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努力开天眼【月诚故事】
标题: 《我正努力开天眼【月诚故事】》
百度贴吧上有一个“松果体吧”,关注的人还不少。吧里一位网友非常虔诚地发了篇帖子“我正努力开天眼”,认真地说,“我是先放松。放松入静其实很慢。打坐也不快。我还修炼了 7788 的方法。我现在看了吸引力法则与唤起心中的巨人。……我天眼肯定能开。”
因为涉及到个人信仰问题,这种问题其实没啥好评价的。一般在百度贴吧里面看到这种帖子,最多也就是简单关闭网页了事。
然而最近的一位校长发表的「熟蛋返生」论文则不一样,竟然分两次分别在 2020 年 6 月 和 2021 年 3 月成功发表在了基础科学杂志领域的省级期刊杂志《写真地理》上。其中第一篇主要讲解「熟蛋返生」,第二篇则讲解小鸡是怎么孵化出来的。对于吃瓜群众们最感兴趣的「熟蛋返生」实验环节,校长的论文里只用了一句话“学生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就概括完毕。
与此同时,校长还提供了专门的全脑开发系列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快速作文创作”、“原子能量波动速读”、“超感知潜能全脑”等等不但让人大开天眼,还能大开脑洞的多层次教学课程,对于想要学会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的学生们非常用心。同时根据天眼查数据,这所学校还在一直招聘“幼儿脑力开发”,“全脑培训”方面的老师和助教,连工作经验都不需要,更别提教师资格证书了。
这就挺吓人了。如果只是在论坛帖子或者花边新闻里看到这些开天眼、开脑洞的文章,大可一笑而过。但在万方论文数据库里出现这样的违反常识的论文,就难免会让人产生疑惑了。究竟论文是怎么发表出来的?又或者现在家长们的钱都这么好骗吗?
根据 2019 年的一篇自媒体文章《为何中国式家长的智商税这么好骗?》,当时的“量子波动速读”培训班骗点钱确实容易。“视频里的学生们疯狂翻动书页,教育机构宣称,‘课程训练学生运用 HSP 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 分钟看完一本 10 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北京、杭州、成都、盐城多地都有培训机构开展相关课程,收费高昂,动辄数万元,吸引了不少学员,还办起了比赛。……但事实上,类似的骗局早已不是新鲜事,‘超感力学习’、‘潜能教育开发’、‘全脑教育’、‘右脑教育’等骗局此前早已被媒体曝光。……”
换句话说,这位校长只是想办法为早已被揭穿了的骗局披上了一层外衣包装,利用省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做背书,来解决传统骗局中最难解决的“建立信任”环节。
按理说,通过科学期刊杂志这么显摆的方式来招摇撞骗,这位校长未免也太低估了大众的智商了吧,以至于连官媒央视都看不过去站了出来表示侮辱极强 #央视主播说熟蛋孵小鸡侮辱极强伤害更大# 。但现实就是,如果谎话说了一千遍,或者是从科学家们的口中说出的,那就真的有可能可以骗过大多数人。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独家合作媒体账号「DeepTech深科技」2016 年刊发的一篇文章《「纽约时报」爆出食品业重大丑闻:美制糖业曾操纵科学家刻意误导大众》描述,“过去长达半个世纪,关于营养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包括许多当今推崇的营养学观念,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糖业的‘刻意操控’。……历史文件显示,一个称为糖业研究基金(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商业集团,也就是今天的糖业协会的前身,在 1967 年花大价钱——相当于今天的 5 万美元——聘请三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篇关于糖类、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评论文章。文章发表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评论中引用的研究都是经过糖业集团特意挑选的结果,整篇文章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极力将‘屎盆子’扣向饱和脂肪酸。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制糖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助的研究项目成功驳斥了糖类摄入的危害,反而将饱和脂肪推上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最大饮食诱因。……文件显示,1964 年,制糖业高管约翰·希克森(John Hickson)提议‘通过合法的研究项目’转移公众舆论。当时,已经有研究开始指出高糖饮食与心脏病高发率相关。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包括著名的明尼苏达州生理学家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认为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才是导致心脏病的最大风险因子。希克森提议通过赞助研究来平息那些指控糖类的研究结果。据历史文件披露,他写道:‘这样我们就能驳倒那些污蔑者了。’1965 年,希克森招募哈佛大学研究者撰写评论文章来批判那些指控糖类的研究,并支付多达 5 万美金的重资。希克森明确表示,希望最后的评论结果是对制糖业有利的。……”
简单来说,“量子波动速读”幼儿培训班的骗局虽然赚钱,但在美国糖业协会商业集团骗局的面前依然只算是小打小闹。在传统骗局中最难解决的“建立信任”环节,美国制糖业选择了聘请多位最顶级的哈佛大学科学家来帮助他们发表论文,并在‘刻意操控’舆论方面做到了几十年的瞒天过海。
那么吃糖真的安全吗?
