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月诚故事】

标题: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月诚故事】

今天的知乎热榜上,排名前四的话题当中有三个都和 科技 有关。这三个热搜话题分别是 #嫦娥五号成功落月#,#高通骁龙888#,以及 #伊朗高级指挥官遭无人机杀死#

如果说科技含量最高的,当属 #嫦娥五号成功落月#。从某种角度来看,嫦娥五号更像是一架高级无人机。不但一路狂奔完成了约 38 万公里的长途飞行,还凌空漫步精准地实现了地月轨道转移、太空急刹车(近月制动)、环月轨道飞行、月球表面 600 公里高空的“全自主跳伞”,等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无人机表演。接着在距离月球表面约 1.5 公里的位置,嫦娥五号利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进行粗避障,躲开了大型障碍物;又在距离月球表面百米左右的高度,使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进行精确避障,精准识别选好落点。最终嫦娥五号完成侧身垂直下降,并借助着陆腿缓冲,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以上这一系列操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你我的想象。而路上的每一步,嫦娥五号又都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一次成功,则会前功尽弃。好在科研人员们的准备充分,计算精准,所以嫦娥五号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就平安到底了预定月球着陆点。

成功着陆之后,嫦娥五号着陆器将在地面控制下,展开持续约两天时间的“挖土”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嫦娥五号就是当前“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然而星星背后的那些科学家的名字,你又是否还能够记起呢?

电影《横空出世》是一部记录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故事的电影,豆瓣上的评分高达 9.4 分。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这是当时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工作的每一位科学家都会被问到的问题。电影中,直到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才拿着酒来帐篷里找王京敬酒,对王京说到“叫了王京同志十几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然后两人抱头痛哭。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深藏功与名,成为了无数默默无闻、无人知晓英雄们当中的一员。只要少数人的姓名最终得以公开,譬如在 2014 年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参与中国核工程的每个人,都是当时的顶级人才。但隐姓埋名不只是说说而已。以于敏院士为例,1988 年之前,于敏这个名字一直都是绝密信息,工作中只能使用代号或者化名。直到最后垂暮之年,于敏才被公开授勋,这个名字才逐渐被公众所知。

根据腾讯新闻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精品栏目文章《鹅知道 | “氢弹之父”于敏: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介绍,于敏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当时国内缺少计算机,他就不知天高地厚的领着人用计算尺去做,居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当时于敏的胃病严重,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后来在回京车上便血,在医院输液时又一次休克。即便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于敏同志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

当然,于敏并不认为他自己天赋异禀。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路费,他只能“暑假不回家自己跑到景山顶,迎着夏日的凉风,拿着课本,做着习题”。也就是说,所谓的天赋异禀其实只不过是从小自律好学一路走来的结果而已。

于敏的成绩好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撰写的公开文章《【校友撷英】于敏:民族的脊梁 北大人的榜样》描述,“1946年,于敏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时期,于敏成绩超群,品学兼优,老师和同学无不刮目相看。有一次全年级考近世代数(他的选修课程),就连数学系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也只得60分,惟独于敏得了100分。在学习讨论中,他常常见地独到,语惊四座。老师公认他是‘北大多年未见过的好学生’。”

满分 100 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说当时数学系的平均成绩居然不足 20 分。也就是说,于敏的数学成绩不但吊打整个物理系,而且吊打整个数学系!

按道理,当时能够考入北京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都是全国最顶尖的人才。而在这群天才当中,于敏又成为了那个旁人触不可及的天才中的天才。旁人谁都不服谁,唯独心甘情愿地把于敏称为数学天才。

就是这样一位原本可以出国深造,在学术界成名的大咖,在面对“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个问题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愿意。这意味着,他将进驻西北的大戈壁,从此隐姓埋名,和家人分居两地。

至于钱财,当时在大西北戈壁这种地方根本用不上,更多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根据网友晨阳的回答,“原国家核电专家委的郝东秦老专家当年曾任核试验的总调度,他曾拿过两次奖金——第一颗原子弹那次拿了 5 元,第一颗氢弹那次拿了 5 元。不开玩笑,因为每次奖金整个九院方面也就 20 万(数字可能不准,但数量级没问题),所以邓院长、于敏这样的一等功臣也就是 10 元的档次,再往下按照贡献大小拿 3 元、 2 元、 1 元的都有。”

有人会有疑问,《于敏在氢弹贡献这么大,为什么这么晚才得奖?》事实上,对于这些人来说,早已淡泊了名利。当他们面对“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个问题,给出肯定答案的时候,就早已抛弃一切荣誉和财富,放弃与父母妻儿的相伴,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然后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里一呆就是几十年。正是因为这样的牺牲,才让中国的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在当时全部得以保全,无一人死于刺杀。从而推动了中国两弹一星的技术迅速发展,并保护了全中国所有人的安全。

昨天 #高通骁龙888# 已经发布。根据网友「小蒜苗」的回答,这一次的高通芯片终于集成了 X60 5G 解决方案,结束了骁龙旗舰芯片的外挂基带时代。换句话说,之前友商领先一年半的说法已经石锤。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些为祖国和科学而奉献一生的人们,让人尊敬!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