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儿监督自己不要上网,一个月后他收到了女儿的手写信……
标题:**《让女儿监督自己不要上网,一个月后他收到了女儿的手写信……》
路易C.K.是一名脱口秀喜剧大师,他总是能够轻易的把观众代入一个特定的视角氛围,进而感受到作品中的笑点包袱。在子女教育方面,路易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比如,当你看到周围别人家孩子都有各种炫酷的玩具,还有智能手机,你会不会也想给自己家孩子买一部智能手机呢?当你看到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看动画片时,你会不会又想要制止孩子玩手机呢?
几年前,路易C.K.曾经参加过《柯南秀》夜间脱口秀节目,讲述了他是如何憎恨手机的故事。
节目中,路易首先表明自己对手机的观点。他觉得别的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手机,是因为他们傻。不能为了合群,为了看起来不那么奇怪,就让自家孩子就一起跟着别人家孩子犯傻。尤其是智能手机这种东西,对于小孩来说更像是一种毒药。当他们拿着手机玩的时候,绝对没法跟别人好好说话。平时正常的交流沟通,应该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心倾听,但是手机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和别人说话的人,会显得心不在焉,更谈不上建立共情。只有放下手机,一个人才能够正常的坐在椅子上,看起来像一个可以好好说话的正常人。
路易说,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孤独的感觉。这种孤独的感觉,会让一个人听到手机提示音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打开手机看看谁在和自己说话。有时候在公路上开车,甚至会冒着可能撞死别人的风险,想去看看自己手机上面又收到了什么信息。很少有人一个人坐在自己车里,还能够安静的不做点什么,因为他们害怕孤独的感觉。
有一次一个人在路上开车,路易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歌曲,一边忍不住跟着歌曲声嘶力竭的大声唱了起来。吼完之后,心中的悲凉之情一涌而出,路易在车里抱着方向盘哭的稀里哗啦。路易说,他竟然在那个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快乐,那种品味孤独的快乐。
就好像饮食中常见的“味的变调”现象,吃了很甜的哈密瓜之后,口里会发苦,喝了很苦的苦丁茶过后一会儿口里会发甜。路易说,如果能够释放这种孤独和痛苦,过后就会感觉到反作用力一样的一种快乐在心里回荡。而大部分人感觉很孤独难受的时候,就会立即拿起手机,所以是没有办法感受到这种快乐的。
不过,好像他女儿还是有了她自己的智能手机。
于是路易说他尝试了远离互联网的生活,在此之前他每天都处在联网状态。有一次和自己女儿坐在家里聊天的时候,旁边的手机会不定时的一会儿一条信息进来,看到手机指示灯不断闪烁,他和女儿都会不自觉的中断谈话,然后他拿起手机看看又有什么情况。路易说他女儿特别和蔼,每次都会坐在一旁,耐心的等待他处理完手机上的事情。
但很快路易认识到,你不能总是指望旁边坐着的是一个特别友善的人。即使她是你的女儿,也会在你拿起手机的时候陷入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孤单状态,会打断原本已经建立了共情的聊天状态。就好像你跟别人聊天过程中,聊着聊着对面的人就突然消失了一样,你就会有一种孤单单被人抛弃的感觉,而且这个人是你爸爸,是你最亲的亲人。
路易说,孩子们都是特别聪明的,表面上她们安静的坐在哪里等待你,脸上没有什么情绪。但实际上她们的心里不会真的这么无所谓,除非你就是那个让她觉得无所谓的人。路易感受到了这种感觉之后,立即远离了互联网,把手机上交给了自己女儿,并且让女儿重新设置了一个手机密码。这个密码只有女儿知道,路易一个人想要用手机上网是不可能的。
结果一个多月,路易都没能上网。以前有问题时,路易会用谷歌上网搜索答案。现在生活返璞归真之后,路易遇到问题只能出门去问街坊邻居,不过这种和人聊天的感觉更加有趣。
远离互联网之后,路易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开始在家里读书,开始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有一次带着女儿坐飞机出国去墨西哥旅行,路易甚至在这次旅途中,读完了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
不过路易讲述这段故事是另外一种喜剧感觉,让人觉得他变得更加孤独了,孤独到可以一个人读完长篇名著,以至于他女儿都看不下去了。
一个月后,路易收到了一封来自女儿的手写信。女儿只有10岁,用一种粉红色的信纸,密密麻麻的有些凌乱地写满了信纸的正反两面。信的开头女儿说,“亲爱的爸爸,我爱您blabla……”
表达完我爱您之后,女儿接着写到,“我为您能够远离互联网,并且能够开始读书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想让您知道,您所做的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很有意义,我特别喜欢看到您简单快乐的样子,尤其是现在远离电子数码产品之后的快乐。最后再次感谢这次您能带我去墨西哥旅行,我很满意。”
最后路易耸耸肩膀翻了一个白眼,双手一摊,一脸无奈的表情说,“就这样了。”仿佛在跟观众说,其实我很想上网,结果就只能这样了。
不过路易以身作则的教育方法,对女儿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女儿也挺聪明,她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变化。父亲从一个离不开互联网和手机的人,变成一个愿意远离网络来陪伴她的父亲,这种影响远比枯燥的说教方式更加有效。
家庭教育中,父母言传身教起到的带头模范作用,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路易C.K.并没有高高在上,用讲道理的方法限制自己女儿玩手机。却用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方法,把女儿代入一种特定的视角,身同感受对方玩不玩手机对自己的具体影响,进而获得了女儿的肯定和喜爱。
有时候什么都不必说,只要做好你自己,孩子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聪明。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