诺爸爸出手救助,现在日产都没有了。 日产历史悠久。1933 年成立,遍布全球。 日产这个品牌的名字,其实非常老土的,翻过来,其实就是日本的国产牌汽车,虽然名字老土,但是日产的历史倒是不平凡。日产1933年成立,和丰田进入汽车行业是同一年,算是日本最早的几家汽车公司了。……”
不难看出,在 2018 年的时候,日系汽车在国内的各种软文营销还是很多的。而且雷诺-日产-三菱“三车联盟”确实也跃升为全球第一大车企,并在 2018 年上半年还依然保持着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当属于日产汽车最高光的历史时刻。然而这一刻光环的背后,却早已是暗流涌动。
日产汽车前 CEO 戈恩是在 2018 年下半年被捕的。根据 2018 年下半年的一则知乎相关话题《戈恩如果下台会对日产的未来带来多大影响? - LiuS的回答 - 知乎》知乎汽车行业等 4 个话题下优秀答主“LiuS”的回答,“戈恩执掌日产从 1999 年 7 月 1 日临危受命开始,至今已经快 20 年了,拯救日产,扭亏为盈,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和让股东欣喜的利润。去年退任日产 CEO 给西川广人,然后现在最终是这样的 ending……蛮唏嘘。……”
根据 2019 年的自媒体帐号“陈庆镒”的一篇文章《没想到曾经的日产董事Carlos Ghosn,如今濒临一无所有 - 陈庆镒的文章 - 知乎》描述,“原任全球最大汽车联盟掌门人位置的 Carlos Ghosn,在 2018 年 11 月因涉嫌低报自身薪资、以及动用公司资金,违反了金融商品交易法而遭到 3 度逮捕,并在东京拘流所关押长达 108 天,日前在 2019 年 3 月 16 日才以 10 亿日圆交保。但到交保不到 20 天,4 月 3 日就因违反公司法遭第 4 度逮捕,日产董事会更进一步在 4 月 8 日召开临时董事会,正式解除 Carlos Ghosn 的董事职务,Ghosn 目前在日产的职位皆全数遭解除。……”
那么 1999 年的日产汽车是什么状况呢?根据另一位知乎汽车话题下优秀答主“Leech”的回答,“ 日产九十年代大搞 901 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恰巧碰上石油危机,业绩跌倒谷底,背了一屁股债,破产在即。 那个时候的马自达也是一样,搞转子发动机把自己搞伤了。 这时候日产才找到了雷诺汽车,雷诺汽车仅以 54 亿美元就收购了日产汽车 36.8% 的股权,并且成功控制了日产汽车, 雷诺通过合理持股加上联盟的名义换取了比持股比例更大的话语权,这本身已经很漂亮了。接管日产项目的格恩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就帮助过米其林摆脱困境,在成本控制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99 年接管日产可谓驾轻就熟,三下五除二就让日产扭亏为盈。市值从当初的 150 亿美元攀升至现在 660 亿美元,现在雷诺对日产的占股比例更是高达 44%。……”
划重点, 雷诺汽车仅以 54 亿美元就收购了日产汽车 36.8% 的股权,并且成功控制了日产汽车。
根据 2020 年知乎相关话题《如何看待日产汽车前 CEO 卡洛斯·戈恩逃离日本一事? - 曹小灵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 这是一个小蛇‘吞’大象的故事, 在收购之前,雷诺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欧洲区域性公司,而日产汽车在全世界 17 个国家有 21 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 240 万辆汽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业大象。不过戈恩在联盟成立后,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日产变回全球获利率最高的汽车公司。咱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东风日产,也是在戈恩的推动下成立的,是较早进入中国的合资车企之一。后面这个组织又进一步的升级,变成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2016 年,戈恩领导下的日产汽车收购当时濒临破产的三菱汽车 34% 的股份,成为三菱的大股东,并拿到管理层重大决定一票否决权,戈恩担任三菱汽车董事长。可以看出来, 在整个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戈恩是灵魂人物。 ……尽管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 2018 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全球第一。但是戈恩的基本盘,雷诺汽车的规模要远远小于日产汽车,但是雷诺汽车实际已经持有日产汽车 43% 的股份,而日产汽车只持有雷诺汽车 15% 的无表决权股份,这让日产高管们心生不满。