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翻倍或近 5 亿?【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翻倍或近 5 亿?【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翻倍或近 5 亿,这数据说明了什么?我国高血压问题这么严重吗? - 知乎》。
根据北大口腔正畸学博士答主“Dr.Yan”的回答,“人种的差别没那么大。2015 A国:[论文截图]。2021 C国:[论文截图]。是应该必须找出符合C国特色的标准?还是,应该想想为什么 A 国标准并不适合 C 国?”。
从答主“Dr.Yan”分享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截图来看,2021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张伟丽教授团队开展的“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的干预策略研究(STEP)”,得出的研究结论是“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tensive treatment with a systolic blood-pressure target of 110 to less than 130 mm Hg resulted in a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an standard treatment with a target of 130 to less than 150 mm Hg”。(与标准治疗(收缩压130 - 150 mmHg)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治疗(收缩压 110 - 130 mmHg)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增加不良后果。)。
而 2015 年 A 国的那篇论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Among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but without diabetes, targeting a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less than 120 mm Hg, as compared with less than 140 mm Hg, resulted in lower rates of fatal and nonfatal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from any cause, although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some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tensive-treatment group.”(在心血管高风险但没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与 <140 mmHg 相比,收缩压 <120 mmHg 导致致命和非致命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更低。)
那么高血压的标准,到底应该指定为多少呢?
网友“maomaobear”回答说,“美国要改 120,没通过”。根据自媒体账号“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在 2021 年的文章《NEJM: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强化降压——阜外医院蔡军、张伟丽团队最新研究》描述,“目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国际指南建议的降压目标值并不一致: 美国医师协会(ACP)-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指南建议将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 150 mmHg以下,欧洲指南建议控制在 130-139 mmHg,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则建议降至 130 mmHg以下。 既往 SPRINT 研究成果认为,即使是对 75 岁以上老年人,与收缩压控制在 140 mmHg 以下的标准降压治疗相比,将收缩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的强化降压治疗,心血管获益更高。……”
根据自媒体账号“医学新视点”在 2021 年的文章《NEJM阜外领衔研究: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30对心血管更好!》描述,“……为了探索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目标血压,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实现更多的心脑获益,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的‘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的干预策略研究(STEP)’ 于 2016 年末启动。时隔 5 年,这项研究成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重磅公布,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蔡军教授和张伟丽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STEP 研究在中国 42 个临床中心开展,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收缩压目标130 mmHg -<150 mmHg)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治疗(收缩压目标110 mmHg -<130 mmHg)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增加不良后果。……”
不难看出,针对高血压的标准,其实一直都存在着争议。譬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博士答主“大愚”的回答,“想起前些年韩启德院士的一个演讲(B站有)。里面提到: 1.降低标准——增加病人——创造市场。2.医药企业赞助医生开会、发表论文影响标准。韩启德院士特别提到以高血压为例,从 150 降低到 140 标准的降低大幅增加了患病率、发病率和医保支出。现在降到 130 如果一个标准把近一半人判定为‘有病’ ,这个标准合理吗?[截图]。 韩院士也提到如何划标准,血压与发病率呈线性关系,没有拐点,也就是说越低越好, 按这节奏 120 未来可期。[截图]。……”
那么答主“大愚”所说的“医药企业赞助医生开会、发表论文影响标准”情况到底存在吗?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当时的主角也是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独家合作媒体账号「DeepTech深科技」2016 年刊发的一篇文章《「纽约时报」爆出食品业重大丑闻:美制糖业曾操纵科学家刻意误导大众》描述,“过去长达半个世纪,关于营养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包括许多当今推崇的营养学观念,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糖业的‘刻意操控’。……历史文件显示,一个称为糖业研究基金(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商业集团,也就是今天的糖业协会的前身,在 1967 年花大价钱——相当于今天的 5 万美元——聘请三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篇关于糖类、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评论文章。文章发表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评论中引用的研究都是经过糖业集团特意挑选的结果,整篇文章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极力将‘屎盆子’扣向饱和脂肪酸。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制糖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助的研究项目成功驳斥了糖类摄入的危害,反而将饱和脂肪推上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最大饮食诱因。……文件显示,1964 年,制糖业高管约翰·希克森(John Hickson)提议‘通过合法的研究项目’转移公众舆论。当时,已经有研究开始指出高糖饮食与心脏病高发率相关。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包括著名的明尼苏达州生理学家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认为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才是导致心脏病的最大风险因子。希克森提议通过赞助研究来平息那些指控糖类的研究结果。据历史文件披露,他写道:‘这样我们就能驳倒那些污蔑者了。’1965 年,希克森招募哈佛大学研究者撰写评论文章来批判那些指控糖类的研究,并支付多达 5 万美金的重资。希克森明确表示,希望最后的评论结果是对制糖业有利的。……”
小结一下, 血压与发病率呈线性关系,没有拐点,也就是说越低越好 。2015 A 国发表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表明,收缩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据说美国要改 120,结果没通过。到了 2018 年的时候,美国成功调整了血压的标准,新标准降到了 130/80。到了 2016 年,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的干预策略研究(STEP)于年末启动。时隔 5 年,中国学者也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表明,“与标准治疗(收缩压130 - 150 mmHg)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治疗(收缩压 110 - 130 mmHg)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增加不良后果。”
总的来说,目前全球各地的高血压标准暂时还未统一,不过新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 130/80,确实会有助于更多人尽早发现并干预,以及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也不必因为害怕突然变成高血压患者而情绪焦虑。只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油盐糖”,就能有效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相关疾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今年 2 月的一则学会新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附简本全文)》报道,“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为了更好地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新版膳食指南,充分利用营养素和食物与健康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工作组,在 2016 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基础上,汇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膳食指南进展、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分析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为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一 、《报告》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 35 岁提高到 77.3 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农村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显著降低,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 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 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二、……。……过多摄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主要有: 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证据等级均为 B 级及以上。 ……这份报告的最后,还提供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pdf”的文件下载链接。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的建议,蛋白质方面的每日摄入量建议是,“ 畜禽肉 40-75g,水产品 40-75g,蛋类 40-50g,奶及豆制品 300g,大豆及坚果类 25-35g ,……”。
简单来说,能够参照中国营养学会官方建议的这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日常饮食,营养搭配方面就已经相当合理了!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