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郑州官方发声「对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深感不安并深表歉意」?【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郑州官方发声「对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深感不安并深表歉意」?【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如何看待郑州官方发声「对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深感不安并深表歉意」? - 知乎》。为什么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会再次登上知乎热榜上的榜首位置呢?
根据知乎法律盐究员答主“庞九林律师”的回答,“只有精准防控,才能坚持到底。疫情管控会影响市民生活,……。 郑州的主要问题,就是防疫工作简单粗暴, ……。要实现动态清零,就应该精准防疫,只有精准防控,才能坚持到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新冠病毒才是真正的敌人。 疫情管控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去疫情管控更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从目前全球各地的疫情防控实际效果来看,中国的“动态清零”仍是当前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要实现动态清零,关键点在于精准防疫。那么为什么榜首话题当中的郑州防疫工作就变成了“简单粗暴”了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2021 年 3 月 26 日的热搜,是针对大学校园新冠防疫政策的“热议”。根据当时写作文章《为什么现在很多学校都不让外卖进入呢?【月诚故事】》时的观察,……持类似看法的网友似乎还有很多,一边倒的声音认为学校懒政,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是一笔经济账。 玩魔兽游戏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40 个人的团队组团作战要比 25 人的团队作战难度高很多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团队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紧密相关,而团队的沟通成本又和团队人数多少直接相关。当一个团队只有 2 个人的时候,沟通渠道只有来回 2 条,当团队人数增多到 3 人时,所有来回沟通渠道则迅速增加到了 6 条。以此类推,团队内部的来回沟通渠道 = (n -1 ) xn ,其中 n 表示团队人数。如果团队人数是 6 人,所有来回沟通渠道就会迅速增加到 30 条。换句话说,人数越多就会导致越高的沟通成本,进而带来更高的管理成本和更低的管理效率。1975 年,美国北罗莱纳大学教授 Fred Brooks 曾写过一本后来 20 余年畅销不衰的经典巨作《人月神话》,这本被誉为软件工程领域圣经宝典的书中提出了一条“布鲁克斯定律”(Brooks Law)——向一个进度已经延误的 IT 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项目延误。因此很多软件工程项目小组一般会在启动的时候进行招人,而项目一旦启动之后,在封闭化开发阶段项目组就不再继续招人了。另一位软件开发领域的传奇人物劳伦斯·普特南穷其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他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一个团队究竟需要维持在多大的规模才会更加高效。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项目的参与人数超过 20 人,那么和参与者只有 5 人或者少于 5 人的小团队相比,大团队得花费 5 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换句话说,在权力平等的小团队中,规模 5 人及 5 人以下可能是一个效率最高的团队规模。譬如需要队友之间紧密配合的篮球团队,同时上场的团队人数只有 5 人,而人数规模更大的足球队,经常会分成 4-3-3 阵型或者 4-4-2 阵型,同一时间相互紧密配合的小范围团队人数也不会超过 5 人。至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更是经典,师徒 4 人再加上白龙马算 0.5 人,整个团队规模正好控制在 4-5 人之间,或许算是团队协作的一种最优解。无独有偶,根据知乎讨论话题《一个小型团队到底多少人能够发挥最高的效率? - 银针一朵的回答 - 知乎》答主「银针一朵」的回答,早在 13 世纪的欧洲,整个欧洲大陆局势动荡,商贾盛行。在《马可·波罗游记》著作问世之时,一位语言学家曼纽尔想要知道“作战时如何成立小分队?而贸易小团队又应该有多少人合作最合适?”。于是曼纽尔对团队学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小队为四个人时,能比其他人数的小队内部氛围更加和谐;团队也更加稳定;更加的无所畏惧,克服困难,更有冒险精神;队员之间彼此会更加的信任可靠。” 300 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小说和戏剧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说有一位编剧查克 Chucks 也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优秀的类型小说,团队的人物设置大多是四个。查克把他发现的这个规律称为“黄金四人物法则”(The four golden rule)。以上都只是众人凭感觉总结出来的规律,而后有一位数学家莫西,对历史上有名的成功团队进行了统计,最后得到了一个正态分布曲线,发现团队人数大多集中在 3-5 人。后来莫西又专门研究了 3-5 人之间的最优解人数,最后发现,“团队 4 人时办事效率最高”。 以上这些,都说明团队人数规模和管理成本及团队效率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且这种成本上的增加不是缓慢地线性上升,而是爆发式的迅猛增加。而企业或学校的管理同样如此,管理成本和人数规模密切相关。 即便团队组织架构从合伙人小团队扩大为上下级关系的大团队,能够容纳更多的团队成员,也还是会存在一个合理的团队规模,而这个规模的大小或许在 100 人左右,超出这个人数,沟通成本就会大幅增加,而管理效率则会明显下降。根据自媒体账号「牛透社」文章《为什么 96% 的创业公司超不过 100 人?》的数据,2019 年前 10 月,我国日均新设企业为 1.97 万户,如果加上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为 6.42 万户。截至 10 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超过 1.2 亿户。