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当前的榜首话题是《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意味着什么?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那么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仅从标题来看,至少有两点需要关注的地方。

首先是新冠的中文名称改变。 之前由于许多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症状表现更明显一些,因此中文名称一直被叫做新冠肺炎。但实际上,新冠病毒一直都是全身性的病毒,症状也不仅限于肺炎,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是靶向器官,所以现在的中文名称变得更加准确了。

根据知乎 2020 新知答主“李雷”的回答,“ 三、新冠是全身性病毒。 其实前两天某机构说‘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我当时就很震惊,因为国际上早就确认了,新冠是全身性的。写了个答案,但是觉得打脸不合适就删除了,现在既然改回来了,那就索性再贴出来。下面来说说新冠病毒体内分布,14 号的 nature 篇文章,这个研究是一个 44 名个体的尸检,研究新冠死亡后个体体内的病毒分布。……”

其次是「乙类乙管」 。先看一下有哪些传染病是甲类,有哪些是乙类,还有哪些是丙类。根据百度百科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当前描述,“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也就是说, *国内目前确定为甲类传染病的只有“鼠疫”和“霍乱”两种传染病* ,但部分乙类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换句话说,经过这次调整,新冠感染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也将会回归到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其他乙类传染病的同一级别程度。再具体一些,回归「乙类乙管」之后会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根据知乎答主“冬情”的回答,“‘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报告时限方面。 对于‘乙类甲管’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 2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乙类乙管’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二是隔离措施方面。 ‘乙类甲管’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三是区域管理方面。 对已经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四是交通卫生检疫方面。 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乙类乙管’传染病不实施该措施。”

那么「新冠感染」回归「乙类乙管」之后,是否就意味着「新冠感染」变成了“小病”,今后没必要再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过去三年当中一线抗疫人员的持续抗疫和辛勤付出,确实让更多人避开了全球新冠感染的几次死亡高峰,虽然在疫苗的保护下,现在新冠感染之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也已经明显降低了许多, 但这毕竟是新冠病毒而不是流感,个人防护措施还是需要的。 譬如,许多国家已经暂停了对中国的常规签证服务。根据相关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美国重启免费居家核酸检测和暂停所有对常规签证服务? - 大师的学徒的回答 - 知乎》答主回答,“……重启免费居家核酸,防止病毒回家找妈妈。……[截图:美国正在监测中国可能出现的新冠病毒新变种]”。因此「新冠感染」回归「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就变成了“小病”。根据相关知乎话题《美国住华大使馆称,因中国各地新冠病例激增,暂停所有常规签证服务,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 知乎》匿名答主回答,“不止美国,[截图][截图][截图]。”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冠病毒的“达尔文进化”从 Alpha、Beta、Gamma、Delta 分支进化到 Omicron 分支之后,似乎在 Omicron 分支停留了很久,新冠病毒未来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弱呢?答案也当然是否定的。 病毒变异的各种可能性太多,没有人能够预测疫情的走向。 不过在病毒命名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当前的病毒命名规则,在给新冠病毒命名时,也显示出了一些缺点。根据相关知乎话题《奥密克戎发现至今一年多了,为什么没有新的大变异? - Watt Hour的回答 - 知乎》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在读答主“Watt Hour”的回答,“好像没看到个人满意的PANGO命名科普帖。这方面对我而言其实算跨行,圈子里比我有威望有能力讲这个的很多。考虑近期局势复杂,就专门停下来聊聊这些细节。现在常说的 Omicron,还有以往的 Alpha、Beta、Gamma、Delta 等都是世卫标签(WHO label), 而近期常说的 BA.5、BF.7 等(都是 Omicron 的分支)是 PANGO 命名。 前者便于老百姓发音和记忆,且有益于刨除地域民族政治偏见;后者相对更系统些,描述更准确且更兼容疫情中流行的新冠病毒的变化。另外还有更专业的 GISAID 命名,能直接查到具体某条病毒的序列。以下着重介绍 PANGO 命名的常见内容,并插入些与世卫标签对应的部分。当然我的科普并不追求简单明了,主要面向着实愿意花点时间了解这方面的同志。…… 没错,你发现了!如果世卫组织一开始就把原始株的 B.1 节点命名为Alpha,那么…到今天为止就只有一种 Alpha 变异株。这是世卫标签的缺陷之处。同样,Omicron 时代我们不再能够认为同一系列的新一阶分支带来的变化很小。 以往所说的 BA.2 和 BA.5,是初始版 Omicron 直接发出的 2 个分支,但现今我们可以发现,BA.2.75.x 和 BA.5 的各分支已经在性状上与最初的 BA.2 和 BA.5 有巨大的区别了。……”

由此可见,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个人防护措施就没必要了。相反,在国家帮助我们避开了全球新冠感染的几次死亡高峰之后, 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做好了个人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