这里就真的需要“开天眼”技能了。所谓的“开天眼”技能,其实应当是指个人提高收集、整理并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幸亏如今有了互联网,如今大部分的普通人只要多问自己一些“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就能很快从网上找到答案。
在自媒体剪辑视频《电影解说:一个关于糖的电影 揭开 50 年的世界骗局 - 一个关乎你的身体,能救命的电影》当中,一位名叫“达蒙”的老外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按照当地人均每日摄糖标准摄入糖分,想知道这样饮食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结果是惊人的,从增加糖分摄入的第 12 天开始,“达蒙”的身体就开始显现出了各种吃糖的副作用,体重和肥胖程度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参见视频。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美国糖业协会的这段黑历史,也知道了吃糖、喝酒、抽烟的危害。然而根据自媒体知乎专栏文章《美国牙医怒了,揭秘糖业和科学家勾搭黑幕,远不止 5 万美金那点事》描述,“在很多年前,有很多权威专家认为,吃糖没事,和糖尿病没有关系,糖非常重要,糖甚至很健康。……2007 年,牙医 Cristin 参加了一次牙科会议,关于牙龈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会议上发了一本名叫‘共同管理糖尿病’的小册子。引起 Cristin 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饮食建议:‘要控制 2 型糖尿病,应该增加纤维摄入,并限制饱和脂肪和盐,有助于降低血糖、血压和胆固醇。’但是,册子上却只字不提减糖?这有点儿不正常,这小册子可是由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制定的啊。她还在困惑呢,会议上的另外一位演讲者的内容,再次让她惊掉了下巴。他将食物分为红、黄、绿三类,红灯食物禁止食用,黄灯食物控制量,绿灯食物可以放心吃。其中,她注意到,立顿的一款甜茶,竟然被标记绿灯(这一瓶下去得喝下 50 克糖,简直不可思议)。会议结束后,Cristin 追着演讲者问:‘为什么可以给这种含糖这么高的饮料绿灯?’没想到,演讲者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没有证据发现,糖与慢性病有关系。’当时,Cristin 简直无语了,她居然在一场牙科会议中,听到这样的话,难道这个专家是弱智吗?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她反问道:‘蛀牙是排名第一的儿童慢性疾病,你觉得糖与蛀牙之间的有联系吗?’演讲的人,什么都没说,直接转身走了。怒向胆边生,开始查阅资料。Cristin 觉得不可思议,并想到她当时看过的 Marion Nestle 的博客‘食品政治’中,讲到了糖业基金会是如何到处游说美国膳食指南的。于是,她开始对糖业协会感兴趣,开始上网查这个糖协会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这一查不要紧,结果真的吓到她了。糖协会曾经大力宣传吃糖的安全性,还经过了各种科学审查,有上千份文献,在抹除糖和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有一些政府报告,包括国家食品药监局、美国国家科学院也是这么说的。……”
知道 2016 年世卫组织对于吃糖做出了官方、权威的看法。根据“春雨医生”知乎专栏文章《糖也是种毒品?为了让人多吃糖,曾发生过这些肮脏交易》的科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病因中解释称,通常是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和肥胖、缺乏身体活动、有害使用酒精及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显然糖的过量摄入占了不少比重。……他们认为对含糖饮料征税可以降低消费量,并且可以减少肥胖、II型糖尿病以及蛀牙。在世卫组织的声明文章中糖的范围扩大化了,不仅指食物中额外添加的单糖(比如白砂糖),而是扩大到了整个游离糖,包括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 Francesco Branca 博士说,‘从营养角度,人类饮食中并不需要添加任何糖。世卫组织建议,如果人们食用游离糖,摄入量应低于其能量总需求的 10%,为进一步改善健康,应将其降至 5% 以下。”
换句话说,如果一日三餐正常饮食,主食当中米面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其实完全足够人体的能量需求,根本不需要单独补充蔗糖。反而是各种工业零食当中的单糖果糖、双糖蔗糖很容易游离进入血液中,导致血糖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对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为什么世卫组织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健康,应将其降至 5% 以下的原因之一。
随着 2016 年哈佛大学学术造假事件曝光,吃糖所造成的各种实际危害也被进一步曝光。世界卫生组织在进行调查之后又追加了一份“限糖令”,建议需禁止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幼儿的食品添加糖分,否则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品,婴儿可能会养成只爱吃甜食的习惯,容易患上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参见 2019 年中国新闻网文章《世卫组织:建议禁止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中加糖》。
曾几何时,为了蒙住大众的眼睛,美国糖业协会资助了上千份科学文献到处游说美国膳食指南,曾经对三名哈佛大学公关卫生学院营养系的顶级教授提出建议,要求他们撰写批驳糖对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并将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归因到饱和脂肪酸的综述性文章。然而,这样一个被美国糖业协会精心包装了 50 年的骗局最后还是被彻底揭穿了。
《资本论》里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 10% 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 20%,就会活泼起来;有 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 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 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无论是「熟蛋返生」荒唐论文,还是哈佛大学学术丑闻,背后都是资本利润的驱动。而诸如此类的骗局其实还有很多。
那么想要减少类似的上当受骗该怎么办?答案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各类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整理能力,才是真正简单有效实用的“开天眼”技能!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