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45 岁中年男人潜入中小学生的“约死群”?【月诚故事】

标题: 《如何看待 45 岁中年男人潜入中小学生的“约死群”?【月诚故事】

今早的知乎热榜上,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的后续影响暂时还未消除,目前依然占据着榜单排名第一的位置。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再到现在的复盘和反思,虽然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似乎已经发生了很久很久。在众多的反思中,就有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同时,这也是今早知乎热榜当前暂时人气排名第三的热议话题《45 岁中年男人潜入「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QQ群」,开导寻死青少年,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话题中的故事原文来自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一个中年人非要劝年轻人快乐》。文中写到,“一个 45 岁的中年人混进了成员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 QQ 群。通常在晚上 11 点,这些群会活跃起来,中年人徐世海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条消息。年轻人吐槽学校,聊华晨宇的歌,他一首没听过,插不上话。有人喊他‘上两把’游戏,他回复,‘上不了,家长管得严’,其实是不会打。他担心老‘潜水’会被群友遗忘,就总发 10 元、20 元的群红包。只有一类发言能真正触发徐世海的行动,比如‘想死’。他会马上向发言者提交好友申请,并设为‘特别关注’,准备私聊。……在群里,他努力伪装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他看年轻人发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学网络用语,发言时‘战术性’地加上粗话。他阅读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书籍,为了跟上年轻人的最新潮流,附近中学放学,他去学校大门口蹲着,听学生聊天。……有天深夜,一个男孩在 QQ 群里发了一句‘再见’,爬上宿舍楼顶。徐世海陪他聊了 5 个小时。凌晨 4 点,男孩对他说,学校要出早操了,‘放心,我已经想开了’。……”

这篇文章的文笔极好,故事也很快获得了凤凰周刊、搜狐新闻、头条新闻、槽值、品玩、新浪财经等众多媒体的转载。故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徐世海回忆,翻遍儿子的遗物,也没找到他轻生的原因。”

表面上看来,徐世海儿子徐浩宇的坠亡事件似乎并没有任何征兆。文中说到,“在很多亲戚朋友的记忆里,徐浩宇还是阳光开朗的形象。他身高 186 厘米,皮肤白皙,样貌帅气。他会在爬山时帮同伴背最重的包,有同学生活费花完了,他拉着对方一起吃饭。徐浩宇喜欢美术,他画抗‘疫’的护士,也动手给朋友制作礼物。生前,他已经想好了未来要学服装设计或做自媒体人。他爱和家人开玩笑。认识他们一家的人说,他家里挺有‘烟火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所有人眼中阳光开朗的帅气少年,突然间就没了。这是为什么呢?

本来还想搜索更多关于故事主人公徐世海的信息,无奈在网上搜索了很久也没有更多发现。目前只知道徐世海出身于河南农村,家里没钱只供得起哥哥读书,所以徐世海初中还没读完就外出打工,从工地学推斗车搬砖起步,一路勤奋打拼,后来在省城郑州创办了他自己的装修工程公司,终于让一家人过上了经济条件还算不错的生活。按理说,这样的原生家庭已经倾尽所能,为下一代创造出了他们所能够创造出的最好条件。为什么孩子就轻生了呢?

为了找出原因,徐世海打开了儿子的 QQ 号,进入儿子常去的聊天群。这时徐世海才发现,那是一个他不曾了解的世界。在那里,儿子提到过一个关键词“约死群”。于是徐世海拜托儿子的朋友、自己认识的年轻人,把他拉进类似的群里。也因此有了这篇文章当中的各种“救”人故事。

根据徐世海的观察,“这些隐秘的角落就像‘黑洞’,年轻人涉世不深,很容易被裹挟进去。一些人会公开传递这样的思想——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这些话使得本就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他们压抑太久了,’徐世海说,‘就像一个汽油桶,早已积满了油,就差一个火星把它引爆。’……不止一个年轻人对徐世海说过,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一个 18 岁的男生告诉他,自己不开心,但很少向人袒露心迹,父母觉得他衣食无忧,认定他无病呻吟,老师也常责备他。他自我怀疑,越来越敏感,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找徐世海倾诉,会聊到半夜 2 点,3 小时后又发来消息。……”

没错,这就是很多年轻人想要轻生的最关键原因——“他们认为”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

之所以强调“他们认为”,是因为出口其实是有的。很多人想要自杀,并不是真的想要自杀,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找不到其它出口。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出口都被没有的时候,便会想到了“最后剩下的唯一出口”——自杀。事实上,大部分人只要在关键时刻有人在旁边拉上一把,情绪就能恢复稳定,也能在对方的指引下,看见可能的其余出口。哪怕只要看到另外一个更好的其他选项,就可能会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里要提到另一位非常厉害的女主角——廖智

廖智注定了是一位被故事选中了的女孩。在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绵竹的这位年轻舞蹈老师不幸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和女儿。而那一年她才刚刚 23 岁,未来的人生将要如何面对?

正巧,当时有位导演任虹霖带着一群人来医院慰问,医院里的其他伤员的情绪都有些低落,但是这个小个子姑娘却坐在病床边有说有笑,原来她就是廖智。导演知道廖智是一名舞蹈老师之后,就琢磨着能不能以一个艺术节目的形式,让廖智的这种乐观自信能够感染更多在灾难中受到心理创伤的幸存者们。于是就有了一段简单的对话:

  • 你还想不想跳舞?

  • 我想,但是我还能跳吗?

  • 能跳啊,只要你想,就能跳。

廖智是真的很热爱舞蹈,在截肢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在节目组的帮助下,舞蹈作品《鼓舞》应运而生。为了赶时间做出更好的节目,这其中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只有廖智自己知道,虽然腿上裹着厚厚的纱布,但每次练完都是浸满鲜血。2008 年 7 月 14 日,《鼓舞》首演全场爆满,廖智让灾难中的所有幸存者们真正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鼓舞!

如今的廖智,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经常参加舞蹈演出、各地演讲、写书签售等等活动。譬如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廖智在微博上写到,“受邀给困境家庭的孩子们带去了以‘自信’为主题的分享。孩子自有一种天真和好奇,并且敢想敢讲敢做,这是让我很欣赏的生命力。我本来担心孩子们年龄小,无法专注那么长时间,所以整个分享过程中不断地找笑点和互动点,但令我意外的是,在讲到很深刻严肃的部分,全场居然鸦雀无声,孩子们眼睛睁大大地看着我,从他们脸上都看得出他们在思考并且被触动了……,好几次我也被孩子和家长的眼神感动了,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互动非常神奇,在某些心灵触碰的瞬间,即便是陌生人之间也忽然不再是‘你和我’,自然地成为‘我们’。这是奇妙的人类感情。孩子们来玩我的假肢,没有刻意组织,但小朋友们都好礼貌,一个接一个递过去,没有争抢,有小男孩兴奋地说‘奥特曼!’举起假肢的时候也有注意不碰到身边的人。这些小细节都反映出他们是温柔的、礼貌的。……”

孩子自有一种天真和好奇。试想一下,如果那些“他们认为”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的孩子们,当他们亲眼看到廖智的坚强与自信,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也被触动,并进而思考并发现,其实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并没有那么糟糕?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廖智的乐观与自信,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出口。但凡“他们认为”生活中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自杀就不再是走投无路的“被迫”选择。因为大部分看起来“非常糟糕的生活”,真的是都是有其它出口的。很多时候,甚至只需要旁边的人多一点关注和倾听,就能救回一条生命。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正是因为有了徐世海和廖智这种“好管闲事”的热心人,让原本以为生活烦恼没有任何出口的年轻人,又重新看到了出口和阳光!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