所以在 2017 年 2 月 23 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戈恩从 2017 年 4 月 1 日起将不再担任该公司总裁与首席执行官(CEO)职务,现任副董事长西川广人(日本人)将继任他的职务。 按照法国媒体的说法,这就是日产汽车在恩将仇,在戈恩挽救日产的危局之后试图‘过河拆桥’,赶走雷诺汽车。 戈恩也不是吃素的,……。另外一个矛盾点在于: 雷诺是个部分国有企业,法国政府持有 15% 股份, 最高曾达到19.4%,被迫压力才又降回 15%。 日本企业自然是不愿意被他国国有企业掌控命脉,而法国政府更是不愿意自己掌控的企业归于他国所有。 早在戈恩被捕之前就有传闻,两国政府都对合并抱消极态度。法日关系表面虽好,但在切身利益面前,友谊的小船是说翻就翻的。所以戈恩最初在日本被捕入狱时,是被日产和三菱宣布‘下课’,但是被法国政府力挺,法方表示保留其雷诺首席执行官的位置。期间,法国和日本两国元首、两国部长级官员都曾针对此事过招,……”
不难看出,日产汽车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但却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濒临倒闭,日本人眼中的优质资产最终被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廉价收购。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戈恩促成了东风日产的合资建厂,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日产汽车也得以起死回生,汽车产销量快速上升,东风日产轩逸至今仍然常年占据着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做生意以和为贵。然而从 1999 年 7 月 1 日戈恩临危受命执掌日产开始,到雷诺-日产-三菱“三车联盟”跃升为全球第一大车企,到日产汽车试图“过河拆桥”赶走雷诺汽车,再到戈恩逃离日本,仅仅只过了 20 年左右的时间。在日产汽车失去了灵魂人物之后,日产汽车的业绩也随之大幅跳水。用答主“咣当咣当”的话说,“早就被边缘化了的马自达等其实无足轻重了, 真正的问题出在三强之一的日产上(图四)。2019年,日系三强还好歹都能贡献日系内部 30% 左右的销量,到 2022 年,日产对日系的销量贡献掉到了 20%。 ”
现在的日系三强,只剩下丰田以价换量,仍在苦苦挣扎。但客观来说,日系车近两年的表现下滑还不至于差到用“崩溃”来形容。 毕竟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曾经经历过好几次的起起伏伏。
以日本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为例。根据答主“玛利亚圣母”的回答,“但是,还有多少人记得,十多年前的丰田也曾因为‘钢板薄’、‘不禁撞’被人吐槽,也曾在全球大规模召回缺陷车型,也曾深陷机油乳化等舆论风波。所以,回顾这十多年来丰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能给合资品牌的前进方向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丰田在中国的三次转危为安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丰田就有机会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汽车厂,却因种种原因,一直等到 2003 年才与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次年花开两家,与广汽集团成立广州丰田,也就是今天的广汽丰田。2003 年中国私家车消费刚开始萌芽,威驰、花冠、皇冠、锐志、凯美瑞等丰田主力车款逐步导入合资公司国产化, 让丰田在 2008 年以 897 万辆的成绩首次问鼎全球销量冠军。但在2009年,丰田在国内却因为零部件缺陷,召回了包括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和卡罗拉等在内的 688,314 辆,创下当时国内召回规模之最。这是丰田在中国市场遇上的第一次重大公关危机。老司机应该记得,2009 年是丰田的风水岭,在这之前生产的汽车故障隐患明显更高。 反映到二手车市场上,就是同一款丰田车在2009年前后的不同年款会有明显价差。原因在于从 2000 年开始,丰田开始实施‘打造 21 世纪成本战略’,计划将 180 个核心零部件成本削减 30%,在 2005 年前节约成本 100 亿美元。提出这个计划的人叫渡边捷昭,2005 年成为丰田 CEO。‘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他的做事准则,也被人们称为‘成本杀手’。据说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渡边捷昭将门把手的型号从 35 种减少到 3 种。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压榨成本方式,导致了丰田品质的大幅下滑。就连继任者丰田章男也承认质量有问题,并宣布放弃夺取全球15%市场份额的目标,先保质量再保数量。