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教育是否应该设为大学必修课程?【月诚故事】

标题: 《婚恋教育是否应该设为大学必修课程?【月诚故事】

今早打开新浪微博时,早上暂时排在微博热榜第一名的话题是 #建议婚恋教育设为大学必修课# 。不知道算不算是巧合,今年的许多两会提案都和“结婚生子”相关,今早的这个话题自然也没例外。根据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她建议,打造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辅助、社会教育影响的三维婚恋教育模式,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你怎么看?”

这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辩题。支持的人会很支持,反对的人会很反对。更巧的是,综艺节目《奇葩说》第六季第六期的辩题刚好就是这个辩题——你的大学决定开一个恋爱必修课,你会支持吗?

在《奇葩说》节目中,开始有一个现场观众的投票环节,开场观众们支持与反对的票数是 51 比 49,基本上持平。然而等到节目最后辩手邱晨结辩之后,观众们支持与反对的票数已经变成了 29 比 71,大部分观众的观点都变成了不支持大学里设置恋爱必修课。邱晨最后的结辩是这么说的,“……社会上面有很多很糟糕的东西,让我们非常的糟心。可是我们是上了大学,才看到这些糟心的东西吗?可能我们小学、中学就已经开始看起了,为什么到大学才给我开这个必修课?你必修越必要,就证明我们过去的课开得越糟糕。应该开得更早,谢谢!”

邱晨说的没错,好的教育应当贴合实际生活,假如这是一门非常必要的必修课,那就应当开得更早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知乎话题《「奇葩说 第六季」第六期辩题「大学开恋爱必修课」,你支持吗? - 一望的回答 - 知乎》当中,答主「一望」说,“我个人这几年给很多大学做过恋爱课程演讲,应该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了。有图有真相。……”「一望」分享的一张 2012 年去华科大教恋爱课程的现场图片显示,恋爱课程在大学里极受欢迎,300 人的大教室里面涌入了 500 多人,走道上站着人,窗台上坐着人。其余几次讲课虽然没有爆场,但学生们的到场率也都很高。这至少说明,恋爱课程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一望」拿他的一个小表妹举例,小姑娘长得挺好看,但家里面要求上学必须以学习为主,上学期间不允许谈恋爱。但是对于孩子什么时候结婚,家里却有着明确的期望时间,“那肯定 25 岁之前!”于是「一望」跟他姨妈说,“我表妹这 22 岁读大四,还不能确定关系,25 岁就要结婚,前后算满三年,这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做法?(这句话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典故)”

这是现状。对于一个大学时期以学业为主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会跟你催婚,替你着急。

然而这样的转变似乎又显得有些突然,既然打算毕业后立马结婚生子,那么包括恋爱必修课在内的所有婚恋教育与实践,以及所有相关的计划和准备是不是应当做得更早一些呢?

然而,婚恋课程是一门很难教的课程,因为这是一项技能,是一项实践大于理论的实战技能。两个人从在一起相识,到谈恋爱到结婚,再到学会成功经营一个家庭,甚至要比两个人在一起谈合伙创业并最终取得创业成功还难。所以很多新生家庭的婚姻成功,其实更多地是源自于从小对于原生家庭成功婚姻的耳濡目染,而不是来自于学校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实战性课程是怎样的呢?

特朗普很早以前曾经拍摄过一档商业实战类的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 第一季 The Apprentice Season 1 (2004)》。剧中来参加挑战的商业未来精英们壮志凌云,不过经过一轮轮的商业实战挑战,其中只有一人能够最终夺冠,拿到特朗普集团旗下公司的高薪职位。

谁才能在实战类的节目中更胜一筹呢?是知名商学院毕业的“学院派”精英们,还是从底层就开始摸爬滚打实战经验丰富的“街头派”高手们呢?“学院派”与“街头派”的竞争在《飞黄腾达》第三季中变现的更为精彩。或许是凑巧,或许是因为《飞黄腾达》节目最终需要的是一名高级打工人,结果第三季节目最终胜出的是一名“学院派”的精英。不过在实际竞争中,“学院派”与“街头派”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学院派”在实战中实践了理论,“街头派”则在实战中提炼出了实战理论。

婚恋教育课程也是如此,最好的婚恋课程一定是实战性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开设婚恋必修课实在是难,甚至要比开设创业课程还难。创业课程可以课上邀请知名企业家分享创业成功经验,课下组织创业组队实战练习;而婚恋课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必然会面临着师资问题、实践指导问题、以及必修学分的考核打分等问题。所以想要把婚恋课程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程开好还真是挺难的。

不过总的来说,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恋爱课程的需求还是很强劲的。如果大学里真的开设了婚恋教育的必修课,而且是带实践的那种,也许会爆场吧?

那么你呢?如果你的大学决定开一个恋爱必修课,你会支持吗?

写到最后,又看了一眼微博热搜榜。当前排名第一的热搜话题已经变成了 #妇女节# 。妇女节,请向身边的每一个她,说一声:谢谢,辛苦了!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