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

标题:《有些人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

有个男孩出身于偏远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生活捉襟见肘,当然周围村里的人也都很穷。男孩的父母相信“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穷”,所以省吃俭用供男孩读书。但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就连住的房子也是上个世纪建造的土坯房,每逢刮风下雨,屋里都变成漏雨的重灾区。到了每年开学的时候,一大笔学费支出变成家里最头疼的大事。

父母为了凑学费供男孩上学,拆东墙补西墙地向人借钱。但是也有人说风凉话,“上学有啥用,没钱就出去打工呀?”父母什么没说,只能点头哈腰地给人陪笑。

男孩不想被人看低他的父母,读书很努力,多年后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虽然不是重点大学,但对于农村老家来说,他是第一个从老家走出来,来到大城市的大学生。

毕业之后,男孩找到了一份工厂的技术工程师基层职位,负责厂里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男孩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一名讲师,收入提高了不少。每次有剩余的工资,男孩都会寄回家里,反哺家里人。

男孩成功立足于大上海的故事传到村里,成了村里人的“榜样”。口口相传故事变了味道,大家都以为男孩在上海做软件开发这样的高科技高薪工作。很多亲戚朋友,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远房亲戚都找到男孩父母,希望能够牵线搭桥,帮着他们家的孩子在上海介绍一份工作。

刚开始,男孩父母没好意思拒绝,都答应了下来。男孩也处于热心,但凡找过来的,他都尽心尽力给人帮忙。

上海的工作机会很多,但是也需要有相关的经验技术和学历,才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拿到满意的薪水。老家过来的孩子,很多都是读书成绩不好就出来打工的,所以可选项很少,只能找到工厂的初级工作,拿到工资也很少,远远达不到期待中的“高薪职位”。

男孩已经尽力帮别人找工作了,别人过来上海面试还给人管吃管住,最后别人嫌工厂活太累不愿意做了,他还出钱帮别人买张回老家的车票。

结果有些亲戚不但不领情,还会埋怨男孩父母,抱怨说把这么差的工作推荐给他们家的孩子。他们听说软件开发赚钱,觉得男孩应该帮忙找个软件开发这样的高薪工作才对,而且工作中不会的地方更应该手把手指导一下。

后来男孩的父母很少再给人帮这样的忙,不敢帮了。男孩发现老家这样的人文化少见识短,眼光和攀比心却很高,自家孩子明明读书少,还挑三拣四想找一份高薪工作。结果必然很难满意。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但弄不好,就变成了出力不讨好的办事员。

比如出国旅游的时候,你会愿意帮助别人代购东西吗?假如周围人问你,“你最近出国吗?帮我带点东西回来吧。”然后给你一长串的购物清单,你真的乐意助人为乐吗?短暂的几天时间里,需要专门坐车去不同的地方和柜台,帮别人买化妆品,买奶粉,买清单上的各种东西。最后真正留给自己的旅行时间被极度压缩,旅行变得比工作还忙。而且就只有一个随身行李箱,装了满满一箱别人清单上的东西。

如果买回来的产品没有什么问题,朋友和你说声谢谢。如果发现了质量问题,情况就变得更加尴尬。虽然你只是帮忙代购的,却还要承担客服工作,帮助别人解决产品售后问题,减少损失。

俗话说,天助自助者。只有那些自身非常努力,而且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值得帮助的。而对于习惯了挑三拣四,颐指气使的有些人,有时真的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