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密接者管理调为「5+3」,风险区调为「高、低」两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截至目前,该话题积累了大约五千人左右参与回答,人气热度相当之高。那么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究竟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

根据答主“江平舟”的回答,“[新华网截图](《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今天国务院防控机制公布了新的 20 条举措,针对新形势下的疫情新变化,关于这一点非常值得来说说。我们直接看重点: 重点一,两版疫情防控大纲对比 。今天公布优化的 20 条举措,既然是‘优化’,那就一定有对比,它对比的是上一次公布的举措,而上一次公布疫情政策是什么时候?是今年 5 月 5 号,也就是上海封城最紧张的时候。上海今年 3 月因疫情开始封城,一直到 6 月初才开始复工复产。上一次公布的疫情政策,就是这时候,换句话说也是疫情防控最严的时候。5 月份全国疫情政策的核心是十六个字: 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新闻截图]。这十六个字代表什么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而今天公布的新 20 条措施,总体大纲是这十五个字: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从 5 月的‘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 11 月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种整体大纲上的转变,意思很明显了,这是一种要更科学防疫的表态,再讲白一点就是: 防疫还是很重要,但不能不计一切代价的去防疫 ……。……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总体看这份时隔半年,新公布的优化版防疫措施,可以感受到这么几点: 1、科学防疫;2、有效防疫;3、有成本的防疫 。……关于这一点,新版的规定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科学防疫的基础上,进行有成本的防疫,而不是过去那种不计代价的,层层加码的防疫 。这是这版新防疫政策的最大意义。……”。网友“大道朝天”回复说,“这一次是在探索成本可控的防疫。在疫情长期化情况下,任何不计成本的防疫是无法长期坚持的。”

事实上,新华网的新闻标题已经给出了重点关键词“科学精准”。 “进一步优化”的意思,其实就是要“科学精准” 。同时新华网的新闻内容部分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

从逻辑上来说,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谁都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感染上新冠病毒,但谁又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对付这个敌人。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是个怎样的敌人呢?根据之前写作文章《如何看待日本宣布新冠为普通感冒?【月诚故事】》时的观察,……网友“008Pro”回复说,“ 就是后遗症。新冠病毒的靶点是 ACE2 蛋白,这个蛋白几乎分布在所有陆地生物细胞的表面,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并在第一时间康复,新冠病毒会在脑部、睾丸、卵巢等器官长期存留增殖且无法清除,因为这些地方都有血液系统屏障,抗体是通过血液传送的,血液到不了的地方就无能为力。 ”。……根据上面“拍照稀烂帮帮主”的文章描述,“……对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老师们声称,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冠病毒在身体和大脑中的分布和持久性问题,最全面的一份分析。昨天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论文表明, 也许病毒迟迟不能被清除,就是造成所谓的 Long Covid 的潜在原因。 ……请各位留意看最右边一列的第 42 号大体老师啊, 在感染新冠病毒 230 天后,他身体 14 个不同器官/组织内仍然检出了病毒 RNA 残留,尤其是脑子里 ……。 重灾区是小脑……,神经元、浦肯野细胞和脉管系统内皮都找到了刺突蛋白——小脑受灾现场,请品鉴: [截图]。……不难看出,新冠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其持久的后遗症,尤其是大量的病毒 sgRNA 在小脑和脑干的长期驻留,让许多“轻症”患者长时间受后遗症影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为了能够保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这时候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来共同抗击疫情,而且不同地区的人类选择了不同的防疫策略。

西方国家选择的防疫策略大多是卖药,药物价格也可以“丰俭由人”。根据此前的知乎相关话题《现在新冠是不是不死人了?是不是得了新冠之后去医院治一下就好了,就跟感冒发烧一样了?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并不是啊。美国现在的 CDC 官网数据(7 日平均)是每日新增 2w7,7 日平均住院 1800 左右,7 日平均死亡 700 多人。住院率接近新增的 1%,死亡接近住院数量的 30%。之前还有个 ICU 和呼吸机使用数量,记得是感染人数千分之二的危重?现在 cdc 上找不到这个的最新数据了,但是从死亡人数来看,显然现在并不像之前统计的千分之二那么少,至少死亡新增比已经千分之 3.5 左右了。哦,对了,辉瑞的新冠药 2000 块一盒,莫努匹韦 3500 一疗程,如果只是感冒发烧,你会花 2000 块去买感冒药么?……”

