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中国 6 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他们将完成哪些任务? - 知乎》。

关于这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评论区当前排名第一的已认证账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答主已经回答的非常全面了。用简单的话说,“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 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划重点,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承前”自然指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顺利完成。要知道,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今年(2022 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面对今年空间站建造如此密集的飞行任务,中国航天人交出了一份极为完美的答卷。至少会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别管飞行任务有多艰巨,只要是中国航天人说过的话,最后都能保质保量的全部兑现。

“启后”的想象力空间则不仅仅是中国空间站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而是星辰大海的浩瀚宇宙。要知道,别说是星辰大海,即便是 3 年前在知乎平台上,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能在 2030 年左右建造“月球科研基地”。从 2019 年的一则没多少人关注的知乎话题《如何看待吴伟仁院士关于未来十年左右中国将会有月球基地的发言,其可能性有多少? - 知乎》来看,有人相信,有人不信,也有人半信半疑。譬如知乎用户“林金杉”不相信地回答说,“不靠谱。中国太空出舱十年前都小心翼翼,这位院士的话证明我国其实自视航天大国却不太敢称航天强国。因为我国的航天计划是以规划为主导的,有大风险绝不可冒进。该院士的原意冒昧推测是建立一个长期受控的东西,……。当然,我希望啪啪啪打我脸。”

那么为什么一个在 2019 年很多人不怎么相信的“月球科研基地”计划,到了今年 2022 年就有许多人相信了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火箭技术上的突破。根据知乎 2017 新知答主“太空精酿”在相关知乎话题《中国航天为什么在这两年密集发射? - 太空精酿的回答 - 知乎》中的回答,“ 一方面:很大原因在于火箭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多积压的载荷和项目都在集中实施。 交通工具是决定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传统的长征火箭,也一直在改型升级,能力更强、周期更短、更加可靠、成本更低,更多任务用的起了。上述凑在一起,结果就是发射次数迅速增加。2009/2010/2011 年,中国发射次数分别是 6/15/19。2019/2020/2021 年,中国发射次数分别是 34/39/56。2021 年甚至历史性成为了世界第一。……我国的火箭技术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大都是近些年的事情,还不能算是完美的火箭家族。很多突破仍在进展中,……”。

另一位答主“南囿乔木​”回答说,“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指‘中国航天局有意选择在这两年密集发射’。所以问原因。 然而并没有这回事。 在我看来,基本上每一发发射都是计划任务,发射时间是根据任务进程来安排的,如果进展顺利,就按时发射;如果进展不顺,就只能推迟发射。这些计划有的是十几甚至几十年的长期计划,比如北斗/空间站,又比如即将立项的载人登月。有些研制周期短一些,比如各种农业卫星。不论哪一种,都是条件具备就发射,没有条件也没必要按年选择时间。这两年发次数多有两个原因: 1. 我们的航天发射次数总体是不断增长的,这是航天产业发展的必然。2. 对载人/空间站/火星等大火箭任务来说,前两年火箭出问题了搞归零,任务都推迟到 20/21 年了。根本不存在因国际形势变化临时增加发射任务的情况。 附各国航天发射变化图。[视频]”

划重点, 对载人/空间站/火星等大火箭任务来说,前两年火箭出问题了搞归零,任务都推迟到 20/21 年了。根本不存在因国际形势变化临时增加发射任务的情况。 换句话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在 2021 年就历史性成为了世界第一其实算是一种偶然,但以后航天发射次数继续不断增长则是一种必然。

那么前两年的火箭出了什么问题了呢?

根据环球网 2020 年的一篇文章《“胖五”一飞冲天!为何这么多人热泪盈眶? - 环球网的文章 - 知乎》描述,“ 如今‘胖五’复飞,再次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两年前泪洒现场并背负了巨大压力的中国航天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27 日晚,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胖五’一飞冲天,完成涅槃。此前,人们关于‘胖五’的记忆,还停留在 2017 年 7 月 2 日,凝固在那个 346 秒!当时,二次出征的‘胖五’在升空 346 秒后,一个发动机出现推力异常降低,结果没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那次失败,引起舆论场上有关我国航天人才流失的议论。有人甚至把发射中的技术问题,上纲到体制问题。 如今‘胖五’复飞,再次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两年前泪洒现场并背负了巨大压力的中国航天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

总的来看, 别管 20/21 年的飞行任务有多艰巨,中国航天人最终还是极为完美地兑现了那些曾经说过的话。

第二个原因则是几个月前, “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国家批复。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之内陆续实施。 根据相关知乎话题《如何评价官方确定中国2030实施载人登月项目? - 吕坚豪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吴院士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以下是采访全内容。记者:我国探月工程已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未来在探月方面还将有哪些‘大动作’?吴伟仁:‘在未来 10 至 15 年,我们国家准备在月球上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们现在准备实施的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果成功了,会是人类的又一次壮举。……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然后是争取能找到水。…… 嫦娥八号准备在 2028 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 一方面是找水,还有一方面就是探测月球南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环境还有什么物质成分,这是我们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的重要任务。 在月球上要干的第二件事,是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在 2035 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 我们想动员大家和我们联合起来,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勘察、数据共享、共同管理。我们要干的第三件事,是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集数据中继、导航、遥感于一体的月球互联网。这些形成一体化后,可以对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和探测器实行有效管理。如果再往后面延伸,火星也可以像这样。……”

从时间点上来看,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将会在 2028 年前后嫦娥八号发射之后进行组建,再往后将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在 2035 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客观来说,人类想要在月球上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绝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中国航天人说出来的话,还是值得相信和期待的。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