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多多辞职之后,还能做些什么?【月诚故事】

标题: 《从拼多多辞职之后,还能做些什么?【月诚故事】

王太虚wray」好样的。

在此之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王太虚wray”是谁,但你一定知道拼多多是做什么的。在今早的微博热搜和知乎热榜上,拼多多都凭借一己之力再次占据了榜首位置。而在所有相关热议话题的焦点人物当中,除了加班到凌晨一点半猝死在下班路上的 23 岁女员工张某霏,除了早上向长沙分公司主管请假之后,中午从 27 楼跳楼身亡的 2020 届应届生谭某林,目前剩下还能说话的,就是这位“王太虚wray”同志了。

2021 年 1 月 7 日,因为在脉脉社交平台上匿名发布了一则关于拼多多的负面新闻,“王太虚wray”同志被拼多多公司内部查出并迅速辞退,参见知乎热议话题《网传拼多多员工因在网上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被管理层逼迫主动辞职、赶出公司?事件真实性如何?》。不过脉脉公司已经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在用户信息管理上,我们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职言区发帖用户信息,且对于个人信息进行极为严密和完备的安全保障。为了保障发帖安全,职言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用户的发布身份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即使是脉脉内部工作人员,也无法获取任何个人相关信息。”

所以拼多多公司内部究竟是如何查出“王太虚wray”匿名发帖的,目前还不清楚。好消息是,“王太虚wray”同志现在终于可以用实名账号,正大光明地把他在拼多多公司工作所遭遇的一些故事亲自讲述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段 15 分钟时长的当事人正面回复视频《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截至目前为止,这段视频已经在全网传播。仅仅不到半天时间,热度高的地方已经收获了近四万条评论,而一些热度低的地方也汇集了几百上千条评论。

“王太虚wray”同志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本次焦点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这是件好事,这意味着“王太虚wray”同志能够获得更多的法律援助资源去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也意味着更多和“王太虚wray”同志有着相似境遇的劳动者,将会加入“王太虚wray”组建的“劳动合同法与民法典研讨会”群,一起研究今年刚刚新颁布的民法典,以及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去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自身权益。

这里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一些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情况为什么如此严重?或者说,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如此吗?

显然不是,拼多多当前加班最严重的要数负责社区团购的“多多买菜”部门。在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之前,社区团购已经成为部分互联网企业的主战场。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粗暴,早期只需要疯狂烧钱补贴,通过部分商品“只卖一分钱”的亏本销售策略挤压传统渠道的生存空间,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把流程走通,哪怕是一分钱销售,也可以让整个社区团购的系统流程顺利运转起来。当社区团购的早期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整体盘子不会太大,所以实际亏损有限,但却能实实在在地吸引不少新增用户和商户过来。等到注册用户增多了之后,烧钱补贴活动就会减少,甚至可能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杀熟。根据新京报 2018 年的文章《拼多多的N个秘密》描述,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经在一次采访中介绍过拼多多商业模式的核心——“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换句话说,盘子做大了之后,烧钱补贴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亏损迅速扩大。那么想要维持这种商业模式,就必须说服投资方继续融资,而反过来想要说服投资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漂亮的用户增长数据。大部分情况下,这是一条单向通道的死胡同,除非企业能够在所有钱烧光之前拿下某个领域的市场垄断地位,然后再享受市场垄断所产生的垄断定价红利。否则很有可能烧钱的途中就真的没钱了。

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团购的早期战场就变得异常惨烈。老板们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每天都需要算计口袋里剩下的钱还能够烧钱补贴多久;而工人们拿了钱,就必须在老板们的苛刻要求下加班加点卖命干活,参见《如何看待拼多多被曝员工因厕所坑位不足,在小便池里拉屎?》。如果企业最终无法形成市场垄断,那么老板们将会功亏一篑,曾经所有的烧钱补贴都将化为灰烬;只有最终能够形成市场垄断,老板们才能拿回超额的风险回报。

相比而言,有些科技企业的工作则据说特别“清闲”。根据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韩骏的招聘帖《内推了 41 人来微软之后,竟然有位大佬要离职了。。。原因竟然是。。。》描述,公司有位大佬要辞职了。问他原因,结果大佬回复他说,因为“太闲了”!韩骏还分享了另一个聊天群的聊天记录,在 Intel 上海工作的一位同事 17:50 群里说,“又加班到六点了,天都黑了”,有群友回复说,“辛苦了,大哥霍啤九”。这也说明,确实有一些公司是真的不加班或者很少加班的,尤其是在某个领域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的龙头白马公司,真的可以让员工们做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相对平衡。