至于药物疗效,据说用药之后的新冠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了。不过根据此前的知乎相关话题《英国新冠死亡率已低于流感,降至 0.03%,这意味着什么? - 黑芒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随着欧美新冠死亡率下降,我非常恐慌。真的。以美国为例,美国 CDC 的死因分类做了:Natural Cause 自然原因,细分为:……。我为啥恐慌呢?[数据截图]。蓝线是新冠死亡,橙线是 Symptoms, Signs and Abnorm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自今年 5 月以来,世界第一强国,有些人,突然就死了,并且死因非常奇特,世界第一强国的医生判断,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具体死于啥,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人数在快速上升。4 月 5500,5 月 7500,6 月就破万了,7 月直接到了 15000。8 月数据不全,不知道能有多少。死因不明,增长迅速,可怕不?”

简单来说,现在美国人的全因死亡数量激增,但大部分人的死因都非常奇特,因此被归类于“其他未分类的症状、体征和异常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也就是有些人不知道具体死于什么原因,突然就死了。只不过在西方国家的统计和宣传口径上,新冠病毒似乎看起来就像是感冒病毒一样,给人一种买点感冒药就能治好的错觉。

相比之下,中国这几年“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确实在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为有人出钱,因为有人出力,最终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面对新冠病毒,从绝对人口数量上来看,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安全的地区。

问题是,人类抗击疫情的任何防疫策略,都是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想要坚持长期可持续的“动态清零”策略,就需要更加“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也只有“科学精准”的防疫策略,才有可能长期可持续。具体来说,新华网的新闻标题已经给出了重点关键词“科学精准”。 “进一步优化”的意思,其实就是要“科学精准” 。同时新华网的新闻内容部分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 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 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 ……”

划重点, “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回到今早知乎热榜的榜首话题。

根据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知乎医学话题下优秀答主“Luxenius”对新政策的解读,“上海之后,无法被彻底斩断的社区传播逐渐形成既成事实。……叠加态的阶段是比较难过的。无限责任制是不允许自生自灭的。大家熟悉的那些烦人的措施其实并不会消失,而安全感却会。确保家人都接种了三针以上,哪怕高龄老人、孕妇,只要没有在官方的禁忌症列表上都应该接种。常备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别的都是虚的。常备慢性病的长期药。保持一定各种储备。感染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你个人做得再好,孩子从学校给你带回来,最后也一样,所以不要太执着于仪式感。也不必悲观,因为渡过既成事实的叠加态阶段以后,磨合好以后,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疫情的否定。除身中疫易,除心中疫难。而最后只有否定疫情的存在,才能抚平道德的不安,才能真正的恢复「正常」。……”

当前排名第二的答主“顽皮的虎鲸”回答,“向前看吧。但愿大家对未来会发生什么做好了心理准备。做好了心理准备,考虑了最坏的情况,做了自己能做的,剩下的该吃吃该睡睡。不要为你控制不了的事情担心。”

当前排名第三的答主“像风不似云”回答,“……对此我个人建议,屯药屯医疗物资吧,趁现在还买得到。宁让药等人,不让人等药啊。……首先是意识的转变,既然已经决定走向放开了,那就没有中间路线和第二条反悔的路了。随着病毒的逐步扩散,……。……”

不难看出,官媒新闻强调的是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 而在舆论战场上,今早榜首话题的舆论引导方向,会让人觉得好像“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变成了“既然已经决定走向放开”。

总的来说,从官媒新闻对于政策的权威解读来看,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防疫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时因势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也只有“科学精准”的防疫策略,“动态清零”才有可能长期可持续。只不过在舆论场上,榜首话题评论区的舆论引导方向,会让人误以为好像“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变成了“既然已经决定走向放开”。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