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真的快乐吗?【月诚故事】

标题: 《快乐教育真的快乐吗?【月诚故事】

昨天还在纳闷,为什么关键词“家长群”或没有登上知乎的热搜榜呢?而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早已成功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共鸣。其中有一篇文章《终于有家长敢说了: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 暴走漫画》直戳许多家长的痛点,特别具有代表性。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终于发现关于“家长群”话题《江苏一家长认为家长群让家长承担了老师的工作,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为什么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也迅速蹿升到了知乎热搜榜的榜单首位。

有意思的是,在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的另一面,是中小学教师招聘的人工短缺。根据杭州网报道,《中小学教师首次进入缺工职业排行榜》。为什么中小学教师会缺工?真的招聘不到中小学教师了吗?

有问题的地方就有机会。带着好奇心,很快又在知乎上找到了一条站在教育工作者视角讨论的话题《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首次进入缺工职业排行榜?》,结果发现,竟然有几个人都认为“教师是缺工职业”就是一个骗局。而真正的问题是缺钱,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工资过低所以教师成为缺工职业。就算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也只有少量带编制的教师岗位,广东每年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比达到 1:100,甚至更高。而临聘教师的工资只有编制教师的三分之一,同工不同酬,所以临聘教师的缺口同样很大。教师们想要提高收入,有两个办法,或者去竞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重点中小学校编制教师岗位,或者去做校外培训辅导,挣点灰色收入。

工资低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做教师的风险增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有位网友「王子君」说他爸妈都是初中语文老师。老爸转行得早,老妈则一直做到退休。只不过从十年前,「王子君」的老妈就进入了“佛系状态”。什么叫做“佛系状态”呢?简单来说,只有孩子们不出事就行。用「王子君」老妈的话说:“过去学生上学是绷着皮的,回家松;现在学生上学松着皮,回家绷。”譬如学校强调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能打、不能骂。但凡新闻上出现学生自杀案件,校方就要抓着老师们开会,反复提醒。而“体育老师的第一堂课是确认学生们有没有买意外险,而且就算买了,也要把单双杠之类的给禁了。毕竟万一出事,有没有保险家长也会到学校里来闹。”更重要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国家在法律上迟迟没有明确公立教育的授权边界,例如学校和老师到底要管多少。”

所以在「王子君」看来,这次新闻里的这位老师还算是负责任的,因为她居然还在家长群里催促家长辅导孩子功课。而「王子君」所知道的部分老教师们早已处于“佛系状态”,根本不会去催。教育模式上会更加接近于欧美地区公立学校常用的“快乐教育”模式——“您孩子今天挺乖的(全须全尾活着离校),语文 30 分,要加强,可以在文言文上把哪几篇再读读,作文每周有空多写两篇,我来改。”

也就是说,只要愿意把学校当成大龄托儿所,就暂时什么压力都没有。学生没有压力,家长没有压力,老师没有压力,学校也没有压力,皆大欢喜!但这份暂时消失掉的压力,不会真的消失,它最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加倍还回来。

自媒体大号「宁财女」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快乐教育是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女士属于职场精英,35 岁就已经收入地位稳定了。但是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李女士在孩子上学上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举家移民到了提倡“快乐教育”的英国。

刚来英国的时候,李女士总是喜欢晒孩子上学的课表。学校的课程科目确实丰富多样,而且孩子真的很快乐。每天上午 9 点上课,下午 4 点半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过来接孩子,那么只要再交点钱,孩子就能留在学校继续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班。等到回家之后,更是几乎没有作业,有的话也全是阅读,不需要家长批改。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于孩子的管理非常人性化,基本以鼓励为主,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李女士的朋友圈总是会让周围的好友各种羡慕妒忌恨,恨自家挣钱少,没法移民去英国。

渐渐地,李女士很少晒朋友圈了,她自己似乎发现了哪里不对劲。首先是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数学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朋友的同龄孩子。其次是没法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早已习惯了鼓励和表扬为主,对于学习上的弱点和缺点没法教育辅导。李女士做的是金融财会,深知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再这样“快乐教育”下去,孩子可能很快掉队,失去国外名牌大选的选拔机会。

最后李女士把孩子转学去了英国的私立小学,不算住宿费在内每年学费大约 18 万人民币左右。在英国的私立小学里,李女士的孩子很少再听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会直接说出孩子的不足点,孩子也感受到了和国内教育强度相当的“压力教育”,变得不那么“快乐”了。更“糟糕”的是,私立小学的作业量很大,而且要求非常严格,除此以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要参加,李女士明显感到她自己和孩子的时间都不够用了。

即便如此,李女士还是给孩子报名了各种补习班,恶补科学、地理、法语等功课,花费了一大笔钱。最终李女士的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私立中学。而私立中学的规定是,GCSE 考试中拿到 6 个 A 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

李女士再也不吐槽国内的教育了,在她看来,国内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很公平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教育还真的是挺公平的。因为国家发展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以国内的孩子基本都能获得九年义务教育。相反,在教育资源富足的美国,反而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处在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几乎只能被放任自流,参见知乎提问《美国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能够有机会说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其实还是幸福的。真正不幸的反而是那些在“快乐教育”中随波逐流的家长们。

想要解决问题,还是在于口袋里有多少钱。用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台词来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

如果钱不是问题,家长完全可以把孩子送入收费更高的私立学校。遵循市场自由定价原则,私立学校会收更高的学费,会聘请更优秀的教师,会挑选更优质的生源,并想办法打造最好的口碑。这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业压力会更大一些,会远离快乐教育。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的乔治小王子,只有 5 岁的时候,竟然要修数学、英语、法语、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戏剧、艺术、体操、游泳、击剑、高尔夫、陶艺、芭蕾等十余种科目,参见《英国 5 岁王子课表曝光,吓坏人!中国爸妈开心了~!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从来都不是平均分配的。站在教师的角度,工资过低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情。但如果站在家长的角度,教师工资低更像是一种社会福利,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获得基础教育。如果站在校外辅导机构的角度,这其实就是机会。按照市场竞争原则,那些在市场上出价最高的家长们,最终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只不过,对于这辈子缺少可自主支配时间的大部分打工人来说,缺时间的本质还是因为缺钱,而教育又是解决跨代贫穷的最主要途径。#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只是表象,“缺钱”和“教育”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其实才是真正的问题点。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