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天生就是玻璃心,也没有人永远都是玻璃心

标题:《没有人天生就是玻璃心,也没有人永远都是玻璃心》

有个职场上的姑娘,被同事们称为玻璃心。每次她被领导训斥之后,总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但是又不想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所以就会躲进厕所里,一个人偷偷哭泣。

因为害怕被领导批评,她变得不敢直视领导的目光。有的同事会安慰她,也有的同事会议论她。关系好的同事说,“老大见谁都骂,你别放在心上。”,或者说“你把脸皮放厚一点就行,被骂了也没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

姑娘发现同事们如果挨了批评,很快就能够调整心态,就跟没事人一样。但是她不行,被领导骂完之后,心里特别委屈,总是会有很多的想法,经常会回想起被骂的每一句话。渐渐地,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性格不好,过于敏感了?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是不是我应该改一改自己的性格?还是应该换一份工作?

姑娘后来选择了辞职,跳槽去了另外一家新的工作单位,但还是没能逃脱“玻璃心”。

知乎上面有很多关于玻璃心的话题讨论,大部分也都在谈论如何看待玻璃心?玻璃心怎么办?甚至如何“治疗”玻璃心?玻璃心仿佛代表了内心坚强的反义词,被人标注上类似内心敏感、脆弱、易碎、心思太重等各种负面标签。

实际上胸怀一颗玻璃心的人,只不过是习惯于自我否定。同样的事情,玻璃心的人更加敏感,观察和思考的东西会比别人更细致一些,一旦遇到外界的否定和批评,也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沉浸到一种双重否定叠加的委屈之中。

自我否定也算不上是一件坏事,大多是内向型性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同义词包括了追求完美。

在最近热播的《主持人大赛》选秀节目上,评委董卿的点评屡屡爆出金句,成为节目的亮点之一。作为一名在央视工作了多年的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才华了了可见,被人称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人,已经无法仅仅用“漂亮”二字形容。

但是董卿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坦言自己的童年很痛苦。从小到大,父亲很少夸奖董卿,做得好是应该的,没有表扬和鼓励,但做的不好的地方总会被父亲批评教育。所以董卿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事情,无论做什么,父亲总是能够挑出毛病,批评董卿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在缺少肯定和鼓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董卿变得极不自信,甚至严重缺乏安全感。长大后的董卿,对待工作特别勤奋,对待自己特别苛责,无论工作多么出色,董卿习惯性的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工作中的董卿,容不得自己出现半点差错,每一句台词都会说得非常到位。但是在2009年春晚节目上,董卿出现了一次口误,不经意把表演嘉宾“马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据说因为这次失误,董卿很长时间没能原谅自己,大哭了一场,一个人在屋里待了三天三夜。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玻璃心”,对于每一个小细节也不能放过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地不断苛求自己,结果一次次成就了更加完美的自己。

怀揣一颗玻璃心的人,往往小的时候经历过很多的否定,有多少次否定,就有多少次创伤。心中不断受伤流血,久而久之,变成了一颗看似坚硬的玻璃心。

《终身成长》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畅销多年。书里描述了“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之间的差异,并说到“固定思维模式者往往会逃避问题。他们认为,如果生活出现了问题,就说明他们自己有问题,还不如假装一切都好。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人是会变的,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改变。

杜月笙曾经说,“胆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打仗前思后想的,才是帅才。”

习惯了自我否定的人有很多,他们追求完美,所以才会成为前思后想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与人说话,所以说起话来也没有普通人的伶牙俐齿。当时爱因斯坦的内向性格,让很多人都怀疑他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状,这种症状会影响语言功能发展,也就是一种类似于行为自闭症的心理障碍。

做科研的人都习惯于假设一个猜想,然后或者证明它,或者证伪它。需要经过多次的否定和自我否定,才能接近科学的真相。爱因斯坦就是这种性格,不但经常自我否定,还会从小就跟老师互怼。等到长大之后,爱因斯坦展现出性格当中追求完美的一面,对于科研工作能够长时间保持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并最终取得了多个学科上的巨大成就。

性格的养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特点,并不能说它“好”或者“不好”。拥有玻璃心的人,往往从小经历过更多的否定评价。当100件事情连续收到负面评价反馈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或者把人击垮,或者让人强大。

随着岁月成长,到一定人生阶段,你会发现玻璃心的另外一面,是那个不断追求完美的你。

没有人天生就是玻璃心,也没有人永远都是玻璃心。凡事都有两面性,从你肯定开始自己的那一刻起,一切都会释然。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