理解了企业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或者那么做,就会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回到“从拼多多辞职之后,还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上,“王太虚wray”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此事件之前,听说过“王太虚wray”的人很少,而仅仅过了一天时间,“王太虚wray”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他想要为更多有类似遭遇的职场打工人争取合法的劳动权益。在海量流量不断涌入的基础上,“王太虚wray”当前可以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他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利用前端知识搭建出一个法律咨询网站,专门提供劳动争议类的法律援助中介服务;可以分享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前端技术,开展计算机前端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提供职位内推服务,开发一个互联网行业找工作的网站并导入流量;可以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各大前端框架的源代码,以及 JS 引擎的源代码,为自己寻找下一份 955 工作而充电;还可以借用这次事件,找寻到志同道合的创业合伙人,一起合伙创业。

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成为一个品牌,而“王太虚wray”目前已经获得了建立个人品牌所需的海量流量。

对于其他人,如果遭遇了类似的事件,又能做些什么呢?

逻辑上其实是一样的,需要尽早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口碑。

根据私募基金经理“月风投资笔记”系列作者“月风投资笔记”的分享,金融行业也有 996。只不过资本市场本质上是由一个个小公司小团体所组成的,“一个券商研究所撑死 200 人,一个行业组撑死 10 多个人,一个大公募撑死 100 个研究员,一个大私募撑死 50 个研究员,一个投行部 IBD 撑死 100 个人,一个承销团队撑死 20 个人,一个信托事业部撑死 15 个人”。这种行业特性就决定了,每个小团队在圈子里的生存模式都接近于初创型互联网企业的奖励模式。而且圈子小、靠口碑,“资源可以带走,高收入高回报,未来路径清晰,小团队管理不怕被埋没,有反向的监督机制”,所以你的付出可以看得到,口碑效应也会慢慢累积,并产生反向的负面情况约束监督机制。

树立自己个人品牌和口碑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这个很容易查到,只要随便打开一个自媒体平台,就能找到很多。

比如知乎话题《泰语好是怎样一种体验? - Thaitanic骄骄的回答》。「Thaitanic骄骄」2013年从国内泰语系本科毕业之后去了泰国留学,泰语专业 8 年,泰国研究专业的硕士,运营泰语教育自媒体 2 年。因为泰语足够好,又是小语种,所以能够接触到许多的翻译工作,包括许魏洲在内的一些国内明星去泰国曼谷举办演唱会,或者泰国当地歌手 Kao 做嘉宾,都会找到「Thaitanic骄骄」同学。后来「Thaitanic骄骄」自己在油管上小范围教授泰语,发现参与进来的学员越来越多,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平台,正儿八经的开始教授泰语并编写教材。「Thaitanic骄骄」说,“每天都很开心,因为一直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结缘泰语,我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感恩这门语言,让我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比如说日本声优花泽香菜。在今天 B 站的排行榜上,花泽香菜凭借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视频《大家好,我是花泽香菜,初到B站,请多多关照!》,排在了榜单的第三名。B 站这些年播出了很多日本动漫作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花泽香菜正是大量二次元动漫作品的配音演员。从 2008 年的“忏悔酱、草野、结城美柑”等作品,到 2009 年的“花戸小鳩、千石撫子、蘇芳”等作品,再到后来“兵库北的微笑”广泛传播,很多 B 站用户喜欢上了花泽香菜,甚至因为喜欢花泽香菜而开始努力学习日语。所以人们记住的是花泽香菜这个名字,而不是她在哪家公司工作。

再比如说人在东京的 B 站 Up 主「松浦文哉」,最近凭借作品《日本真的有女友租赁服务吗?》,拿下了 B 站全站排行榜最高第 22 名。视频中,「松浦文哉」用他还算流畅的中文介绍完视频主题之后,又专门给他自己的日语外教打了广告,告诉观众们“晚上,现在以视频聊天的形式线上授课”。所以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观众们看完视频之后,很有可能真的会报名「松浦文哉」晚上以视频聊天形式举办的线上日语授课。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所说,“再小的个体,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王太虚wray”同学这次被公司辞退了,但回过头来怎么看,这都应该是件好事!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