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王中之王和他的兄弟们【月诚故事】
标题: 《骗局王中之王和他的兄弟们【月诚故事】》
不管你相信或者不信,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终极形式一定会变成金融巨鳄。不同的地方在于,互联网行业每十年左右就会孵化出一家独角兽公司。而在金融行业,需要近百年的时间才能滋生出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骗局之王”。其中能够称得上骗局王中之王的,当属百年之前的一位意大利犹太人——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巅峰时刻的庞兹每三个小时就能骗到百万美金,以至于后来世界上的大多数金融诈骗都模仿了他的骗术,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统称为“庞氏骗局”。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淘金热吸引了全球各国的大量移民,庞兹也不例外。1903 年,庞兹家里给他凑出了 200 美元差旅费,送他去美国闯荡。当时去美国没法坐飞机,还真得是飘洋过海。结果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庞兹因为赌钱,输掉了口袋里几乎所有的钱。当轮船靠岸时,在众多衣衫不整的移民人群中,庞兹看起来更像是个衣着光鲜的富家子弟,但实际上,他浑身上下只剩下最后的 2.5 美元。
来到美国,庞兹这才发现美国并不是遍地黄金,甚至连怎样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为了生存,庞兹不停地打工,做过跑堂的、收银员、推销员、杂货店伙计、洗碗工、喷漆工、卖保险……。然而到达美国的四年时间里,生活在美国底层社会的庞兹依然没有存下钱,后来因为在餐馆偷东西而被开除。手停口停,当时的庞兹连养活他自己都非常困难。
幸运的是,当时的信息网络不发达,只要换个地方就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庞兹的英语水平经过四年时间磨练也已经非常流利。于在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之后,庞兹靠着瞎编的工作经历和简历,找到了一家意大利犹太人开办的名叫 Banco Zarossi 的意资银行的柜员工作。在此,庞兹亲眼见识了 Zarossi 银行老板是如何骗钱并最终跑路去了南美洲。
当时蒙特利尔市场上的银行利率大约在 3% 左右,然而 Banco Zarossi 银行却给出了翻倍的高额存款利率 6% 来吸收存款。这一招很管用,Banco Zarossi 迅速在当地发展起来,俨然成为当地一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当地众多的小银行不堪挤压纷纷破产。但是在银行内部工作的庞兹却看到,Banco Zarossi 银行的资金池岌岌可危,根本没有办法填补巨大的利差,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
果不其然,在泡沫幻灭之前,银行老板积累了足够的现金,然后悄悄卷款跑路去了南美洲,去寻找他心爱的姑娘,身后只留下空壳的 Banco Zarossi 银行一地鸡毛。
再次失业身无分文的庞兹这才发现,原来做金融才是最赚钱的办法。至此,庞兹正式踏入金融行业开始行骗。起初,庞兹只是小打小闹,没钱就伪造别人的支票套取现金。结局也很迅速,迅速被抓,然后迅速入狱。如此循环了好几轮,再次出狱的庞兹终于下定决心,要做一笔大的。
1919 年,37 岁的庞兹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美国,这一次他选择了波士顿,以及可以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邮票。外汇市场交易中最为常见的“货币对”被称为主要货币(Major),正常的外汇交易一般是货币和货币之间按照一定的外汇进行兑换。庞兹行骗的办法是兜售一种国际邮票,先在一个国家用当地货币买入国际邮票,再去另一个国家用当地货币卖出国际邮票,通过汇率和邮票价格波动进行套利。理论上这种套利空间是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则会面临高额的交易成本和汇率价格波动风险,大多是赔钱的。
在庞兹的包装下,国际邮票被设计成了一种银行理财产品。三个月的收益率能够达到 50%,再后来逐渐变成只要 45 天就能获得 50% 的收益。关键点在于,普通大众和投资者并不熟悉这种金融衍生产品,只看到预估年化收益可以达到 400% 就已经怦然心动了。
为了推广这款理财产品,庞兹专门聘请及培训了一批理财师。具体办法类似于卖保险可以拿提成一样,理财师卖出产品可以拿到 10% 的提成。而且还和传销一样,可以发展下线,多层级去吃下线的销售提成。
这种理财产品经过包装设计,很容易收割韭菜,而且百年不衰。现在的微博上还经常能够看到各种类似的理财产品广告,和当年庞兹的理财产品套路如出一辙,成为各种翻版的庞氏骗局。
和曾经的 Banco Zarossi 银行一样,庞兹迅速成为市场宠儿,先期购买理财产品的用户真的获得了高额投资回报。消息传开,美国人民激动坏了,据说当地有 75% 的警cha都买入了庞兹的理财产品。于是庞兹的身价扶摇直上,挥金如土地潇洒了一年多时间。这段历史往事可以参见《骗局之王 : 查尔斯·庞兹自传》一书。