也就是说,大约有 96% 的创业企业,员工人数没有超过 100 人。碰巧的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曾立过一个规矩——Mac 团队不得超过 100 人。乔布斯当时是这么解释的,“我最多只能记住 100 个名字,并且我只希望跟我了解的人一起工作。要是团队超过 100 人,就会迫使我们改变组织架构。那样的话我将没法工作,我必须了解团队里发生的每件事。” 同样的规律也适用于物业小区、学校团队或其他组织。当一个团队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流动人员数量增多到某个临界点时,管理效率可能就会明显下降。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某物业小区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小区;某小区保安阻拦外卖进入;某学校按照“非必要不外出”原则,要求师生员工原则上不得离校外出,如确需离校的必须向所在单位和部门履行请假手续;某高中要求学生开学后若无特殊情况全部住校(一个寝室七到八人),不得走读,直到高考,等等。当然这当中也有安全责任因素。譬如学生和学校之间产生了合同关系,学校有权利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宿舍住宿,而学生们也有义务遵守《宿舍住宿管理条例》,一旦学生在校园内出现意外事故,学校就必须承担责任,所以学校一定会管着学生。然而管理成本和效率又决定了,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高效率的全面管理。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管理规定和管理效率都不一样,越优秀的地方,类似的意见分歧越少。而这种选择其实是双向的,学生在选择学校之前也可以尽早打听了解一下各个学校都有哪些特殊的规定,再权衡取舍。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任何一家高校的管理规定,或许就只能在家自学或者选择以满意服务为主且空间更加自由的校外辅导机构去接受培训了。人流密集的地方,看不见的管理成本其实很高。在流动人员最密集的公路上,由交警和辅警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出了事故,会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这些都需要成本,或许和沟通成本一样,与人数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人数众多的大学校园即便想管好,可能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到底,这是一笔经济账。是否允许外卖员进入小区物业或者学校校园是一个管理问题,涉及到管理成本、效率以及出现各种意外之后的责任鉴定问题。或许有一天,……
简单地说,要实现动态清零,关键点在于精准防疫。然而管理成本和人数规模密切相关,落实到基层社区,就会对应着一笔不菲的管理成本。不要小看了这笔不菲的管理成本,目前除了中国愿意承担这笔不菲的管理成本,全球其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防疫政策方面,都已经无奈地选择了“躺平”,并再也回不去从前。 事实上, 新冠病毒才是真正的敌人。 疫情管控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去疫情管控更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
先来看看“躺平”防疫政策下,和病毒共存的人们生活过得怎样?根据九月份写作文章《如何看待日本宣布新冠为普通感冒?【月诚故事】》时的观察,……当然在统计口径上,现在欧美国家更多的会选择减少对新冠疫情的数据统计,因此相对更加值得关注的统计数据是 全因死亡 人数。根据知乎话题《英国新冠死亡率已低于流感,降至 0.03%,这意味着什么? - Pat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全因死亡。英国。 最近常态化每周超额死亡两千左右。每周。约 20%。 [截图]。美国。 最近常态化每周超额死亡八千左右。每周。约 15%。 [截图]。……”答主“叶商秋”回答说,“[截图]。看超死率吧, 其实看全因死亡是最准的 ,不过没查到。这个超死曲线和去年有什么分别?高峰还比去年还高,对了,上来下去间隔时间更短了。还有,比流感低是指的英国自己的流感病死率吗?我记得比的是新西兰2016年还是15年的数据?好像那一年流感大流行了?今年英国的流感病死率他怎么不比较了?对了,西班牙也是欧洲吧。[截图][截图][截图]。你看, 新冠死亡 4 个月只比去年多死了 1000 多,但是同期超额死亡比去年翻了几倍。 把因为热浪多死的人去除以后超死接近三倍。数据来源都是西班牙官方数据哦。 为什么会超死那么多呢?人家也做了个细分表。 ……”答主“黑芒”回答说,“随着欧美新冠死亡率下降,我非常恐慌。真的。以美国为例,美国 CDC 的死因分类做了:Natural Cause 自然原因。细分为:……。 我为啥恐慌呢?[截图]。蓝线是新冠死亡,橙线是 Symptoms, Signs and Abnorm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自今年 5 月以来,世界第一强国,有些人,突然就死了,并且死因非常奇特,世界第一强国的医生判断,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具体死于啥,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人数在快速上升。 ……”。根据上面“拍照稀烂帮帮主”的文章描述,“……对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老师们声称,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冠病毒在身体和大脑中的分布和持久性问题,最全面的一份分析。昨天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论文表明, 也许病毒迟迟不能被清除,就是造成所谓的 Long Covid 的潜在原因。 ……请各位留意看最右边一列的第 42 号大体老师啊, 在感染新冠病毒 230 天后,他身体 14 个不同器官/组织内仍然检出了病毒 RNA 残留,尤其是脑子里 ……。Chertow 老师他们继续发现,所有感染后 31 天以上才死亡的大体老师,都有多个器官/组织检出病毒 RNA,而到了这时候,他们的鼻咽拭子 PCR 检测早就转阴了……,甚至血浆里面也早就没有病毒残留……,更重要的是,以上感染之后 31 天以上才挂掉的倒霉鬼,他们有一个共通的病毒 RNA 驻留器官,那就是—— 脑子,尤其是小脑和脑干。 此外,Chertow 老师他们又发现,那些感染之后 14 天之内就挂掉的大体老师们,他们体内的各个器官,检出了大量的病毒 sgRNA(如上图格栅状空格所示)。而所谓 sgRNA, 简而言之就是病毒正在复制的实锤。 并且吧,sgRNA 这把实锤,还不止存在于 14 天之内挂掉组。14-30 天内挂掉组也有 61.5% 的大体老师检出了 sgRNA;31 天以外挂掉组还是有 42.9% 的大体老师检出了 sgRNA。