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在国内吃香,国外在追捧中医

标题:《西医在国内吃香,国外在追捧中医》

吸引力是个神奇的东西。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那些开在远处,刚好让你闻得到香味的花儿,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很多人出国移民之后,想找个当地的工作会面临各种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国内生活跟别人问路,别人说,“沿着正义路一直往北,穿过长安街、沿着北河沿大街一直往北走到平安大街向西左转,走过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路北就可以看到什刹海的南口了。”就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好几个地名关键词。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这几个地名都不陌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就好像听了一段天书,听完以后和没听一样。

在国内工作生活,一切都是熟悉的,而出了国,什么事情都需要重新熟悉一遍,这就是环境差异。因为语言不同,思维不同,习惯不同,以及缺少当地工作经验等众多问题,很多华人在国外往往一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于是只能从事一些初级工作,甚至去餐馆打工。但也有一些人在国外过上了高大上的幸福生活,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作的中医们。

中医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在国外流行起来的。

在瑞士,中医最开始只是辅助治疗手段。所以和医院不太一样,中医诊所都是以商业公司的形式存在。这种公司规模很小,甚至只有一名中医,或者再加上一名翻译。一两个人就可以撑起一家诊所。再大一些的诊所还会聘请当地的姑娘作为前台,负责接听电话并接待前来的病人。

来中医诊所看病的瑞士人越来越多,但是商业公司的发票不能通过医疗保险报销。2009年5月17日的一次全民投票中,有67%的人支持把中医列入基础医疗保险。于是中医成为了医疗保险公司的一个附加保险项目。

有头脑的商人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有人一口气开了七八家中医诊所,从国内聘请知名中医;有人专门从香港进口中药提取液;也有人想要直接从内地购买中药材,但是瑞士的药物管理比较严格,大部分中药没法直接销售过去,只能二次加工制作成中药提取产品;还有人在欧洲开办了中药药材厂,以及中药医疗设备厂。

有位方女士,上世纪90年代去德国留学,后来找工作去了瑞士。经过多年打拼,方女士在瑞士有了自己的企业,在四家公立医院里面开设了中医诊所。方女士的中医诊所里面,不但拥有当地最好的硬件设备,还专门从国内聘请了大学教授和博士级别的中医专家。

因为瑞士当地缺少中药材,所以中医诊所开展的项目集中在常规理疗方面,比如扎针灸、拔火罐、艾灸、以及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不用开刀的辅助治疗手段,很多人愿意过来尝试中医。因此方女士的诊所十分忙碌,经常是前一个病人刚走,后一个病人就过来了。足可见中医的吸引力有多强大。

自媒体写作的乐趣也在于此,只有擅长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

如果你的文章和别人相仿,就好像长了一张网红脸,很快就会湮灭在茫茫人海之中,无法被人记住。

而真正吸引别人的,其实是那些你所拥有,而别人没有的优点。只有发现了你的吸引力所在,你的自媒体运营才会拥有品牌和灵魂。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