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为什么生又或者不生?【月诚故事】
标题: 《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为什么生又或者不生?【月诚故事】》
“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的相关话题最近很火。比如「经济观察报」在知乎上发起的讨论《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男女结婚法定年龄降低至 18 岁?》,目前累积了 2.5k 左右个回答。「新京报贝壳财经」发起的讨论《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新浪财经的报道文章《专家建议放开三胎 任泽平:建议“十四五”时期先放开三胎》。关于为什么不生孩子的原因调查《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做基础的提案《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以及《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初中 3 年、高中 2 年? - 希刺克厉夫的回答 - 知乎》等等。这些话题统统围绕着“放开生育”这个中心话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声音在呼喊“放开生育”呢?
那是因为时代在变,社会的实际情况也跟着在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各国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生育高峰。这段历史被称为“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 Generation)。全球过快的人口膨胀速度很快带来了各种社会压力,中国也不例外。早在 1984 年,时任金寨县委书记何宗新和县长汪光联根据县情和中心工作的需要出发,总结提出了“贫困山区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系列开发抓支柱”的宣传口号,迅速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认可。后来这句“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宣传口号演化出了众多版本。中国也在历史的潮流中与时俱进,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变成了一项基本国策。
根据知乎答主「天凤肥羊」和「moonbird」在知乎话题《印度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中国?》中的回答,印度也曾想过各种办法进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尝试过各种办法,据说甚至派出过军队,结果也没能执行下去。
几十年过去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各国的生育率纷纷出现下降。人口学家表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新生儿数量刚好能够填补死亡人口数量,那么生育率需要略高于 2,也就是平均每位女性需要有 2 个孩子。但实际情况却是,愿意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份新生儿出生率统计报告显示,2018 年美国新生儿数量降至 3,788,235,出生人数创下 32 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新生儿数量创 35 年来新低 疫情或致女性推迟生育》,美国新生儿数量 2019 年再次创下过去 35 年新低。即便是人口增长速度很快的邻国印度,如今的生育率也将跌破 2.1,参见《如何看待印度生育率将跌破2.1,印度是否将进入「未饱先老」社会?》。
所以人口生育率下降是当前全球各国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根据观察者网《民政部部长:总和生育率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报道,“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这种大环境时代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的两会提案很多都在围绕提高生育意愿服务。
那么到底该不该生孩子呢?
在知乎话题《为什么有些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小? - 精致男孩富贵的回答 - 知乎》中,答主「精致男孩富贵」从收益角度非常通俗的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孩子这件事是负收益,和女权主义没啥关系。生孩子这件事,对于家庭是负收益,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有好处。养育孩子需要付出非常多的金钱以及时间,而子女成人后的回报却非常有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但是社会发展需要劳动力,需要足够多的人纳税维持社会运转,多生孩子对于社会发展有好处。生孩子对于社会发展有益,对于个人没有明显收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生育率更低。……生孩子对于社会发展有益,对于个人没有明显收益,所以我虽然自己是丁克,但是我还会尽量劝别人多生几个。”
事实也是如此。早在上世纪的婴儿潮世代,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每十万人中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显示,1990 年我国每十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只有 1422 人。换句话说,上世纪生孩子的成本普遍不高,只需要给饭吃就行,花费不了多少钱,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直念书念到大专学历以上。而知乎官方账号「盐选心理」则在《为什么有些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小? - 盐选心理的回答 - 知乎》回答中画了一张图,揭示了财富水平和生育倾向之间的关系——特别贫穷或者特别富有的家庭的生育倾向更高!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普通人因为教育程度的提升,更充分地意识到养娃的实际成本。于是养不起娃的家庭就选择了不养娃,以避免将来“子不教,父之过”的养而不教问题。
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为了鼓励生育,世界各国曾经想出过许多奇葩政策。
据说北欧小国丹麦一家旅游公司为了鼓励女性生育,喊出了“如果你不想为家庭产子,那么请为了国家”的口号,提出如果夫妇在旅游期间怀孕,公司将提供三年的婴儿补给品。据说俄罗斯 2007 年宣布,9 月 12 日为官方“怀孕日”,大家可以放假回家专心造人。据说罗马尼亚决定向没有孩子的家庭征收 20% 的收入税,并实施特定法规,让离婚变得近乎不可能。据说新加坡的生育率只有 0.81,位居世界之末,国家鼓励人们住在一起,对一居室出租房的数量进行了限制。据说瑞士对生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好的补贴,不但送房子还每个月送钱,甚至于孩子的上学和医疗国家都包了……,即便如此鼓励和补贴生育,效果却依旧勉强。
谁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以后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更好的生活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实力不足,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加班时间挣钱,才能去负担买房、医疗、教育等各种家庭开支,连陪伴父母的时间都很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养娃,参见《养大了的孩子,将来会给我们养老吗?【月诚故事】》
经过以上一番搜索,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明了。对于经济条件尚可也有时间教养孩子的家庭,生孩子是一件好事,孩子将来更有机会培养成材,对于孩子本人、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无论是生还是不生,这或许都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