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工作的时候,让大脑停止思考?
标题:《如何在不工作的时候,让大脑停止思考?》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你忙于处理工作事务的时候,你并不会有多焦虑。事情一件件过来到手上,再一件件处理掉,整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大脑根本没有时间去休息,更不会去胡思乱想。然而工作结束之后,有些人会开始反省,陷入沉思,甚至关灯上床以后很长时间才能入睡。静下来的时候,各种思绪一涌而出,大脑一直胡乱思考停不下来。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Guy Winch)在TED演讲中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夏天周五的晚上,温奇忙完一周的工作,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回家楼下他遇到隔壁邻居,邻居是急诊科医生,于是俩人一起乘坐电梯上楼。不巧的是,电梯突然卡住了,悬停在两层楼之间。
邻居一下子变得情绪激动起来,不停地按电梯按钮、敲门、嘴里还大喊着“这是我的噩梦,这是我的噩梦……”温奇小声在一旁说,“这也是我的噩梦。”温奇虽然也觉得待在电梯里的感觉有些糟糕,但并没有太多的惊慌,而且清楚的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来安慰对方,帮助对方情绪镇定下来。
之后的几周时间里,温奇思考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工作也不快乐?我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是不是出了问题?心理学是我喜欢的职业吗?思考了很久之后,温奇的内心告诉他自己,他喜欢心理学。而他感到不快乐的原因,和办公室的工作无关。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每天回到家里,仍然在思考工作的事情。从摸得着的角度来说,他在下班之后已经关门离开了公司,但是从摸不着的角度来说,他脑海中的大门仍然敞开着,还在一直不停地思考各种工作相关的问题,一刻也没停歇,于是各种无形的压力也跟着蜂拥而至。
温奇发现,人的大脑具有自我反省功能,白天工作中没处理好或者没解决的事情,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家之后本来应该是休息的时间,然而每次想到工作上的事情,就会重新激活心中的压力。
温奇开玩笑说,牛经常喜欢反刍,会把已经吃进胃里消化了一半的东西吐出来再次咀嚼,还能吃得津津有味。但是人类不行,没法享受反刍。
我们每次反省深思咀嚼的,都是让我们感到特别沮丧的东西。大脑里思考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情绪困扰,晚上我们就越难正常入睡,进而出现睡眠障碍,暴饮暴食等各种问题。
如果是上班工作时间,大脑不停的思考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是下班时间,这种思考并不是我们主动想要的。就好像有个电源开关,当我们想要关闭电源开关好好休息一下,不经意的就会想到还有邮件没有处理,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大脑的电源开关又被再一次打开。直到整个人精疲力竭,不得不去睡觉。
温奇为此专门记录了自己的睡眠入睡情况。结果他发现每天上床之后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入睡。相比之下,他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也不过只有45分钟。
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反刍”(rumination)。大脑会不停的思考一些不好的东西,让整个人的心情跟着一起变糟,并且深陷负面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温奇确定自己热爱心理学,依然喜欢着自己的工作。于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心理上的“护栏”。所有的工作都放在白天处理,下班之后不碰任何工作相关的东西,关闭电源,关闭电子邮件通知。从此以后,温奇几十年如一日,再也没有在晚上8点以后处理过一封邮件。
温奇说,以前没有这么方便的手机和互联网,也不需要远程办公,所以这种护栏很容易建立。到了2007年之后,黑莓手机和苹果手机的普及,让电子邮件可以24小时跟着你,随时随地侵入你的生活,启动你大脑中的那个电源开关。以往那种物理空间和时间上的护栏隔离,已经不能完全隔开你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心理上的护栏。
比如,在家里隔离出一小块工作区间,工作必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区间处理,一定不要把家里的床或沙发,和工作关联在一起。等到工作时间结束之后,换一种舒适的灯光和音乐,把家变得更像是一个下班之后的生活空间。
这些外界的关联与隔离可以帮助我们欺骗大脑,有时候这种欺骗是很有作用的。就好像看到护士拿着针筒要给你打针之前,你的大脑会自动脑补打针很痛的画面。
对于自媒体写作来说,固定的时间坐到桌子前面。把工作时间和空间关联起来,这样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到了这个时间和地点,就能够马上进入创作状态。
思维反刍会让生活变得很累。如果能够坚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护栏,让工作和生活有效隔离开来。该工作忙碌的时候忙碌,该生活放松的时候放松,慢慢你就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满足感。
——参考资料:TED演讲《How to turn off work thoughts during your free time》by Guy Winch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