不过丰田还是幸运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轮全球能源危机当中,日系汽车面临的状况有所不同。根据知乎话题《为什么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而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却在大力发展三元电池?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清楚的记得去年公司年会上,日本分公司老板慷慨激昂的讲了 45 分钟的氢能源汽车广阔前景,并打算将发展重心倾斜到氢能源。说实话,我们这些坐在台下的各区负责人都傻了。要知道,我们是做自动化的,企业的发展都是跟投资走的,而锂电的投资是空前的:欧洲同事讲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 Northvolt 配套的投资和机会,我讲的是国内 CATL 的投资机会和 BYD 的刀片电池,韩国老板讲的是 SK 和 LG 在亚洲和欧美针对新能源电池的扩张,美国同事讲的是特斯拉的崛起带来的广阔市场。所有人都在谈锂电池的投资机会,突然日本人开始说氢能源电池。这个就像大学时代的宿舍室友晚上关着灯谈班里哪个姑娘漂亮肤白貌美,突然一个舍友说:我觉得隔壁宿舍的一个哥们贼漂亮!日本老爷子讲完之后,我们象征性的鼓了鼓掌。会后我找到了这个谦逊的日本老头,跟他非常认真的聊了很久。这个日本姥爷子本科在美国读的,然后去德国读书工作十多年,后来回国任职,是个十足的技术控。按他自己的话说,日本发展氢能源汽车,其实是“国家战略,生死存亡”。我大为震惊,后来查阅了资料才明白过来,看到这个题目,遂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日本确实是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 。高票答主已经把日本的氢能源政策讲透了,我在这里不在赘述了。总结一点就是日本早在 1981 年就开始着手氢能源项目,08 年推出燃料电池车计划,在 2013 年的时候,已经通过推出的《日本再复兴战略》,将发展氢能源作为国策了。通过后续的多个政策(包括《能源基本计划》和《发展路线图》),通过三步走,实现 2030 年底,全面扩大是本商用氢的流通,2050 年实现氢能源汽车普及。这里不分析数据和技术了,就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日本有多重视了。在目前,日本的氢站其实还是不足的,储氢技术攻关并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买氢能源汽车,政府不仅补贴车企,也补贴购车的老百姓。粗暴的统计,丰田一辆氢能源汽车,国家和政府可以补贴你 10 万人民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有两件事情,是完全出乎了日本的意料。第一件就是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遭遇里氏 9.0 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日本第一核电站福岛出现核泄漏。福岛核事故被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局评定为 7 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几乎关停了所有核电站,这一泄漏,也让日本的核能资源开发计划几乎停滞。不夸张的说过, 福岛事件堪称日本国运转折点 。虽然截止 2021 年,日本重启了其中一小部分核电站,但是核电支持者的比列在日本非常低。 没有了核电的支持,所谓靠核电制氢的想法已经接近破产 。第二件就是全球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中国、美国和欧洲 。中美欧在电动车赛道上的爆炸式发展,让日本是始料未及的。…… 当大家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消费者能买到的电动车里程越来越长,已经接近了燃油车的续航里程;于此同时车价也在特斯拉的引领下越走越低。整个电动车市场蓬勃发展,竞争日益白热化 。此时的日本,基本傻掉了:这个世界完全没按日本的剧本玩啊!……
回到榜首话题。日本丰田汽车在华销量两年微跌3%,是目前表现最亮眼的日系车企,没有之一。而目前这一成绩,是建立在丰田以价换量,外加“吞吃日系友商”的销售策略基础之上的。从整体上来看,日系车企的销量和利润目前都仍在下滑。而放眼未来,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的氢能源电池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目前似乎仍然难以攻克。如果日本再坚持十年,或许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彻底没有日系车企什么事儿了。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