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工厂到另一座工厂的新摩登时代【月诚故事】

标题: 《从一座工厂到另一座工厂的新摩登时代【月诚故事】

自媒体大号「人物」撰写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最近在全网刷屏,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外卖骑手受控于智能算法的事实。

一个外卖订单需要经过取餐、等餐、送餐等一系列流程……,而智能算法留给外卖骑手的订单时限却越来越短。早在 2016 年,美团允许 3 公里送餐距离最长时限是 1 小时;2017 年,智能算法升级加速,订单时限被压缩到了 45 分钟;到了 2018 年,美团配送站再次收到“加速”通知,时限进一步缩短了 7 分钟。到了 2019 年 10 月,算法对时限的苛求压缩到了秒级,2 公里的外卖,必须 30 分钟内送达,相比 2018 年又消失了 120 秒。

自然界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临界值,当完成外卖订单的平均时限被压缩超过一个临界值之后,外卖骑手们的交通“意外”事故就会急剧上升。2018 年,光是成都这一个城市,平均每天就有 1 位外卖骑手伤亡。#外卖骑手,已经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送外卖真的可以月收入过万吗?

B 站大号「女胖胖」是成都的美食博主,除了推荐街头小店和日常试吃美食,女胖胖同学还曾在成都体验过传说中“月收入过万”的外卖骑手职业,并专门制作过一期视频《在成都送一天外卖是个什么样的体验!我一天居然赚了这么多钱!》。因为是新手外卖员,女胖胖同学骑车送餐一整天非常辛苦,当天的总收入却只有 50 元,尴尬的是,因为订单超时,又被系统扣了 13.65 元。最终实际收入只有 36.15 元。也就是说,不吃不喝工作 30 天的话,是能够月收入超过 1000 元的,但距离月入超过 10000 的小目标还差了一个零。女胖胖在视频最后善意地提醒外卖骑手们,路上骑车生命第一,要注意安全,千万别骑太快。但她不知道的是,智能算法所提供的奖励诱惑,不停地让骑手们越骑越快,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马路上骑手摔车的事情太常见了。不可思议的是,即使看见身边的外卖骑手同行被车撞飞,血肉模糊的躺在马路中央,其他骑手的第一反应也是“自己手里的订单就要超时了”,根本没想法停下来,仍会赶时间派单。没过一会儿,又有新的订单进来,幸存者的耳边就会再次传来熟悉的女声,“派单。从XX到XX,请在滴声后回复,收到。”

2016 年,美团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的口号‘美团外卖,送啥都快’,平均28分钟内到达。”但也有不少骑手提出建议,“要不你们亲自来一线送个三两天试试?看看不闯红灯、不逆行、不狂飙,你的28分钟怎么送。”

一切都在智能算法的掌控之中。而外卖骑手们作为弱势的一方,早已被困在了这座看不见围墙的工厂系统之内。

据说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只有极度认真工作,才能扭转人生。这是真的吗?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之后,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从事研发工作,负责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借助企业的研发平台,稻盛和夫 25 岁就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也就是说,稻盛和夫通过极度认真工作,获得了一技之长,成为尖端陶瓷材料产品的主要负责人。

但是外卖骑手不一样,通过极度认真工作,送餐时间确实能够被大幅压缩,不过送餐时限始终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这和工厂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非常类似,重复简单的流水线工作确实能够提高熟练度,但工人们在体力上和速度上始终始终存在着一个临界点。

喜剧演员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面拿着一个巨大的扳手拧螺丝的样子让人记忆犹新,他非常认真努力的工作,却和系统中的其它机械零部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被困在工业化时代的一座工厂当中。

也就是说,流水线工人即使极度认真的工作,也只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熟练工,价值上相当于一个标准化的机械零部件,和扭转人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既然是一个接近于标准化的零部件,那么就涉及到降低成本的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外卖智能算法追求速度是因为订餐用户等不及的缘故。其实这是个误会,对于订餐用户来说,上午 11 点钟订餐还是 11 点 10 分都差不多,送餐早 5 分钟还是晚 5 分钟,实际感知同样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对于外卖智能算法来说,缩短送餐时限直接可以提高接单数量,提高企业利润以及资本收益。如果系统把订单派发给跑得更快的外卖骑手,哪怕平均订单时限能够缩短几秒钟时间,公司一年也能凭空多挣出好几个亿的利润出来,所以智能算法是倾向于让外卖骑手拼了命的去和死神赛跑的。

对外卖骑手好一些不行吗?

外卖行业曾经有红黄蓝三家巨头,在早期的烧钱阶段,三家巨头对用户都非常友好,甚至还邀请新用户 1 元钱吃一顿煲仔饭,19.9 元吃一顿大餐。其中的红色那家叫做百度外卖,想对外卖骑手也好一些,于是春节期间做了个活动,自掏腰包贴钱送外卖骑手回老家过年。问题是,骑手都回家了,城市里就没人送餐了呀,尤其是春节期间,想叫外卖怎么办呢?这时候美团外卖反其道行之,加大补贴力度,留住外卖骑手在春节期间继续配送外卖,还在春节过后继续大规模招聘骑手。可想而知,此消彼长,百度外卖花了钱却把事情办砸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最终自己退出了外卖市场。

工厂就是这样,在没有其它条件的制约下,工人永远是弱势的一方。但如果制约条件过多,就会像纪录片《美国工厂》里所描述的那样,工人们将会逐渐被智能机器所替代,又或者工厂迁往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最终导致原来的工人们失业。

经过媒体的不断发酵,两家外卖巨头已经陆续发声。有意思的是,根据知乎热议话题《饿了么凌晨发文将推出新功能,用户可选择是否愿意多等外卖员 5 分钟,你愿意多等这 5 分钟吗?》和《如何看待美团回应骑手问题「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 8 分钟弹性时间,恶劣天气可停止接单」?》来看,这两家都是套路高手。

饿了吗的新规则被网友称为现代版的「石崇斩美人劝酒」,把平台和骑手的矛盾,或者叫做工厂与工人的矛盾,转移给了用户和骑手。以后那些长期勾选“愿意等待”的用户会被智能算法系统标注为“不着急”的老好人,这些人因为更“善良”,系统和骑手会更晚配送外卖。而哪些不愿勾选“愿意等待”的用户,将会被系统标注为急性子,需要支付更高的送餐费用。

美团的新规则好像说了很多,但实际上却又什么也没说。所谓的“弹性八分钟”看似一个新词汇,实际上寸步没让,是原有系统早有的规则。原来是 50 分钟+ 8 分钟,现在是 23 分钟 + 8 分钟,但在媒体面前却很讨巧,直戳竞争对手的公关劣势。

这就是现实,在外界媒体舆论的制约下,两家巨头做出了表面上的让步,宣布会对外卖骑手更加宽容一些。但对于外卖骑手来说,智能算法所构建出的外卖系统,就像是新摩登时代的巨型工厂。虽然没有看得见的工厂围墙,外卖骑手们却始终困在其中,大多只能重复从一座工厂到另一座工厂既定命运。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