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给’的快乐,没体验过就永远不会懂
标题:《‘主动给’的快乐,没体验过就永远不会懂》
很多人喜欢花钱时的快感,却没法享受挣钱时的辛苦,“主动给”和“伸手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英国,大多数的私立学校都是慈善机构,慈善资金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部分捐款。据说在英国的贵族学校里念书,新生可以选修军训课程,也可以选修慈善课程,于是很多新生入学的第一年都选择了军训课程,希望军训之后能够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愿望是好的,但军训是苦的。到了第二年选修课程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参加慈善课程,经常会去做一些公益活动,享受无私奉献的快乐!
付出能带给人快乐。有一位女孩,因为父母离异,一直觉得自己很缺爱,心中渴望被爱的感觉。这种对爱的渴望,仿佛是个无底窟窿,永远也填不满。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自私的感情乞丐,在情感世界中,永远都在伸手乞求别人,希望得到多一点的爱和温暖。
女孩觉得自己特别自私,奇怪的是,在朋友眼中却恰恰相反,所有人都觉得女孩是个无私奉献的热心人。她对自己身边的人都很好,也愿意帮助她能够帮助的每一个人。
有人向她借文具的时候,她很大方地说,拿去用吧;有人追求她喜欢的男生,她不争不抢,喜欢请随意;有人找她借钱,她毫不犹豫的把口袋翻底,借出口袋里所有的钱;有人遇到困难,她勇敢上前,帮助别人排忧解难。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缺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她害怕有人讨厌她,她害怕有人离她而去,她害怕有人不喜欢她,她害怕自己缺爱的样子被人看见。
直到有一天,女孩所喜欢的一个男生在她面前哭泣。男生的家人去世,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找她倾诉,也许在所有朋友眼中,她都是一个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也许在男孩的眼中,她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
女孩想要假装快乐,想要掩藏自己缺爱的样子,想要努力安慰哭泣中的男孩,但身体却像个僵尸,僵硬的一动不动,不知道怎么去帮助男孩。好不容易,女孩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男孩的后背,打算开口安慰对方,结果没能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跟着一起痛哭起来。
哭完之后,女孩心想完了,自己一直都是帮助别人的人,一直都是坚强而热心的人设,但是这次没有能够帮助到对方,会不会被人讨厌,男孩应该对她很失望吧?
过了几天,结果出乎女孩意料。她所喜欢的这个男孩向她表白了。他说,他想给她一个家,陪她一辈子。
都说一个人没办法主动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女孩的善良和付出,让她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
黛博拉·科帕肯198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摄影师、编剧、以及公众演讲者。她曾经当过战地摄影记者,也做过ABC广播电台的节目制片人,辗转世界各个角落,最后回到了家乡波士顿,开始写作。
作为见多识广,拥有全球视野的一名作家。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思考者,30年后和哈佛同学重聚一起,她写下了同学聚会中发现的30条简单的人生真相。
其中第二条写到,“那些成为教师和医生的同学们,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满意。”第四条写到,“几乎每个成为了银行家或者基金经理的同学,都想要找到一种方法,用自己积累的财富来回馈社会,其中不少人很想尽快离开华尔街,以从事某种艺术。”第二十七条,“在50岁出头的年级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的真心话,并相互给予感谢和友善,以免年老之后会错失机会。”第三十条,“爱不是全部,但是有位同学和我说,它特别有帮助。”
和所有职业一样,有人只是把职业当作是一份赚钱养家的工作,希望干活少,甚至不干活也能拿钱。但也有人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要知道,成为一名医生或者大学教授,需要经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只有少数人凭借不服输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通过层层筛选,成为知名医生或大学教授。尤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工作繁忙辛苦,那么这份热爱出自于哪里呢?‘主动给’的快乐,没体验过就永远不会懂。
有一个参加工作的护士,刚来到医院临床工作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带教老师会经常挑毛病,护士长也是,发现她不是这里没做好,就是那里发现了问题。她每天赶场跑路一样,马不停蹄地在医院四处奔波,累到不行,却很沮丧。
有一天早上,有个身体恢复不错的病人准备出院,病人家属拿着一张医院的满意度调查表过来护士站找到了她,指着“最满意的护士”那一栏,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你写“你的责任护士”就行,但是病人家属一脸认真的表情说,“不,我问的是你的名字。”
每一次成功救助病人,都是医生们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每一次病人康复出院时的快乐,也是护士们最开心的时候;每一次看到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应该是老师们最幸福的享受。
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也许这就是‘主动给’的快乐,没体验过就永远不会懂。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