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愿意抢着加班呢?【月诚故事】
标题: 《为什么有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愿意抢着加班呢?【月诚故事】》
在昨晚的知乎热榜上,排名第一的话题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如何看待富士康工人每天在流水线上十几小时无休,有人为了加班甚至请领导吃饭的现象?》。然而这是真事儿,而且答题的网友们身份各异,有的是打工人,有的曾经在富士康工作过,还有的就是工厂老板,所以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去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这个现象。
站在打工人的角度,打工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但是深圳工厂的基本工资就是每月 2200 元,去到深圳的哪家工厂都一样。问题是,只拿这点工资的话,想在深圳维持生活都很困难。所以为了多挣点钱,打工人就必须想办法主动加班。每天加班虽然会累些,但起码能够多挣点钱,好让打工人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
新的问题是,工友们都知道加班能多挣钱,凭什么才能够抢到加班机会呢?
目前网友「张佳玮」给出的答案暂时排名第一。「张佳玮」说,“类似的事,存在很久很久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里,常去卖血的人,要讲交情。‘这就像是我们村里的村长,村长管我们人,李血头就是管我们身上血的村长,让谁卖血,不让谁卖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数。’具体象征着什么,不言而喻。”
换句话说,凡是涉及到利益的地方,都会存在竞争。对于打工人而言,请领导吃饭如果能够请到的话,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加班的机会。
另一位网友「Alfred大老虎」自己开工厂,给出的答案暂时排在第二。「Alfred大老虎」说,“至于加班,这是行业游戏规则。富士康不能多雇一批人,实行三班倒,从而降低工资成本吗?答案是,不行。这样做的后果比跳楼事件还严重。深圳一个工人,每个月到手没有 5000 左右,是不会给你干活的。……最后,好多答案都在说请客求加班原因在于工资低。当然低,因为给的高了,生产效率就下来了……这也是为何有一部分工厂会采用计件制。并不是黑产线普工,但是,这是事实。”
「Alfred大老虎」说的确实是事实。对于工厂来说,深圳没有哪家工厂的订单能比富士康稳定。前些年外贸行情好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工厂不愁订单,打工人的加班费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偶然的跳楼事件也不算什么,生产效率才是老板所关心的。而如今低端产能淘汰了不少,中小企业也关停了一大批。打工人挣不到钱,也绝不会想着要和工厂一起共患难,“轻一点的找劳动局,罚死你。重一点的直接把你工厂值钱的东西拿去卖了。”
换句话说,当工厂订单稳定的时候,只要能挣到钱,拼命加班没事。虽然每天都会有人辞职,但总有人迫于生计需要打工,而招工处也永远都有人在排队。不过工厂也有生命周期,当工厂订单不稳定,工厂挣不到钱的时候,最低工资标准就起作用了。起码能够让工厂降低不少固定成本开销,不至于厂子一下子就破产倒闭了。最糟糕的情况,工厂的打工人会失业,失去收入,而工厂不但没有收入,还会背上债务。每天旧债还没还完,就会有新的债务产生,时不时还会被人追债。
或许是因为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今天早上起来就在知乎热榜上看不到这个话题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排名第一的新话题《选择就业的北大毕业生中超过四分之三进体制,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名校生进入体制内的趋势?》。
这个话题中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发布的《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根据官方统计的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方面,49.65% 的毕业生去往各类企业就业,49.79% 的毕业生去往机关和事业单位。八成以上的毕业生进入教育、金融业、公共管理、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5 个行业。”再细看的话,其中去往国有企业的占比 27.14%。如果把国有企业也归于体制内的话,那么就和标题所说的“四分之三进体制”相一致了。
很明显,最优秀的人才选择去哪里是一个风向标。“四分之三进体制”恰好说明了进入体制内打工,才是打工人的最优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恰好今天排在知乎热榜第二位的话题《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给出了答案。这个问题目前积累了近三千个回答,广受关注。因为它说出了一个事实——找工作时,单位招聘普遍对打工人的年龄有所要求,而且这个年龄一般以 35 岁为界限。
35 岁之前,打工人的精力旺盛,加班虽然辛苦,但身体吃得消,距离“中年危机”也还有些年月。而 35 岁之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体制内单位的年轻新人承担了苦活累活,但有编制的打工人工作依然稳定;而体制外的资本家早就开始想着怎样末位淘汰,节约人力成本了。
没有人愿意中年失业,但墨菲定律高速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马云曾经说过,在晴天补屋顶。所以在你年轻有为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为 35 岁以后的生活积累资产了。
积累资产涉及到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首先,衣食住行最大头的开销是房子。如果还没有房子,就尽快确定将来想要定居哪个城市,然后想办法趁年轻多挣钱买个房子。哪怕先不装修买个毛坯房,也要有个扬帆起航的起锚地。
其次,持续积累专业技能。坚信天道酬勤,认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细分专业领域,并努力在某个领域做到行业第一梯队。拥有一技之长,才是最牢靠的铁饭碗。
再次,积累资金。无论是将来创业,或者投资,或者做点小生意,都离不开启动资金,或者试错资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如果有稳定的被动收入来源,那么即便创业失败了也还有机会重新来过。
最后,积累经验和教训。美国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年轻的时候做律师,挣到了足够多的资产,然后和巴菲特在一起做投资,成了股神。但芒格却曾说,我做的只是在观察。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导演张丽玲曾经拍过一部关于打工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 (2006)》。主人公丁尚彪飘洋过海在邻国日本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丁尚彪除了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还去烧烤店里洗碗。至于为什么打工这么拼命呢?因为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极度繁荣,打工就像遍地捡钱一样。用丁尚彪的话说,“这样一天就好赚 1000 块人民币,在中国的话要干 10 个月。那种心情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人公丁尚彪愿意抢着加班了。加班干活一天,相当于当时在中国干 10 个月。换算一下的话,丁尚彪当时加班干活 1 年的收入相当于之前在国内干活 300 年的收入,所以丁尚彪连续加班工作了 15 年,几乎一天也没休息过,最后终于把女儿培养成了一名美国妇产医生,成功挤入了美国中产阶层。
至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愿意抢着加班了。答案很残酷——是因为穷!
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往往很难想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为了那一点点“微薄”的加班费而拼尽全力。因为穷怕了,所以才会拼命加班。而一旦钱给到位,就会有人像丁尚彪一样,主动加班工作十五年而从不休息。
世界很大,有些人出生就有的生活,却往往是另一些人一辈子追而不得的梦想。
即便如此,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等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努力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但不努力,什么也不会发生。而曾经敢打敢拼的青春岁月,才是一生中最有机会改变命运的黄金时机!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