还没完呢,除了常规检测手段之外,……。 重灾区是小脑……,神经元、浦肯野细胞和脉管系统内皮都找到了刺突蛋白——小脑受灾现场,请品鉴: [截图]……”。不难看出, 新冠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其持久的后遗症,尤其是大量的病毒 sgRNA 在小脑和脑干的长期驻留,让许多“轻症”患者长时间受后遗症影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小结一下,全球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对于国家而言,曾经的传统工业强国正在遭遇产业链供应链的阻塞甚至断裂,一个个都在逐渐变成贸易逆差国。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当中,唯独只有中国还依然保持着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今年大概率将会晋升为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对于个人而言,感染新冠之后,病毒 RNA 往往会长时间驻留在体内的各个器官,尤其是小脑和脑干,会导致范围非常广泛的各种后遗症。对于欧美国家的医疗疾控机构而言,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统计口径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譬如全球当前医疗水平最为发达的美国, 最近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的人数正在快速上升。 用网友“伊壁鸠鲁主义者2”的话说,“美国人民已经开始怀疑是疫苗问题了,你看正好是去年全面推广疫苗之后涨上去的[惊喜]”。当然,这些死因不明的美国人民具体死于什么病因,谁也无法确认。 能够确认的是,随着美国“死因不明”人口增长迅速所导致的美国经济进一步衰落,舆论战场上围绕“清零”和“病毒共存”的战斗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划重点, 自今年 5 月以来,世界第一强国,有些人,突然就死了,并且死因非常奇特,世界第一强国的医生判断,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具体死于啥,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人数在快速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最近几个月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的人数正在快速上升,但是关于这些“死因不明”的人以及他们家庭的真实故事,我们一个也没听过。
再来看看“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下,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微博热搜词条“南艳湖公园”博主“长安数码君”的一条微博描述,“很多人是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所以环境好与坏,评价好与坏,都是根据定位而改变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恨国[摊手]。有博主找朋友拍了一段儿合肥南艳湖公园的视频,专门在美国发出,然后定位也是美国,配的文案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空气也太新鲜了吧!然后一堆人在评论区里说国外就是好,国内永远见不着这样,弄了个纽约中山公园,他就分不清大小王了,甚至开始带华为和战狼的节奏(华为在这种时候总是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连带着一起喷[允悲])不说了,我现在就反思去[照片][照片][截图][截图]。”
更准确的说,新冠病毒“共存”之后,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不会陷入衰退。根据知乎相关话题《为什么说美国国债市场离崩溃只差最后一击? - Asskicker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美债最大买家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美联储在缩表,虽缩的扭扭捏捏,但不会再买,不然就叫放水。美国政府持有量最大,貌似都是不可交易国债。他本身就赤字,想挤钱出来就很玄幻。剩下的是养老金,共同基金等等,那可不是敢随便去做赔本买卖的。国外买家过去一直是危机情形下的接盘侠,就好比次贷后的中国,但这一次明显不买债。剩下个日本,却一直贸易逆差。可以算一算日本的外汇储备剔除美债之后还剩几个大子,已经捉襟见肘了,随时都有抛售美债来稳定自身的可能。他不抛就会崩盘,不管是贸易还是日债又或者日元,别说老美会逼着日本坚决不抛,日本崩盘老美眼下损失更重。听说耶伦开始向个人投资者出售国债了,利息九个多点。但加息大环境下,又有多少散户愿意上车就是个迷。九个多点的利息,只能放大未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后的水量,而却给自己稍微拖一口气。三十一万亿美债从来就是庞氏骗局,地球人都心知肚明, 当你借不到新的去还旧的,你说美债崩不崩? 他自己玩不动了好吧。”
一直以来,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决定了美元一般不会出现“借不到新的去还旧的”的这种尴尬局面。然而现在的美债流动性危机却是真真切切的连自家人美联储都不愿意接盘。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的经济危机通常都是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凭借着仍然稳定的工业供应链,完全有能力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而当前的美债流动性危机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说到底,还是新冠疫情躺平之后,借不到新的去还旧的,,最后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理解了以上这些,就不难理解舆论场上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关心中国的新冠疫情防疫政策。根据之前写作文章时的观察,……可以确定的是, 只要全球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且中国还在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相关的“热议”就永远不会停止。 正如答主“M-xT”所说, “每当国内疫情反弹的时候,就会冒出一堆要放开共存的人,等国内疫情控制住了,这些人又消失一段时间,如此反复。”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