那么庞氏骗局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本质上,庞氏骗局是一种 现金流管理技术 。做生意,资金有进有出,做金融,资金同样有进有出。只要账户上的资金流入速度大于或者相当于资金流出速度,资金池就能保持水位,项目就能一直维持下去。庞氏骗局的问题在于,理财产品的高额利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水龙头一直在往外放水,吸储速度一旦停滞或者放缓,就会入不敷出,庞氏骗局就会崩盘。事实上,庞氏骗局是不可维系的,庞兹本人只买过两张国际邮票,而根据利息高低,庞氏骗局的破灭一般只需要几个月到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庞氏骗局的“创始人”,庞兹最终骗取了相当于现如今几亿美元的公众存款,并因此再次入狱。
1938 年,在美国纽约的另一个犹太人家庭,又有一位名叫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的牛人降生!他就是后来的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创始人,及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主席。和庞兹不同的是,麦道夫毕业于霍夫斯特拉大学法学院,是一名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因此也更加容易获取富人精英团体的信任。
麦道夫的骗术并不复杂,而且和庞兹如出一辙。关键是麦道夫的身份,让许多人没有理由去怀疑他是个骗子。
麦道夫行骗的工具是一款基金产品。如果说庞兹的理财产品投资回报过于夸张,那么麦道夫的基金产品看起来就正常多了,麦道夫承诺投资者将会获得 10%-13% 的年化收益率。至于怎么获得的,这当然属于“商业机密”,麦道夫不会告诉任何人。直到事发之后,富豪们才发现,原来麦道夫的基金也出现亏损了。只不过麦道夫一直拆东墙补西墙,通过高超的现金流管理技术一直按时支付承诺的高额年化收益率,让他的投资者们三十多年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原本不差钱的 Old Money 也纷纷出现挤兑,麦道夫的基金产品这才难以为继,引发各种连锁反应。案发之时,麦道夫的投资者们损失超过 500 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涉案金额规模最大的诈骗案之一。
百年多来,庞兹和他所开创的庞氏骗局一直在各行各业不断重复上演,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行业。其中甚至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学到了精髓,把 现金流管理技术 发扬光大,成了正面案例。
譬如美国的亚马逊公司。
表面上,亚马逊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电商企业。实际上,亚马逊早年一直都在战略亏损,而创始人贝佐斯则始终在强调一个非常关键的财务指标—— 每股自由现金流 。
贝佐斯是个资产管理的高手,对于现金流管理技术的理解非常深刻。打个比方,如果亚马逊卖一本书,进价 100 元售价 90 元,那么每卖出一本书,亚马逊就会亏损 10 元。按照常规的财务指标来衡量的话,这是实打实的亏损。但是换一种角度观察,你会发现这是互联网公司的“烧钱战略”,通过低价倾销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假如第一天卖出一本书,卖出之后第二天再和供应商结账,那么在第一天结账之前,亚马逊的账户上实际是有 90 元现金的。到了第二天,通过烧钱战略吸引到两个新的 90 元订单,入账 180 元,那么跟供应商结账第一天的 100 元之后,亚马逊的账面上实际还有 170 元(90 + 180 - 100)。到了第三天,假如又有三个新的 90 元订单过来,那么以此类推,账面上的实际现金流是在持续增加的。
这里有个关键点,亚马逊公司必须保持高速发展状态,持续用新的订单资金去填补旧的经营亏损。一旦发展速度停滞,就会遭遇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这就导致许多互联网企业必须在成功上市之前不断融资,支撑到纳斯达克上市那一天,最终由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股民买单。
幸运的是,亚马逊公司一直都在高速扩张,现在已经度过了高风险时期。虽然亚马逊自己卖货依旧不挣钱,但是周边的各种服务包括 AWS 云主机服务及 FBA 仓储服务都是挣钱的。至此,亚马逊公司的现金流充足,以往的战略亏损都被填补,成功跳出了庞氏骗局的陷阱,成为 现金流管理技术 的成功范例!
实践中,国内外都还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正在实践这种 现金流管理技术 ,一边迅猛烧钱造势,另一边快速攻城掠地。如果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就有可能活到去美国股市上市的那一天。如果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就必须尽快找到融资顶上亏空部分。否则将会成王败寇,最终功亏一篑,整个资金盘崩溃!
一百年前的 1920 年,庞兹资金盘最终崩盘毫无悬念,庞兹本人也因为庞氏骗局和理财传销“有幸”成为了骗局王中之王。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庞兹早已不再人世。但他所开创的庞氏骗局,以及还在运用类似手法继续行走江湖的兄弟们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小亏就是福,千万记得莫贪小便宜!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