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这么枯燥的东西,用心也能玩出花来【月诚故事】

标题:《辩论赛这么枯燥的东西,用心也能玩出花来【月诚故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够用的着的技能——就是吵架,哦不,应该是讲道理。如果讲道理的时候不够心平气和,那才叫做吵架,心平气和的叫做辩论,能够站上台面的那种。

最近看了几场大学辩论赛的视频,作为一个外行,看完之后觉得太烧脑了,首先出场的辩手需要先立论,然后还有攻辩,申论,或者质询、突袭等等环节,规矩一套一套的,心思慎密,逻辑清晰。

在一段视频中,辩论赛开场伊始,舞台气氛就略显严肃。两队辩手分别从舞台两边登台,左边的向右走,右边的向左走,队员们交叉握手之后,继续走向对面的桌子坐下。每个队员的脸上都没有笑容,不过这样正常,马上一开口就要拼个你死我活,此时此刻大家脑子里都在飞速旋转,谁还有心思笑呢?

比赛当中,舞台气氛依然严肃紧张。主持人宣布完辩论规则之后,把时间交给了正方。正方大辩首先出场,一开口就引进据点,口若悬河。最后精准控时,刚好卡在读秒时间结束的最后一秒,说话结束,阐明了正方观点。反方辩手水平旗鼓相当,时间把控的也是非常好。

明明辩手们都表现的非常精彩,但是有个很明显的问题——现场观众好像一点情绪反馈都没有。偶尔一个镜头切换到台下,可以看到大家的表情都是那么麻木,就好像脸上写着“枯燥”两字。

所有的辩论赛都是这么枯燥吗?

想要知道答案,最简单的办法是看看辩论赛的门票多少钱一张。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十几年前在马来西亚就兴起了民间辩论赛,参加辩论赛需要自掏腰包,缴纳一笔报名费。不光是东南亚,大部分辩论赛都是很难盈利的,光靠收取报名费只能够冲抵部分成本。也就是说,这是一项赔本买卖,大部分人是兴趣使然,和赚钱并没有关系。

除非你学的是法律专业,可以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以后方便给客户做辩护律师。

单从辩论赛的节目形式来看,可能远不如电影电视更有吸引力。

很多大学辩论社为了招新,会举办一些表演赛,用搞笑的形式去“吵架”,吸引新生加入社团。相比特别正经严肃的辩论比赛,这种效果好了很多。

用常规的思维来看,辩论赛就是这样,非常小众,更谈不上盈利。

然后《奇葩说》的横空出现,打破了大家对于辩论比赛的认知。《奇葩说》节目现在已经播出到了第六季,人气依然火爆。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都能爆出众多金句,被人称为“金句制造机”。

其实奇葩说节目的本质,依然是辩论,而且参赛选手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专业辩手。只不过选手们变得“奇葩”起来,有人喜欢说段子,有人讲故事,也有人把严肃的辩论变成了抬杠,还有人跟观众一起互动唱起歌来。于是原本一本正经的传统辩论,成了泛娱乐的通俗辩论。

奇葩说第五季节目中,3Bangz对阵赵美蓉,辩论的话题是,“男朋友氪金打赏女主播,该不该分手?”

这是一个蹭热点话题。对于大部分女生来说,想都不用想,这样的男朋友还留着干嘛?但是反方3Bangz爆出金句“氪金打赏女主播是在为内容付费。”前几年内容付费一直都是热点话题,有人生产内容,有人消费内容,听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就这样,一个个看起来没什么好辩论的话题,变成了热点话题。你或者认同正方观点,或者拥护反方辩手,不自觉的就会站队加入其中一方。

以前很少听说还会有人买票去听辩论赛的,但是奇葩说热播之后,很多人在网上询问,哪里可以买到新一季的奇葩说门票?

迄今为止,奇葩说的节目播放量早已过亿,也早就实现了盈利。光是2017年,小米手机就砸了1.4亿天价费用,成为节目的赞助商,可见节目的吸引力。

同样是辩论比赛,大部分人没有办法从中盈利,但是《奇葩说》做到了。同样是说相声,曾经大部分相声演员转行干了别的,但是德云社成功了。

自媒体写作和运营不会比辩论更加枯燥,既然辩论赛都可以做到精彩纷呈,那么做自媒体也不必灰心。多看看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相信迟早你也能玩出花来。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