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赢了冠军,却不想要获得成功?
标题:《居然有人赢了冠军,却不想要获得成功?》
大部分人心中,赢了就是成功,输了就是失败,所以我们拼命想赢。但赢下了冠军,就算是成功了吗?
瓦洛里·孔多斯(Valorie Kondos Field)教练今年退休,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体操队执教了29年,帮助学校7次斩获全国团体冠军,18次拿下Pac-12联盟冠军,个人也4次荣获NCAA年度最佳教练,并被Pac-12投票选为世纪最佳教练。
带着众多光环,瓦洛里教练来到TED演讲,分享了她的教育观点——“赢得胜利并不总是等同于成功”。
瓦洛里说,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无论是在学校里,在企业里,还是其他地方,人们为了赢得胜利常常付出很高的代价。赢了比赛的选手,众人纷纷投去敬仰崇拜的目光,用奖杯和奖牌去赞扬他们的胜利。但是当他们走下领奖台时,却往往带着一颗受伤的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各种伤病,还有心灵上的各种损失。
刚开始执教的时候,瓦洛里并不知道如何管理和训练体操团队。她能做的,就是模仿其他的成功教练,加强队员的日常训练。那时候的瓦洛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何赢得比赛胜利?
为了赢得比赛胜利,她变得严苛和无情,对队员高标准严要求,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结果最初几个赛季,这种严格并没有换来成绩,瓦洛里执教的成绩非常糟糕。
这时体操队举行了一次团体会议。会议里,队员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告诉瓦洛里,她们多么希望得到支持和鼓励,但每次等来的只有贬低和伤害。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像是一场批斗会。
她明白了,作为一名教练,如果直接下达命令指挥队员训练很容易,但是队员们会一直成长在缺少鼓励与支持的环境里,更像是被迫去训练的。
如果激发主动性,让大家自己想要变得更好,可能要花费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一旦成功,队员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性格的养成以及今后的人生都将会更加完整。
瓦洛里决定开始尝试改变。后来她成功鼓励了刚刚进入大一的凯特琳·奥希(Katelyn Ohashi)。
早在2013年的美洲杯上,凯特琳就曾经击败过后来的四届奥运会冠军得主西蒙妮·拜尔斯(Simone Biles)。凯特琳成名很早,她的后背和肩膀同样受伤很早,再加上平时训练、网络舆论以及竞技场的各种压力,她变得憎恨体操,无法从体操比赛当中获得快乐,甚至对体操产生了绝望,打算放弃体操。
没错,看似荣耀的冠军光环背后,你永远不知道她们曾经付出过多少代价。正如同洪荒少女傅园慧所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进入大学之后,凯特琳遇到了瓦洛里教练。凯特琳十分叛逆的说,自己已经胜利过,不想再获得胜利。意思是说,她以后不打算再按照入学面试时候的水平参加体操比赛了。瓦洛里教练的第一个想法是,“既然这样,那我凭什么还要兑现你的奖学金呢?”还好瓦洛里只是自己心里想想,并没有说出来。
很快瓦洛里发现凯特琳并不是真的讨厌体操,她只是痛恨一定要成为赢家的感觉。因为为了赢得比赛胜利,她需要牺牲生活中的一切,所以她没有了快乐和喜悦。
瓦洛里想要帮助凯特琳,让她找回快乐,并帮助她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
瓦洛里的策略很简单,只有在体操场上训练的时候,才和凯特琳谈论体操。离开了体操场就像个朋友一样,聊学校,聊男孩,聊家庭,聊朋友,聊爱好。并积极鼓励凯特琳在体操场之外找到那些能够让她感到开心和快乐的东西。
花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建立了信任,凯特琳也在体操之外找回了自我和快乐,并把这种快乐带回了体操之中。第二年,凯特琳拿下了2018年的第七届NCAA冠军。2019年的另外一场比赛中,凯特琳再次拿下完美10分,表演视频在网上获得了近八千万人次的观看。
29年的教练生涯里,瓦洛里曾经很想要赢得胜利,但后来她发现比赢得胜利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帮助队员获得自己内心的成功。
比如当你关注结果的时候,作为一个家长、教练或者团队领导你会问,“你赢了吗?”“你成绩多少?”“你比赛排多少名?”;但如果你想要帮助孩子或者队员获得成功的时候,你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帮助队友了吗?”以及“你有办法从这么辛苦的训练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呢?”
想要赢得冠军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曾付出过多少代价,经历过多少煎熬。而获得成功的人,他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做回了自己,因为他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了自我和快乐!
——参考资料:TED演讲《Why winning doesn’t always equal success》by Valorie Kondos Field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