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月诚故事】
标题: 《中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月诚故事】》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今年教育部的第三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那么中小学生到底该不该将手机带入校园呢?或者说,家长们究竟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呢?于是知乎热榜上出现了这样一则热议话题《如何看待教育部「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这一通知?》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把话题范围再扩大一些,就会产生许多子女教育方面的争议话题,譬如:
客观来说,青少年过早地频繁使用手机和电脑确实不是一件好事儿。孩子用手机能做什么呢?能做的事情很多。根据《六年级孩子经常晚上偷偷看网络小说,家里是否应该干涉? - 西柚秀的回答 - 知乎》描述,“我看过的很多网文里面都有三观不正的地方,包括漠视法律,限制人身自由等。三观已经形成的成年人可以当做套路或者吐槽或者不过脑子看,但是它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三观形成产生影响。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在看哪些小说。而且你不知道我妈偶然发现我妹亮着的手机屏上网文里面有开车情节的时候是多么尴尬……”
关键是,类似的争议并不仅限于手机和电脑。在另一个豆瓣话题《小时候家里人有没有不允许你看什么电视剧 电影or书?》当中,网友 Adelia 说她家里当时禁止了“所有涉及恋爱的作品……我妈给我买莎士比亚的时候还犹豫了好久,因为里面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她没有意识到她给我买的有些名著对幼小的我来说极其黄暴,比如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比如十日谈,因为她自己没看过不知道内容……”,而在知乎话题《小孩十岁了 痴迷看课外书 上课也偷看 做作业期间也偷看 作为家长该如何管教引导呢?》当中网友“呱呱”说,“我和你面临同一个问题,夜晚熄灯后,女儿借闹钟光线,偷看小说,平时也不会禁止看书时间,发现不是第一次了!淘气包马小跳之类的书。”
也就是说,这事跟大禹治水一样,光靠堵总有漏的地方。只要这些孩子们想玩,一定会脑洞大开想出各种出其不意的神奇对策。甚至有时候,可能出问题的并不是孩子,譬如:
回答手机话题,网友「冥蝶」分享了一个咨询案例。一位男孩读高一,但是每天除了玩手机游戏,其它什么事也不想做,甚至玩游戏连饭也不想吃。男孩没事就宅在家里,甚至连上学也不想上了。结果他爸很着急的找到「冥蝶」咨询,担心这样下去孩子考不上大学,以后找不到工作。他爸为了让孩子戒断手机游戏,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不许孩子再碰手机。然而结果是,孩子变得更加抑郁了。
「冥蝶」在咨询室里单独和男孩聊天,稍加引导之后,孩子就开始主动交谈起来。男孩说,他爸对他要求非常严苛,期待过高,他觉得很累,而且根本没法实现他爸的期望,于是什么也不想做。至于玩手机,那是因为只有在玩手机的时候才有机会稍微逃离他爸给他所带来的压抑。
后来在「冥蝶」的调解下,终于说服孩子父亲允许孩子每天玩一两个小时的手机,同时也说服男孩继续回学校上学。没想到的是,回家之后孩子父亲看到孩子玩手机就突然变卦,再一次没收了男孩的手机,于是这次咨询还没能够开始就结束了。
在「冥蝶」的这个咨询案例中,我们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男孩父亲事实上每天处于非常焦虑的生活状态之中,而男孩则深陷于不想做事的抑郁状态,宅在家里靠着玩游戏所带来的短暂快乐僵尸走肉一般的恍惚度日。身处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即使没收了男孩的手机,问题依旧没能真正得到解决。
为什么玩手机上瘾的问题很难解决呢?
那是因为手机的诱惑力确实很难让人抵抗,别说是小孩,就连成年人也很难抗拒。有网友分享了一位游戏策划的回答《孩子一直沉迷游戏中怎么办? - Re丨Life的回答 - 知乎》,“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适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这位游戏策划讲述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之中,接着又提供了如何引导孩子的技巧。看完游戏策划的内容之后就会发现,游戏策划在引导玩家这方面是职业的,如果家长稍微缺少一点耐心或时间,还真的很难和专业的游戏策划进行对抗。至于打骂什么的,更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办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中当有什么事物能够让你感到快乐?
没错,想玩手机的时候,大多都是当你感到无聊或者感受不到快乐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如此,因为潜意识会觉得玩手机好像更快乐一些,于是就会不经意间拿起手机。尤其是中小学生,模仿能力和从众意识很强。如果每天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玩手机很快乐的样子,是否能够孤立自己然后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每天回家看到父母躺在床上刷手机很快乐的样子,是否能够不为之所动?
在上面「冥蝶」的咨询案例中,男孩自身感觉压力很大无处释放,家庭环境充斥着焦虑的负面情绪,只有玩手机才是男孩唯一能够想到的廉价快乐。于是宅在家里玩手机便成了男孩逃避各种压力最廉价的“快乐”方案。
如果家庭环境能够改变一下,父母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不用加班,回家之后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父母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玩手机,而是源自于阅读书籍、书法爱好、户外爬山、游泳钓鱼、弹琴唱歌等等。至于孩子,没有过多的期待,未来能够养活自己就行。这样的家长真的有吗?根据《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什么学校呢?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当中的描述,这样的家庭是存在的,而且孩子成长的很快乐。表面上这个家庭的父母是在完全放养孩子,其实不然,人家在背后实际下了很大的功夫。据网友说,“我上学之后我妈其实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所以不管发生什么她都有应对的方式,从来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焦虑。而且她很自信,不管发生什么她从来不怀疑自己。”
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自信和正面能量的家庭成长环境,才是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或者游戏的最佳解决办法。用网友的话说,“我妈的教育方式非常温和,她不仅仅是心态好,而且是内心强大,我必须多吹两句:我上小学的时候,她可以面不改色的在我 40 分的试卷上签字;可以在被老师叫到学校批评的时候面带微笑地跟我打招呼;可以在我次次考试垫底不得不留级的时候也表现得风轻云淡,以至于我小时候一直以为留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还信誓旦旦的跟小伙伴说我不是成绩不好,我只是再上一遍三年级而已(这傻孩子也不想想为什么全校只有自己一个人要多上一遍三年级)。”
换句话说,当一个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一家人在一起从不缺少快乐,那么玩手机所带来的快乐也就相对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总的来说,玩手机并不是孩子的问题。一个人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和周围同伴环境的相互影响,才是这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对什么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
孩子们如此,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如此。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