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欢动漫不懂蘑菇的姑娘画师遇上懂蘑菇但不懂画画的程序员……【月诚故事】

标题: 《当喜欢动漫不懂蘑菇的姑娘画师遇上懂蘑菇但不懂画画的程序员……【月诚故事】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唯美的邂逅或爱情故事,然而不是。这其实是一次线上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激烈争论,一度变成超出互相讨论空间的信仰之争。

故事的女主角叫做「Coney兔毛」。根据微博个人简介,「Coney兔毛」是一位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动漫博主,Coney 就是兔毛的意思,目前「Coney兔毛」拥有 7 万多微博粉丝。而故事的男主角叫做「赶尾人」,1997 年出生于广东澄海隆都镇,是一名菌物学爱好者,是微博认证的科学科普博主,是百万粉丝的知名大 V,同时也是一位目前在南京工作的程序员,年龄上比「Coney兔毛」小 7 岁。

故事起源于去年 6 月,今日再次登上知乎热搜榜,所以暂时还没有结束。故事剧情大概是这样的: ​

2020 年 6 月 24 日晚上十点半左右,「Coney兔毛」在微博上上传了一张自己刚刚创作的绘画插画作品,作品很漂亮,图中是一位戴着斗笠、背着箩筐、穿着布鞋正在山上采蘑菇的小姑娘。微博配文写到,“准备的美食本的图。野生菌做的吃的。(可爱表情)”。画师在微博上更新绘图作品,粉丝们觉得好看,也纷纷评论、点赞、转发,一件看起来稀疏平常的事情。「Coney兔毛」自己也挺满意,准备将画作收纳到她的个人画集中。

但问题很快来了,有路人艾特了对野蘑菇有着长时间深入研究的科普大号「赶尾人」。本着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赶尾人」比较耿直,也比较高效,晚上 11 点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指出这幅画作当中的蘑菇在细节方面的几个问题——“硬伤:黑虎掌菌背面是刷子一样的菌齿,作者给画成菌褶了。可以改进:竹荪采回家都是摘掉菌盖的,否则臭;鸡枞的枞是别字,建议写[土从]或‘㙡’”。按理说「赶尾人」回应粉丝关切,对事不对人的看图找错,似乎也没毛病。

然而毛病就出在这里。男主「赶尾人」是回应粉丝关切,对画作里的蘑菇进行专业点评,但并非受女主「Coney兔毛」本人所邀。用答主「Lea Liu」的话说,“不是画师兔毛自己邀请的赶尾人,换句话说兔毛自己并没有做好接受教育的准备。就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个人蹦出来好为人师,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懵逼,换了是你你也懵逼。……”

「Coney兔毛」没有第一时间发怒,毕竟年长几岁,于是对这幅美食插画作品做了简单解释——画画有一种方法叫归纳画法……,然后附上了当时创作时的参考照片。其实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提到归纳画法就算是点到为止了,毕竟一幅画作当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主次之分,不是画作重点的地方不一定都要完全写实。

只可惜懂蘑菇的「赶尾人」并不懂画画,理工科的缜密思维让「赶尾人」觉得,一幅画作要么全都写实,要么全都卡通,这样的画作不够严谨。不得不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理工科的科普博主吸引来的粉丝大多也对科学的严谨有着较真的精神。于是有的粉丝开始较真,一定要让「Coney兔毛」对画作进行修改。

这种被人按头胁迫的滋味并不好受,情势也很快急转直下,粉丝们开始相互谩骂指责对方偶像。在粉丝们的一片吵闹声中,「Coney兔毛」情绪突然爆发,发了一张“我就烂”的卡通简笔画作,配文写到,“不要吵了,我就烂,我不努力,我画的不好,我没画毛毛,我不会画画,我就烂!”

再往后两家粉丝已经各说各的,失去了相互讨论的空间。大体上偏向「赶尾人」的吃瓜群众可以前往知乎话题《如何看待南京一程序员业余帮网友鉴定毒蘑菇,一年鉴定 2000 多次,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大 V ?》,今早知乎热榜热度排名第三;大体上偏向「Coney兔毛」的吃瓜群众可以前往知乎话题《如何评价科普博主赶尾人指出画师「Coney 兔毛」的蘑菇插画中的科学错误,导致粉丝骂战事件?》、《如何看待微博画师 coney 兔毛因为这次事件放弃使用微博?》。

一个爱好画画,另一个爱好菌物。一个感性,另一个理性。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自媒体达人,却因为对一幅蘑菇画作的不同见解,频繁成为热议话题的中心人物。其中有比较随和的讨论,根据答主 alpha boy 的回答,「赶尾人」“真是一个纯粹的对菌类感兴趣的人,被采访时也不忘为同类型的技术性同好网友扬名,而不是包装自己突出自己,好增加粉丝方便带货……真技术宅啊~~”;根据答主 Lea Liu 的回答,“兔毛画的不是科普插画,理论上也没有做到一丝不差的必要。当然蘑菇这玩意吃错了确实要出事,长个心眼,好好科普别让人吃错,不懂的人也千万别乱教学,这思路没问题。”,其中也有攻击性比较强的指责——《如何评价赶尾人虐杀猫的行为?》

以上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红是非多,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等到「Coney兔毛」再次回来之后,微博粉丝数量已经从 4 万多逐渐涨到了 7 万多,差不多接近翻倍,而「赶尾人」这个名字也被更多人所知道,从一个非常小众的菌物学圈子,成长为微博科普类的知名博主。

以往微信还没问世之前,互联网的主要流量曾经一度被各大论坛所瓜分。论坛以兴趣为聚点,聚集了一大批有着同样爱好的网友。对于草根站长来说,想要直接从天涯论坛这样的巨头对手手中争夺流量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这个时候,一些聪明的站长纷纷选择在某个细分领域里面深耕细作。一些特别喜爱弹弓的网友们搭建了弹弓方面的论坛,特别爱好收音机的网友们搭建了收音机方面的论坛,还有手电筒论坛,作曲编曲论坛等等。

事实上,这种定位细分领域的策略非常有效,相当于集中优势资源去做好某一小块内容。一位名叫“徐新华”的程序员 9 年前在 Golang 语言刚刚正式发布 1.0 版本的时候,就押注 Golang 语言的未来开始学习 Golang 编程,一边学习并一边用 Golang 语言搭建出一个 Go 中文网,分享 Go 语言的相关知识。八年之后,徐新华的 Go 中文网积累了 3.2 万多注册用户,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资深的 Go 语言程序员,并结识到国内一帮顶级的 Go 语言大牛。如同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这帮资深的 Go 语言程序员们凑在一起开始提供线上授课,259 元/年的价格,带用户参与 Go 项目实战。虽然课程定价不高,但足以每月至少多出几万元的课程收入。

这其实都是一些看起来非常小众,但长时间认真去做就能有所收获的“冷门项目”。关键在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真正喜欢画画的人,才能在网络谩骂之后又重新回来继续创作更好的画作;也只有一个真正爱好菌物学的达人,才能有机会成长为最懂蘑菇的百万粉丝科普大号。

任何领域其实都有机会,或多或少。只有因爱而生的好奇心,才会驱使着你,一路勇往直前!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