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的种子用户从哪里来?【月诚故事】
标题:《自媒体运营的种子用户从哪里来?【月诚故事】》
自媒体运营也是运营,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像是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但即使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每天不停的写日记,也不会有人关注到你,除非你能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
滴滴打车早期没有用户,也没有钱砸广告,于是让自家工作人员穿上滴滴打车的工作服,去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去拦车,一辆一辆出租车被拦住之后,就询问他们车上有没有安装滴滴打车。有的司机以为这是机场工作人员,就很配合的回复说没有安装,接着在滴滴打车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安装了滴滴打车应用。然后再拦下一辆车。
除此以外,滴滴打车还会在市区人多的大街上用滴滴出行反复打车,让安装了滴滴出行的司机觉得软件好用,能够有订单能够赚到钱。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滴滴打车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
至于微信和微博上面有多少粉丝用户并不重要,因为种子用户不在这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种子用户都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李智(edagarli)是一名90后连续创业者。大学时期受到《硅谷传奇》、《乔布斯传》这些作品影响,决定休学创业。李智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了工作室,2012年在IDG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获得了15万元的奖金,以及投资人的100万天使投资。但是由于运营能力不足,李智团队开发的几款产品都没有能够推广开来。为此,李智4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获取用户》。
可惜,研究完了如何获得用户,并没有能给李智带来种子用户。经过多年不成功的创业,后来他终于成了一名普通打工者,工作中忙忙碌碌,再也没有了曾经的创业激情。
另外一位大神殷志平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09年刚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利用开源程序搭建了一个论坛网站。论坛刚建立的时候没有人气,他就自己不停地注册账号,然后自己发布帖子。论坛上的第一批全部是从网上搬运过来的,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是不是侵权,只要看到好的文章和视频,就转载过来。一直过了10多天,坚持到网站迎来了第一位真实用户。人家发了一个帖子,殷志平就换着马甲去给别人回帖,抬高人气和热度。但是这么做的效果并不理想,每天累的要死,用户增长速度依然缓慢。于是殷志平发挥自己写程序的专长,写了一款苹果应用。这款应用可以让iPhone和iPad设备在校园网里面拨号上网,几乎是当时唯一的校园网拨号上网客户端。
有了这款“垄断”应用,殷志平去校园网论坛和贴吧等地方发帖子,介绍自家应用,而且必须去他的论坛上注册了以后才能下载。因为这个软件只有他家论坛这一个地方可以下载,很快就吸引了2万注册用户。后来这个论坛网站关停了,关停之前已经积累了6万用户和几十万的帖子。
大神殷志平的第二次创业是一款照片创意应用,叫做好友拼图。当时人人网上实名注册,大家用的都是自己的真实头像,这个应用可以利用好友的头像照片,拼出一副巨幅头像。也就是说,只要从相册里面挑出一张自己的头像,就可以用好友头像拼凑出自己的巨幅头像。这个应用的互动和传播效果都很好,几乎所有用户都会制作一张自己的巨幅头像,于是这款应用冲上了人人网开放平台APP排行榜的第一名,霸占榜首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殷志平也没有想到这款应用能够火成这个样子,最后吸引了百万用户,获得了一个60万人的大号,还有众多人脉资源。
万事开头难,原始积累往往是最难的,有了百万用户积累之后,后面的运营方法可以有无数种可能。
大部分的种子用户,都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掘出来的。
比如作为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的起点相对高一些。樊登年少成名,成为少数获得国际辩论赛冠军的人,成为少数能够进入央视成为主持人的人。所以樊登经常被企业邀请讲课,拿到过8万元的讲课费,还把许多企业用户变成了樊登读书的第一批加盟商,发展成为种子用户。
滴滴打车能够找到种子用户,是因为他们足够勤奋,以及有钱。用地推的方法,直接给第一批种子用户带去了订单和补贴。李智团队的第一个产品是浏览器,虽然用户面看似很广,但和内核开源的Chrome浏览器相比,无疑是蚍蜉撼大树的艰难,最终钱花没了,种子用户也没有聚集过来。殷志平开始没钱,他的种子用户来自于他开发的创意应用,第一款应用在当时是个刚需产品,通过论坛注册的形式,帮他留住了6万种子用户。后来更是通过一款创意相片应用的病毒传播效应,拿下了人人网应用排行榜冠军,积累了百万用户。而樊登读书的成功则要“简单”一些,他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登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这种影响力在哪里都会有效,就连同事罗振宇也邀请他入住自家的得到应用,还订阅了他的付费频道,所以樊登读书会只是其中的一种变现形式而已。
种子用户的来源各不相同。你或者你的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也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