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再近一些,什么也不要说

标题:《靠的再近一些,什么也不要说》

“那么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说。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这是法国作家安东尼的童话作品《小王子》里面,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一段对话。豆瓣上,《小王子》的评分高达9.0分;维基百科上,畅销书的统计数据显示,《小王子》是所有法语书当中,历史总销量的第一名。

同样的书在不同的年纪阅读,感觉完全不一样。童年的时候,我们都以为《小王子》是个童话作品;长大了之后,才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看的书籍。

最近沸沸扬扬的“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拒绝回家”的新闻,让我们发现不少家庭当中,“父母都在等儿女一句感谢,但儿女却在等父母一句抱歉。”

但也有很多成功的子女教育案例,像小王子和狐狸那样,靠的再近一些,什么也不要说。

去年9月,欧阳娜娜去伯克利音乐学院留学,深造音乐。妹妹欧阳娣娣跟着姐姐一起过去波士顿,去当地高中读书,妈妈也没落下,去波士顿陪伴两个孩子。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参加综艺节目《小燕之夜》,妈妈搞笑的说,“刚去的时候,每天就是洗衣服、打扫、买菜,然后煮饭,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她们每天早上七点钟就要去上学,到了晚上十点我去接她们下课。那种感觉,就觉得我自己是来陪睡的。”

其实欧阳娜娜年少成名,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立生活。为了宣传专辑,开办演唱会,参加表演,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一个人住酒店,很少呆在家里。在一次节目采访中,欧阳娜娜说,自己现在慢慢不习惯住在家里,反而会更习惯住酒店,这让她自己都觉得很可怕,怎么住在自己家里会不习惯。接着娜娜说,酒店其实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平时白天都在外面工作,所以早就习惯把每一个不认识的陌生地方,都当成了自己的家。

欧阳娜娜的工作和学习非常忙碌,常年在外,所以心中和家之间的距离,就会渐行渐远。妈妈趁着孩子们各自还没成家的时候,只是尽可能靠的再近一些,即使只有早晚能够见上一面的机会,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家人在一起的感觉。

出身在演艺世家,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欧阳家里三姐妹早早就喜欢上了艺术表演。大姐欧阳妮妮喜欢萨克斯和舞蹈,二姐欧阳娜娜擅长大提琴,小妹欧阳娣娣主修小提琴,辅修大提琴。

家的感觉,就是靠的再近一些,却不去干涉别人的选择。

曾经有位家长,自己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四次,才勉强通过。却用四年时间,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了希望之星英语大赛的全国冠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家庭背景上看,这位爸爸出生在一个小城市,他的父母小学都没有读完,自己学习英语也曾走过很长的弯路。直到结婚生子,看到孩子第一眼的那一刻,他暗自发誓,要给她世上最好的一切!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毕业了,英语还这么烂。还差点因为英语四级没过,毕不了业。

于是,爸爸开始上网收集各种英文原版的音频视频材料和儿童绘本故事,按照幼儿年龄归类。然后每天在孩子睡觉之前,坚持给孩子播放一个小时的英文故事。

除了播放录音,爸爸还尽可能创造出一个英文家庭环境,通过论坛联系别人从国外邮寄原版的读物系列,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的原版读物。所以孩子在语言习得阶段,始终和各种英文儿歌、动画、绘本、小说距离很近。虽然父母的英语水平有限,但是四年的坚持,让孩子获得了阅读原本英文读物的能力。等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之后,自己会去寻找更多的英文读物和影视剧作品,不再需要父母干涉。

简单地说,父母创造出一个特定环境,拉近了孩子和环境之间的距离。

影响会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生,而习惯会在言传身教中慢慢习得。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做些什么。只需要靠的再近一些,什么也不要说,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那么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说。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